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阳市202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联评试题.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南省 岳阳市 202 语文 学期 期中 联考 试题
- 资源描述:
-
1、湖南省岳阳2022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联评语文试题分值:150分 时量: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答题卡相应位置贴上条形码。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作图),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
2、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 (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艺术是意造空中楼阁来慰情遣兴,而这种楼阁是如何建筑起来的?先拿艺术作品做实例。如王昌龄的长信怨:“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王昌龄不曾留下他作诗时心理历程的记载,但我们借助心理学的知识来从文字上分析,也可以想见大概。他必定使用想象。想象就是在心里唤起意象。如看到寒鸦,心中就印下寒鸦的影子,知道它像什么样,这种心镜从外物摄来的影子就是“意象”。意象在脑中留有痕迹,看不见寒鸦时仍可想到寒鸦像什么样,甚至于从来没有见过寒鸦,别人描写给你听,你也可凑合已有
3、意象推知大概。想象有再现的,有创造的。一般的想象大半是再现的。原来从知觉得来的意象如此,回想起来的意象仍是如此。比如我昨天看见一只鸦,今天回想它的形状,丝毫不用自己的意思去改变它,就是只用再现的想象。艺术作品不能不用再现的想象。比如这首诗里“奉帚”“金殿”“玉颜”“寒鸦”“日影”“团扇”“徘徊”等等,在独立时都只是再现的想象。语文试卷第1页,共12页但只有再现的想象决不能创造艺术。艺术既是创造的,就要用创造的想象。创造的想象也并非从无中生有,它仍用已有意象,不过把它们加以新配合。王昌龄的长信怨精彩全在后两句,这后两句就是用创造的想象作成的。人人都见过“寒鸦”和“日影”,却从来没有人想到班婕妤的
4、“怨”可以见于带昭阳日影的寒线。但这话一经王昌龄说出,我们就觉得它实在是至情至理。从这个实例看,创造的定义就是:平常的旧材料之不平常的新综合。从理智方面看,创造的想象可以分析为两种心理作用:一是分想作用,一是联想作用。“分想作用”就是把某一个意象和与它相关的许多意象分开而单提出它来。这种分想作用是选择的基础。许多人不能创造艺术就因为没有这副本领。有分想作用而后有选择,只是选择有时就已经是创造。画家在一片荒林中描出一幅风景画来,就是在混乱的情境中把用得着的成分单提出来,把用不着的成分丢开,来造成一个完美的形象。诗有时也只要有分想作用就可以作成。例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名句就是从混乱的自然
5、中划出美的意象来,全无机杼的痕迹。联想是知觉和想象的基础。艺术不能离开知觉和想象,就不能离开联想。联想可分为“接近”和“类似”两类。比如这首诗里所用的“团扇”这个意象,班婕妤第一次用它时,是起于类似联想,因为她见到自己色衰失宠类似秋天的弃扇;王昌龄用它时则起于接近联想,因为他读过班婕好的怨歌行,提起班婕妤就因经验接近而想到团扇的典故。“怀古”“忆旧”的作品:大半起于接近联想,例如看到赤壁就想起曹操和苏东坡。诗经中“比”“兴”两体都是根据类似联想。比如关雎就是拿雎鸠的挚爱比夫妇的情谊。因为类似联想的结果,物可变成人,人也可变成物。这两种都属于象征。象征的定义可以说是:“寓理于象。”长信怨一诗中的
