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选练:专题表达技巧、内容、感情:第十三课时导学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届高三 语文 专题 复习 表达 技巧 内容 感情 第十三 课时 导学案
- 资源描述:
-
1、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选练:专题表达技巧、内容、感情:第十三课时导学案.具体问题阐释与练习26、什么是铺垫?请举例说明。铺垫指的是为主要人物的出场、性格的展示,为主要事件的发生、高潮、结局创造条件而着重对某一内容进行描述和渲染的技法。铺垫的特征是,它首先是描述和渲染,其次,这些描述和渲染是在主要人物或主要事件或所抒情感到来之前进行的,其目的是使后来情节展开有一个较好的基础,或者使文章的表现得以扩展。例如2009年四川卷诗歌鉴赏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1)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
2、”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2)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参考答案】(1)“入”字表现出河的生气,“摩”字突出了山的高峻。(2)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做了铺垫;第三句“泪尽”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望”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其中第二题对诗歌前两句的景物描写作用就是从为进一步抒情作铺垫的角度作答。【练一练6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晓上空泠峡 王罔运猎猎南风拂驿亭,五更牵缆上空泠。惯行不解愁风
3、水,瀑布滩雷只卧听。注空泠峡:在湖北宜昌市东南长江上。王罔运(18321916),近代著名诗人。他早年怀有远大的敢治抱负,然而屡遭控诉,于是绝意仕进,归而授徒。(1)本诗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2)狄葆贤平等阁诗话认为此诗“只二十八字,而傲岸之气隘下言表”。请结合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内容,谈谈你的理解。答:(1)_。(2)_。27、什么是抑扬?抑扬的主要方式有哪些?抑扬,原指音调有节奏地高低起伏,后指一种文章技法。它指的是在褒或贬某一人物或某一事物时,为使人信服,预先防止别人的反驳,常对要褒的先写其不足,对要贬的先写其长处。(一) 欲扬先抑,也称为“抑扬法”。2011年山东高考诗歌鉴赏题储光羲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