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学年(语文版)语文必修第四册知能优化演练:第四单元第13课 WORD版含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学年语文版语文必修第四册知能优化演练:第四单元第13课 WORD版含答案 2013 学年 语文版 语文 必修 第四 知能 优化 演练 单元 13 WORD 答案
- 资源描述:
-
1、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修顿首再拜白司谏足下。某年十七时,家随州,见天圣二年进士及第榜,始识足下姓名。是时予年少,未与人接,又居远方,但闻今宋舍人兄弟与叶道卿、郑天休数人者,以文学大有名,号称得人。而足下厕其间,独无卓卓可道说者,予固疑足下,不知何如人也。其后更十一年,予再至京师,足下已为御史里行,然犹未暇一识足下之面;但时时于予友尹师鲁问足下之贤否,而师鲁说足下正直有学问,君子人也。予犹疑之。夫正直者不可屈曲,有学问者必能辨是非;以不可屈之节,有能辨是非之明,又为言事之官,而俯仰默默,无异众人,是果贤者耶?此不得使予之不疑也。自足下为谏官来,始得相识,侃然正色,论前世事,历历
2、可听,褒贬是非,无一谬说。噫,持此辩以示人,孰不爱之!虽予亦疑足下真君子也。是予自闻足下之名及相识,凡十有四年而三疑之。今者推其实迹而较之,然后决知足下非君子也。1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时予年少,未与人接接:交往B而足下厕其间 厕:厕所C侃然正色 色:神色D持此辩以示人 辩:言论解析:选B。厕:夹杂。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其立朝有本末足下既不能为辨其非辜B以智文其过 人谁无过C庶乎饰己不言之过 三姓之后于今为庶D便当去之 十余日,高祖欲去解析:选C。A项,都是人称代词,他;B项,都是“过错”;C项,副词,希望/名词,平民;D项,都是“离开”。3下列
3、叙述或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高司谏与宋舍人兄弟、叶道卿等人是同窗好友,相交莫逆,而且都以文学闻名,一起考上了进士。B欧阳修对高司谏的为人很怀疑,曾经向师鲁打听过。C欧阳修对高司谏的认识有一个三疑的过程,最后认定了高司谏不是个君子。D欧阳修对高司谏的评价是从高司谏的实际表现得出的,并非主观臆断。解析:选A。A项,他们是同榜进士,但是他们的交情在文中没有提到。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而师鲁说足下正直有学问,君子人也。译文:_(2)自足下为谏官来,始得相识,侃然正色,论前世事,历历可听,褒贬是非,无一谬说。译文:_答案:(1)师鲁说您正直有学问,是一位君子。(2)自从您担任
4、了谏官以后,我们才认识了。您一脸正气,纵论前代之事,思路清晰,十分吸引人,褒扬正义,贬斥奸邪,没有一点谬论。二、语言运用5宋代欧阳修曾让他的学生把一匹飞奔的马踏死一条躺在路边的黄狗的情景写下来。他的学生先写道:“劣马正飞奔,黄犬卧通途,马从犬身践,犬死在通衢。”欧阳修认为学生写得不简洁。学生又写道:“有犬卧通衢,逸马踏而过之。”欧阳修认为学生写得还不够准确。假如你是那个学生,请你试着再修改一下,不超过8个字。答:_答案:逸马毙犬于道。6我们在诗词中接触到大量富有文化内涵的专有名词,请你从下面的词语中任选一个作为陈述对象,为给出的上联撰写一句下联。醉翁亭滕王阁天姥山浔阳江洞庭湖橘子洲都江堰长亭兰
5、亭上联:康河桥边多情游子作别西天云彩下联:_答案:示例1:醉翁亭中六一居士设宴与民同乐示例2:浔阳江头青衫司马慨叹天涯沦落一、基础考查1. 下面各句中加点的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予始闻之,疑是戏言始:时间副词,才B及见师鲁,亦说足下深非希文所为 说:劝说C虽朝廷君子,亦将闵足下之不能 闵:同情、谅解D不能为辨其非辜 辨:通“辩”,辩白解析:选B。说:陈述。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以文学大有名,号称得人持此辩以示人B而足下厕其间其后更十一年,予再至京师C与足下相见于安道家但时时于予友尹师鲁问足下之贤否D夫人之性,刚果懦软此乃庸人之常情解析:选D。A项,介词,凭
