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鲁人版必修一讲解与例题:3.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7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学年 高中语文 鲁人版 必修 讲解 例题
- 资源描述:
-
1、自读文本2故都的秋 问题导学1第1、2段主要用什么手法写了故都的秋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为了突出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作者主要从哪些角度展开对景物的描写?有何作用?3第12段的中心句应该是哪一句?作者为什么要写中外诗人甚至常人对秋都有深情呢?自主探究故都的秋景可谓丰富多彩,为什么作者不展开写北平的名胜,而只选取一些平常秋景来写呢?试从主客观两方面来分析。文法导析1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作者身处的社会环境,使他内心投下了忧虑和冷落的阴影,他追求“清”“静”,并笼罩着淡淡的“悲凉”。正因为这样,他笔下的秋味、秋色和秋的意境与姿态,自然也就笼上了一层主
2、观感情色彩。一切景语皆情语。那牵牛花,那槐树的落蕊,那秋蝉的残声,那秋风秋雨,还有那枣子树等,既是对北平之秋的客观描绘,又是作者当时心情的折光和反射。2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写景部分将南国之秋与北国之秋作对比,突出北国之秋的浓度与特色,表达了作者对“故都的秋”的热爱。议论部分也用了对比,写出了秋天所给予不同人的共同感受,使其抒情的结论水到渠成。而文中写到的“青天下驯鸽的飞声”,“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息列索落”的雨声,“缓慢悠闲”的人声,都是细小的声音,能听到这些细小的声音,就能给人幽静的感觉。以动衬静,说明这些地方的“清”与“静”。3语言明白晓畅,简洁清丽。如文中对槐树和秋雨的描写,文字像轻
3、轻飘浮的白云,又像叮咚作响的山泉。作家用明白如话的语言,在娓娓的叙述之中,创造了无穷的诗意。其中有动有静,有声有色,亦情亦景,字里行间渗透了秋的意味,秋的情调。技法导练导练目标随着时代的发展,你家乡的人或事物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给了你怎样独特的感受?注意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写一个不少于300字的片段。素材积淀话题集锦(1)郁达夫出生在中医世家,青年时东渡日本学医,接触到西方文艺,便尝试从事写作,一发不可收拾。抗日战争时期,在南洋从事抗日工作,1945年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于苏门答腊。这则素材可应用于_等话题中。(2)故都有着一种宁静,秋天尤其如此。生命从宁静中来,终须归于清幽。然而,喧嚣红
4、尘使宁静变成了明日黄花,这个社会到处充斥着人心的浮躁。享受宁静与清幽,就是享受生命旅程中最感动的时刻,就是享受灵魂的安详。一片落叶,一丝阳光,都会使你感受到生命深处悄悄蔓延开来的美好。这则素材可应用于_等话题中。佳作片段智者在静中修身悟道,在静中羽化登仙,在静中凝聚起了千年的智慧和深不可测的力量。但他们还是保留着那份静,或许是习惯已成为自然。直到有一天他们打破了沉默,你才惊讶他们的智慧与博大,于是才有那“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感慨。天龙八部中第一高手,竟是少林寺一个默默无闻的扫地僧;助魏公子窃符救赵的侯生原本也只是大梁夷门的一个守门人;智慧象征的诸葛亮,出茅庐之前也只是躬耕
5、于南阳的农夫他们往日的静正反衬出有朝一日力量爆发的可怕,就如同火山的静,那不是单纯的沉默,而是为了蓄积之后的爆发!于是不难理解嵇康在面对前呼后拥、大讲排场来拜见他的钟会时,仍旧不理不睬,只在熊熊的炉火和铿锵的锤声中默默忙碌的举动。圣贤的静,岂容俗世的嘈杂来打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千年前的智者从深邃的静水中悟出了禅意。这禅意并非不可言传,只是现在,还有多少人能够静下心来去感悟呢?这也许是现代文明的悲哀。文本图解答案: 问题导学1提示:主要运用对比手法,写作者对北国之秋和江南之秋的不同感受,写出了北国之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并用江南之秋的慢、润、淡作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北国之秋的向往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