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三学案 4.17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6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三学案 4.17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2013 2014 学年 语文 苏教版 必修 三学案 廉颇蔺相如 列传 节选
- 资源描述:
-
1、高考资源网( )与您相伴。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17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1能够自行梳理并归纳遗、引、徒、因、负、幸、顾、使、以、于、乃等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文中有关的通假字和活用词语。2学习蔺相如把国家的急难放在首要地位的爱国精神和宽容大度的胸襟气度。3学习本文选择典型事件、运用对比手法和对话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并能运用对话描写进行片段习作。1连线作者司马迁(约前145或前135?),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太初元年(前104)参与制定太初历,并继承其父遗志,著史记。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而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
2、机要文件),发愤著书,约在太始四年(前93)完成史记。主要著作除史记外,还有报任安书和悲士不遇赋。2探寻背景战国末期,秦、楚、齐、赵、韩、魏、燕七国中,秦的势力最强。秦要统一中国,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策略,积极对外扩张。它南边的楚国和西北的赵国,实力比较强。在蔺相如“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的时候,秦国的主要力量正在对付楚国,所以它对赵国虽然虎视眈眈,不时蚕食欺压,却还抽不出主要力量来大举进攻。课文所讲的秦赵两国之间以及赵国内部将相之间的矛盾冲突就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发生的。1识字注音(1)重点字蔺相如(ln)臣语曰(y)礼节甚倨(j) 持其璧睨柱(n)度秦王虽斋(du) 广成传(zhun)
3、衣褐(y) 间至赵矣(jin)就汤镬(hu) 渑池(min)左右皆靡(m) 秦王不怿(y)(2)多音字2字形辨认3通假字(1)肉袒伏斧质请罪(同“锧”,承斧的砧板)(2)可予不(同“否”)(3)拜送书于庭(同“廷”,朝堂)(4)召有司案图(同“按”,审察、察看)(5)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同“佯”,假装)(6)设九宾于廷(同“傧”)(7)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同“穆”)(8)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同“熟”,仔细)(9)请奏盆缻秦王(同“缶”,瓦器)4一词多义5古今异义(1)璧有瑕,请指示王古义:指给看。今义: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说明处理某个问题的原则和方法;指示下级或晚辈的话或文字。(
4、2)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古义:妃嫔。今义:美貌女子。(3)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古义:信约。今义:限制使不超出范围。(4)明年,复攻赵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5)于是相如前进缻古义:上前进献。今义:向前行动或发展。(6)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古义:父母兄弟等亲人。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7)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古义:扬言,到处说。今义:(国家、政党或团体)对重大问题公开表示意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6词类活用(1)乃前曰(名词活用作动词,上前)(2)舍相如广成传(名词活用作动词,安置住宿)(3)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名词活用作动词。衣:穿;怀:怀里
5、藏着)(4)左右欲刃相如(名词活用作动词,用刀杀)(5)赵王鼓瑟(名词活用作动词,弹)(6)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名词活用作动词,向人进酒或献礼)(7)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名词作状语,向西)(8)怒发上冲冠(名词作状语,向上)(9)卒廷见相如(名词作状语,在朝堂上)(10)间至赵矣(名词作状语,从小路)(11)为刎颈之交(动词活用作名词,朋友)(12)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动词使动用法,使停止,阻止)(13)毕礼而归之(动词使动用法。毕:使完毕;归:使归)(14)宁许以负秦曲(动词使动用法,使承担)(15)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尊重)(16)臣请完璧归赵(形容词使动用法,使
6、完整)(17)大王必欲急臣(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着急,逼迫)(18)秦王恐其破璧(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破碎)(19)且庸人尚羞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羞)(20)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后: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急:形容词用作名词,急难)7特殊句式(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判断句)(2)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判断句)(3)以勇气闻于诸侯(介宾短语后置句)(4)求人可使报秦者(定语后置句)(5)何以知之(宾语前置句)(6)会于西河外渑池(介宾短语后置句)(7)而君幸于赵王(被动句)(8)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被动句)(9)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判断句)(10)臣窃以为其人勇士(判断句)
7、(11)君何以知燕王(宾语前置句)(12)徒见欺(被动句)(13)使不辱于诸侯(被动句)1课文按什么顺序写了哪几件事?每件事又各是围绕什么矛盾展开的?提示:按时间顺序写了三件事: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廉蔺交欢。课文也就自然分成三部分。“完璧归赵”写的是诈璧与存璧的斗争,“渑池之会”写的是辱赵与尊赵的斗争,“廉蔺交欢”写的是私怨与国事的矛盾。作者在矛盾中展开情节,刻画人物,而所有这些矛盾又都挂在对秦斗争这条主线上。2课文第7段至“拜相如为上大夫”已将“完璧归赵”故事叙述完毕,为什么在它后面又加上“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这两句呢?提示:这两句话在全文结构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一方面揭露了秦
8、王“以城易璧”的骗言,肯定了赵反欺骗斗争的胜利;另一方面又暗示了秦王恼羞成怒,导致对赵采取军事行动,由此过渡到下文。3本文中较详细地叙写了“渑池之会”的哪些内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提示:本文中较详细地叙写了“渑池之会”的会前计议和会上“交锋”。这样:详写会前计议,突出相如主行并从,廉颇送至境与诀,文武配合,表现了两人忠贞为国的计谋和胆略;详写会上斗争,以秦王欲以势压人、倨傲无理、色厉内荏而不得不节节退让的表演,映衬了相如为维护国家主权尊严,先礼后兵而步步进逼的智勇言行,形象地表现了蔺相如过人的机智勇敢性格,以及忠诚爱国的英雄精神。4廉蔺和好的共同思想基础是什么?提示:廉蔺和好的共同思想基础是两
9、人都懂得爱国,都能识爱国高于一切,“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1文章对主要人物蔺相如的出场作了哪些铺垫?提示:(1)设伏:开头对蔺相如身份的介绍为其被推荐埋下了伏笔。(2)陪衬:秦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易璧,赵王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这衬托了蔺相如的与众不同。(3)虚写:缪贤讲述相如曾助自己脱罪,虚写其勇敢和智慧。(4)出场(不同凡响):面对现实,从容坚定,成竹在胸。2缪贤认为蔺相如“勇士,有智谋”,试就“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两件事,分析蔺相如“勇士”和“有智谋”的表现。提示:勇士的表现:(1)指责秦王傲慢无礼,并准备把头颅和玉璧一起撞碎在柱上。(2)在秦王斋戒五日后,他却交不出玉璧,所以勇敢
10、地提出愿接受酷刑的建议。(3)以死相胁,逼使秦王击缶。(4)秦王的手下欲杀他,他却瞪目怒视,大声呵斥他们,吓得他们都后退。有智谋的表现:(1)当他发现秦王无意给赵国城邑时,便假称玉璧有瑕疵,要指给秦王看,借此要回了玉璧。(2)他要求秦王斋戒五日,以拖延时间,以便派人把玉璧送回赵国。(3)洞悉渑池之会是秦国预设的骗局,目的是要羞辱赵国,但他依然坚持要赵王赴约,因为不赴约,只能表示赵国软弱胆怯。(4)在秦王要求赵王鼓瑟后,相如立即要求秦王击缶,不让秦国占得上风。在秦国要求赵国以十五座城池来为秦王祝寿后,相如立即要求秦国以国都咸阳来为赵王祝寿,绝不让赵国被羞辱。3课文是怎样写廉颇的?从中表现了廉颇怎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46271.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