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同步练习:2-5(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WORD版含解析.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7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先秦诸子选读
- 资源描述:
-
1、五人和(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A若夫君子所患则亡矣B我由未免为乡人也C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D寡助之至,亲戚畔之解析A项“亡”通“无”,B项“由”通“犹”,D项“畔”通“叛”。C项很可能误以为“罔”通“网”,其实“罔”本身就有“陷害”的意思。答案C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环而攻之而不胜环:环境。B则与禽兽奚择哉 择:选择。C舜为法于天下 法:榜样。D礼人不答 答:答应。解析A项“环”,包围;B项“择”,区分、区别;D项“答”,回应。 答案C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B
2、.C.D.解析A项假设连词,如果/代词,他;B项表修饰的连词/表因果的连词;C项介词,给/介词,在;D项均为介词,拿、用。答案D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B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C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 D吾惛,不能进于是矣解析A项“亲戚”在句中指“亲人和亲戚”,C项“所以”在句中指“的原因”, D项“于是”在句中指“比这”。答案B5下列各句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3分)A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B刑于寡妻,至于兄弟C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D无恒产而有恒心者解析A项第一个“老”形容词用作动词,敬重;B项“刑”,通“型”,名词用作动词,做出榜样;C项“树
3、”名词用作动词,种植。答案D6下列各句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A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B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C舜,人也D吾惛,不能进于是矣解析A、B、C三项均为判断句,D为一般句式。答案D7名句默写。(8分)(1)天时不如地利,_。(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_,_。(3)爱人不亲,_;治人不治,_;礼人不答,_。(4)_,_,天下可运于掌。答案(1)地利不如人和(2)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3)反其仁反其智反其敬(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曰
4、:“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
5、也!”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不敏:不聪慧,不通达。B俯足以畜妻子 妻子:妻子和儿女。C申之以孝悌之义 孝悌:孝敬父母,敬爱兄长。D是故明君制民之产 是故:就是这个缘故。解析D项,是故:因此,所以。答案D9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我虽不敏,请尝试之臣请为王言乐仰足以事父母申之以孝悌之义A相同,不同。 B相同,相同。C不同,相同。 D不同,不同。解析请:请求别人允许自己做某事。以:连词,用来。以:介词,用。答案A10下列句子从分句间的关系看,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3分)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然后驱而
6、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我虽不敏,请尝试之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A/ B/C/ D/解析分句间关系依次为:假设关系、因果关系、转折关系、并列关系。答案B11下列对文意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集中体现了孟子“仁政”的主张,这是孟子政治思想及其社会理想的核心。B孟子在谈话中首先从“养”“教”两个方面概述了“仁政”的基本内容,这二者的关系是在施“教”的基础上有“养”。C为了说服齐宣王,孟子在谈话中提出了从田宅桑畜直到礼义庠序的王道仁政模式图。D孟子在说理中充分运用了对比,展现了他善于论辩、言辞富有气势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46768.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