6、“昭阳日影”便是“象”,象征皇帝的恩宠;“皇帝的恩宠”是“理”,但如果我们一定要把它明白指为“皇帝的恩宠”的象征,又未免以迹象绳玄渺了。诗有不可以解说出来的地方,不可以言传的全赖读者意会。(摘编自朱光潜谈美)材料二:柳宗元有个十分重要的命题:“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兰亭也,不遭右军,则清湍修竹,芜没于空山矣。”这段话提出了一个思想,自然景物要成为审美对象,要成为“美”,必须要有人的审美活动,必须要有人的意识去“发现”它,去“唤醒”它,去“照亮”它,使它从实在物变成“意象”(一个完整的、有意蕴的感性世界)。外物是不依赖于欣赏者而存在的,但美并不在外物。或者说,外物并不能单靠了它们自己就成为美的。
7、美离不开人的审美体验。一般人之所以容易接受美是客观的观点,其中一个原因是他们看到物是客观的,因此他们觉得物的美当然也是客观的。这座山是客观的,那么这座山的美当然也是客观的。这里的错误是把“象”与“物”混淆起来了。在审美活动中,我们所面对的不是“物”,而是“象”,“物”的有用性以及它的自然科学属性是不被注意的。审美观赏者语文试卷第2页,共12页注意的是“象”。在审美观赏者面前,“象”不等于“物”。一座山,它作为“物”,相对来说是不变的,但是在不同的时候和不同的人面前,它的“象”却在变化。“物”是实在的世界,“象”是知觉的世界。竹子是“物”,眼中之竹则是“象”。“象”是“物”向人的知觉的显现,也是
8、人对“物”的形式和意蕴的揭示。当人把自己的生命存在灌注到实在中去时,实在就有可能升华为非实在的形式象。这种非实在的形式是不能离开人的意识的。这正是朱光潜一贯强调的观点。朱光潜谈美,总是一再强调指出,把美看作天生自在的物,乃是一种常识的错误。他指出,“象”不能离开“见”的活动,有“见”的活动,“象”才呈现出来,所以美的观赏都带有几分创造性。(摘编自叶朗美在意象)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的想象经过再现、创造就可以唤起意象,从而建造出内心的空中楼阁,借此来慰情遣兴。B.创造的想象可以分为两种心理作用:一是分想作用,一是联想作用。而分想作用是选择的基础。
9、C.联想是知觉和想象的基础,分为“接近”和“类似”两类,“怀古”“忆旧”作品属于接近联想。D.柳宗元认为美离不开人的审美体验,须用“意识”使它从实在物变成“意象”,从而成为审美对象。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朱光潜引用陶渊明的诗句是为了论证分想作用的重要性,引用王昌龄的例子则是为了阐述经验联想的内涵。B.诗歌中所体现的情感,实际上是因为外“物”经过了诗人的“象”化,是不可以言传的,全赖读者意会。C.因为“物”是客观的,相对来说稳定,而“象”是主观的,是变化的,所以“物”和“象”不能等同视之。D.朱光潜谈美,一再强调外在的“象”不能离开审美主体的“见”的活动,这与柳
10、宗元的观点异曲同工。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材料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元代诗人张可久的折桂令九日中“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中的“寒鸦”是借创造的想象创作的。B.孔雀东南飞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两句与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赋、比、兴”都属于类似联想。C.张若虚的春江花夜月中“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就是从混乱的自然中划出美的意象来,全无机杼的痕迹。D.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十二日夜记梦中的“月夜”“松岗”是因为作者的“见”的活动而成为审美对象的。语文试卷第3页,共12页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 5.宗白华先生说“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请
