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五活页规范训练 4-4游褒祥山记 WORD版含解析.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8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五活页规范训练 4-4游褒祥山记 WORD版含解析 2013 2014 学年 高中语文 粤教版 必修 活页 规范 训练 游褒祥山记 WORD 解析
- 资源描述:
-
1、17 游褒祥山记(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A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yo)然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un)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xin)之D何可胜(shn)道也哉解析D项,“胜”读shn。答案D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A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瑰:珍奇B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穷:穷尽、终极,用作动词,到达洞的尽头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谬:错误D其文漫灭漫:指文字、图等因磨损或浸水受潮而模糊不清解析C项,谬:弄错,使错。答案C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4分)A其
2、后名之曰褒禅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B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此予之所得也C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D功如丘山,名传后世此世所以不传也解析A项命名识其本名,动词。B项能够得到的。C项观察景象。D项流传。答案D4对下列各句中“其”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4分)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其孰能讥之乎?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A/B/C/D/解析第三人称代词;代
3、词,我们;表反问的语气;代词,自己。答案B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4分)A盖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C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解析C项古今皆为“深入地思考”;A项古为“十分之一”,今为“数词”;B项古为“不寻常”,今为“程度副词”;D项古为“到”,今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起一事”。答案C阅读与鉴赏一、课内精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9题。于是予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4、,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6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5分)A两句的“非”都是“不”的意思,两句的“相”都是“互相”的意思。B句“非”表示否定判断,句“非”是“不”的意思;句“相”是“帮助”的意思,句“相”是“互相”的意思。C句“非”是“不”的意思,句“非”表示否定判断;句“相”是“互相”的意思,句“相”是“辅助”的意思。D两句的“非”都是否定副词;句“相”是“帮助
5、”的意思,句“相”是“仔细看”的意思。答案B7下列各句中的“而”字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5分)例句: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A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C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D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解析例句与B项均为转折关系,A、C项是递进关系,D项表并列。答案B8作者强调“于险远”处得“非常之观”要有几个条件?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5分)A三个:力、志、不随以止B四个:力、志、物、不随以止C五个:有志、力、物、己不悔、人不讥D三个:有力、有志、有物相之解析结合课文领会。答案D9对这段文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5分)A这段文字阐述了要到险远之处,
6、观“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需要有坚定的志向、足够的力量和一定的外物帮助。B作者的心得是:尽了自己的志向而没有达到,可以不后悔。C作者特别强调“志”志向、意志,这和他后来百折不挠地推行新法的精神是一致的。D作者在“然力足以至焉其孰能讥之乎”一句中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强调“尽吾志”的重要性。解析D项,此处没有采用举例论证的方法。答案D二、课外拓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浣花溪记明钟惺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行三四里为青羊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46517.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练测课件:第4单元 一 过小孤山大孤山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