6、/连词,来;B项,代词,他们/代词, 那;C项,介词,在/介词,向;D项,都为助词,的。3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A正直有学问,君子人也B以智文其过,此君子之贼也C此乃庸人之常情D足下犹能以面目见士大夫,出入朝中,称谏官解析:选D。A、B、C三项均为判断句;D项,为省略句。4从词类活用的角度,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某年十七时,家随州B使正予罪而诛之C前日又闻御史台榜朝堂 D乃是朋邪之人尔解析:选B。A、C、D三项均是名词活用动词;B项,为形容词用作动词。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是聪明有所未尽B今某区区犹望足下之能一言者C而俯仰默默,无异
7、众人D有学问者必能辨是非解析:选D。A项,“聪明”意思是“听觉、视觉灵敏”;B项,“区区”意思是“谦称自己的心意”;C项,“众人”意思是“一般人”。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前日范希文贬官后,与足下相见于安道家,足下诋诮希文为人,予始闻之,疑是戏言;乃见师鲁,亦说足下深非希文所为,然后其疑遂决。希文平生刚正,好学通古今,其立朝有本末,天下所共知,今又以言事触宰相得罪,足下既不能为辨其非辜,又畏有识者之责己,遂随而诋之,以为当黜,是可怪也!夫人之性,刚果懦软,禀之于天,不可勉强,虽圣人亦不以不能责人之必能。今足下家有老母,身惜官位,惧饥寒而顾利禄,不敢一忤宰相以近刑祸,此乃庸
8、人之常情,不过作一不才谏官尔;虽朝廷君子,亦将闵足下之不能,而不责以必能也。今乃不然,反昂然自得,了无愧畏,便毁其贤,以为当黜,庶乎饰己不言之过。夫力所不敢为,乃愚者之不逮;以智文其过,此君子之贼也。且希文果不贤邪?自三四年来,从大理寺丞至前行员外郎、作待制,日日备顾问,今班行中无与比者,是天子骤用不贤之人。夫使天子待不贤以为贤,是聪明有所未尽。足下身为司谏,乃耳目之官,当其骤用时,何不一为天子辨其不贤,反默默无一语,待其自败,然后随而非之?若果贤耶?则今日天子与宰相以忤意逐贤人,足下不得不言。是则足下以希文为贤,亦不免责;以为不贤,亦不免责。大抵罪在默默尔。伏以今皇帝即位已来,进用谏臣,容纳
9、言论,如曹修古、刘越,虽殁犹被褒称。今希文与孔道辅,皆自谏诤擢用。足下幸生此时,遇纳谏之圣主如此,犹不敢一言,何也?前日又闻御史台榜朝堂,戒百官不得越职言事,是可言者惟谏臣尔。若足下又遂不言,是天下无得言者也。足下在其位而不言,便当去之,无妨他人之堪其任者也。昨日安道贬官,师鲁待罪,足下犹能以面目见士大夫,出入朝中,称谏官,是足下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尔!所可惜者,圣朝有事,谏官不言,而使他人言之,书在史册,他日为朝廷羞者,足下也。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此不得使予之不疑也卒之东郭墦间B今者推其实迹而较之 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C惧饥寒而顾利禄 朝济而夕设版焉D足下身为
10、司谏,乃耳目之官 家祭无忘告乃翁解析:选B。A项,助词,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动词,去,往;B项,代词,第二人称,你的;C项,连词,表并列/连词,表承接;D项,副词,表判断/代词,你的。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和表达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景佑年间,范仲淹讥讽时弊,被贬谪外地。高司谏却附声诋毁范仲淹。欧阳修激于义愤,撰文斥责高司谏见风使舵的卑劣行为。B本文开篇论述了作者对高司谏的认识过程,最后以安道、师鲁的直言敢谏与高若讷的“默默”相比较,全文首尾贯通,一气呵成。C作者列举范仲淹曾被器重的事实,运用类比论证,指出无论范仲淹贤与不贤,高司谏的“默默”都是失职,怒斥他是“君子之贼”。D文章语言犀利,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47522.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