11、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此的理解。(4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复活(节选)列夫托尔斯泰这时候,探监的人纷纷出去。副典狱长走到聂赫留朵夫跟前,说探望的时间结束了。“再见,我还有许多话要对您说,可是,您看,现在没时间了。”聂赫留朵夫说着伸出一只手。“我还要来的。”“话好象都已说了”她伸出一只手,但是没有同他握。“不,我要设法找个可以说话的地方再同您见面,我还有些非常重要的话要对您说。”聂赫留朵夫说。“好的,那您就来吧。”她说,做出一种要讨男人喜欢的媚笑。(以上节选自教材69页结尾部分:第一次探监结束。)“您好!”她拖长声音说,脸上挂着微笑,使劲握了握
12、他的手,这跟上次大不一样。“喏,我给您带来了状子,您来签个字。”聂赫留朵夫说,对她今天见到他时表现出来的那副活泼样子,感到有点奇怪。“行,签个字也行。干什么都行。”她眯缝着一只眼睛,笑嘻嘻地说。他指点她该怎么签,签在什么地方。她拿起笔,用心在墨水缸里蘸了蘸,抖掉一滴墨水,写上自己的名字。“我有些话要跟您说。”聂赫留朵夫接过他手里的笔,说。“好,您说吧。”她说。典狱长站起来,走了出去,屋子里剩下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两个人。他说:“要是这个状子不管用,那就去告御状。凡是办得到的事,我们都要去办。”“唉,要是当初有个好律师就好了”她打断他的话说,“要是当初人家知道我跟您认识,情况就会大不相同了。”“
13、我还有一件事要跟您说。我们那儿有个老婆子,人品挺好。可是有人控告她放语文试卷第4页,共12页火,她就坐了牢。她呀,说实在的,知道我跟您认识。怎么样?好人儿,您就给她帮个忙吧!”玛丝洛娃说,对他瞧瞧,又垂下眼睛笑笑。“好的,我来办,我先去了解一下。”聂赫留朵夫说,对她的态度那么随便,越来越感到惊奇,“但我自己有事要跟您谈谈。您还记得我那次对您说的话吗?”他说。“您说了好多话。上次您说了些什么呀?”玛丝洛娃一面说,一面不停地微笑。“我说过,我来是为了求您的饶恕。”聂赫留朵夫说。“嘿,何必呢,老是饶恕饶恕的,用不着来那一套。”“我说过我要赎我的罪,”聂赫留朵夫继续说,“我决定跟您结婚。”玛丝洛娃脸上
14、顿时现出恐惧的神色。她那双斜睨的眼睛发呆了,又像在瞧他,又像不在瞧他。“这又是为什么呀?”玛丝洛娃愤愤地皱起眉头说。“我觉得我应该在上帝面前这样做。”“怎么又弄出个上帝来了?您说的话总是不对头,上帝?什么上帝?咳,当初您要是记得上帝就好了!”聂赫留朵夫这时闻到她嘴里有一股强烈的酒味,才明白她激动的原因。“您安静点儿!”他说。“我可用不着安静。你以为我喝醉了吗?”玛丝洛娃突然急急地说,脸涨得通红,“我是个苦役犯,是个您是老爷,是公爵。还是找您那些公爵小姐去吧,我的价钱是一张红票子。”“不管你说得怎样尖刻,也说不出我心里是什么滋味,”聂赫留朵夫浑身哆嗦,低声说,“你不会懂得,我觉得我对你犯了多大的
15、罪!”“我觉得犯了多大的罪”玛丝洛娃恶狠狠地学着他的腔调说,“当初你并没有感觉到,却塞给我一百卢布。瞧,这就是你出的价钱”“我知道,我知道,”聂赫留朵夫说,“如今我决定再也不离开你了,”他重复说,“我说到一定做到。”“可我敢说,你做不到!”玛丝洛娃说着,大声笑起来。“卡秋莎!”聂赫留朵夫一面说,一面摸摸她的手。“你给我走开!我是个苦役犯,你是位公爵,你到这儿来干什么?”她尖声叫道,气得脸都变色了,从他的手里抽出手来,“你想利用我来拯救你自己。”玛丝洛娃继续说,迫不及待地把一肚子怨气都发泄出来,“你今世利用我作乐,来世还想利用我来拯救你自己!我讨厌你,讨厌你那副眼镜,讨厌你这副又肥又丑的嘴脸。走
16、,你给我走!”她霍地站起来,嚷道。聂赫留朵夫站在她前面,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这时看守又走过来,提醒他们该分手了。玛丝洛娃站起来。“您今天有点激动。要是可能,我明天再来。您考虑考虑吧!”聂赫留朵夫说。语文试卷第5页,共12页玛丝洛娃一句话也没有回答,也没有对他瞧一眼,就跟着看守走出去。“嘿,姑娘,这下子你可要走运了!”玛丝洛娃回到牢房里,柯拉勃列娃就对女说,“看样子,他被你迷住了。趁他来找你,你别错过机会。他会把你救出去的,不钱人什么事都有办法。”“怎么样,我的事你提了没有?”那个老婆子问。玛丝洛娃没有回答同伴们的话,却在板铺上躺下来。她那双斜睨的眼睛呆呆地望着墙角。她就这样一直躺到傍晚。聂赫留
17、朵夫那番话使她回到了那个她无法理解而对之满怀仇恨的世界。她在受尽了折磨后离开了那地方。现在她已经无法把往事搁在一边,浑浑噩噩地过日子,而要清醒地生活下去又实在太痛苦了。到傍晚,如就又买了些酒,跟同伴们一起痛饮起来。(以上节选自教材同译本复活第一部47-48章:第二次探监。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主要借助对话描写来展开情节,其中个性化的语言和玛丝洛娃的几次“笑的描写,多角度地刻画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B.聂赫留朵夫与玛丝洛娃见面时一般用“您”称呼对方来表示尊敬,中间改用“你”,说明此时的他急于拉近与玛丝洛娃的距离。C.“她伸出一只手,
18、但是没有同他握”“使劲握了握他的手”,玛丝洛娃的伸手、握手动作细节,其背后是人物心理的变化。D.“你今世利用我作乐,来世还想利用我来拯救你自己”,面对聂赫留朵夫急于赎罪的表现,玛丝洛娃出奇的镇定和清醒。7.关于小说选文的最后一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说明玛丝洛娃已有酗酒的习惯,与上文聂赫留朵夫闻到她“嘴里有一股强烈的酒味”相呼应。B.聂赫留朵夫把玛丝洛娃从麻木不仁的状态中唤醒了,但她又无法摆脱困境,因而要借酒浇愁。C.“买酒”和“痛饮”等动作描写、让人感受到玛丝洛娃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引发读者的同情。D.聂赫留朵夫对玛丝洛娃的求婚让她有了希望,揭示玛丝洛娃“复活之路”的顺利,
19、引人遐想。8.小说人物除了玛丝洛娃、聂赫留朵夫之外,还有柯拉勃列娃、老婆子等人物。这些人物在小说中起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语文试卷第6页,共12页9.托尔斯泰认为“人在失足后仍可以重新站起来,并在道德上获得新生”,即“托尔斯泰主义”中的“道德的自我完善”。小说中男、女主人公在哪些方面表现了“道德的自我完善”?请根据选文内容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初,太弟颖表匈奴左贤王刘渊为冠军将军,监五部车事,使将兵在邺。渊子聪骁勇绝人,博涉经史,善属文,弯弓三百斤。弱冠游京师,名士莫不与交。颖以聪为积弩
20、将军。渊从祖右贤王宣谓其族人曰:“自汉亡以来,我单于徒有虚号,无复尺土,自余王侯,降同编户。今吾众虽衰,犹不减二万,奈何敛手受役,奄过百年!左贤王英武超世,天苟不欲与匈奴,必不虚生此人也。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复呼韩邪之业此其时矣!”乃相与谋推渊为大单于,使其党呼延攸诣邺告之。渊白颖请归会葬颖弗许渊令攸先归,肯宣等使绍集五部及杂胡声言助颖实欲叛之。王浚、东赢公腾攻颖,渊请归发五部兵以击浚、腾,颖许之。渊至左国城,宣等上大单于号,二旬之间,有众五万,都于离石。冬十月,刘渊迁都左国城,胡、晋归之者愈众。渊谓群臣曰:“昔汉有天下久长,恩结于民。吾汉氏之甥,约为兄弟,兄亡弟绍,不亦可乎!”乃建国
21、号曰汉。刘宣等请上尊号,渊曰:“今四方未定,且可依高祖称汉王。”于是即汉王位,大赦,改元曰元熙。元达少有志操,渊常招之,元达不答。及渊为汉王,或谓元达曰:“君其惧乎?”元达笑曰:“吾知其人久矣,彼亦亮吾之心,但恐不过三二日,驿书必至。”其暮,渊果征元达。元达事渊,屡进忠言,退而削草,虽子弟莫得知也。曜生而眉白,目有赤光。幼聪慧,有胆量。早孤,养于渊。及长,仪观魁伟,性拓落高亮,与众不群。好读书,善属文。铁厚一寸,射而洞之。常自比乐毅及萧、曹,时人莫之许也,惟刘聪重之,曰:“永明,汉世祖、魏武之流,数公何足道哉!”注太弟颖:皇太弟司马颖。这是西晋惠帝司马衷永兴元年发生的事。元达:即陈元达,字长宏
22、,后部人。本姓高,后改姓陈。曜:即刘曜,字永明,新兴郡人,匈奴族。刘渊侄子。(节选自资治通鉴第八十五卷)语文试卷第7页,共12页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渊白颖/请归会葬/颖弗许渊/令攸先归/告宣等使招集五部及杂胡/声言助颖/实欲叛之B.渊白颖/请归会葬/颖弗许/渊令攸先归告宣等/使招集五部及杂胡/声言助颖/实欲叛之C.渊白/颖请归会葬/颖弗许渊/令攸先归告宣等/使招集五部及杂/胡声言助/颖实欲叛之D. 渊白/颖请归会葬/颖弗许/渊令攸先归告/宣等使招集五部及杂/胡声言助/颖实欲叛之11.下列对文中加黑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23、A.“太弟颖表匈奴左贤王刘渊”与出师表“临表涕零”中的“表”词义与词性都相同。B.“从祖”指祖父的亲兄弟,这里指堂祖父。根据祖父年龄大小,也可称为伯祖父或叔祖父。C.“编户”指编入户籍的普通人家。编户制度既是一种行政管理制度,也是一种赋税制度。D.“削草”是古时大臣上书的奏稿,在事成后都要销毁,以示谨慎保密,本文中即是此意。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渊的儿子刘聪骁勇过人,博览经史,善于作文,可以拉开三百斤张力的大弓,长大成年后,游学京师,京城的名士都愿意结交他。B.匈奴右贤王刘宣认为,多年以来,匈奴首领单于地位低下,没有土地,徒有虚名,而如今司马氏统治下
24、,光复呼韩邪伟业的时候到了。C.陈元达年轻时很有志向和节操,其侍奉刘渊,屡次进谏忠言,他所做的这些,就是他的子弟也没法知道详细情况,可见其做事谨慎。D.刘曜早年成为孤儿,被刘渊收养,性格虽不大合群,但喜好读书,善于作文,自比于乐毅、萧何和曹参,当时只有刘聪看重他。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吾汉氏之甥,约为兄弟,兄亡弟绍,不亦可乎!(4分) 语文试卷第8页,共12页(2)吾知其人久矣,彼亦亮吾之心,但恐不过三二日,驿书必至。(4分) 14.刘宣为什么认为“复呼韩邪之业此其时矣”?请简要概括其理由。(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25、15-16题。别匡山李白晓峰如画参差碧,藤影风摇拂槛垂。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看云客倚啼猿树,洗钵僧临失鹤池。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注匡山:即大匡山,在今四川省江油县,是诗人少年时读书学剑之地。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从远近、动静等不同角度描写了匡山晓峰环簇,藤蔓摇曳,清幽秀丽的景致。B.颔联描写诗人熟悉的山村,家犬伴随,村人晚归,充满了浓郁而平静的生活气息。C.前三联借景抒情,突出了匡山的“清境”,末联直接表达诗人“书剑许明时”之情。D.整首诗既清新质朴、优美自然,又瑰丽浪漫、大气磅礴,与蜀道难风格类似。16.此诗写于李白离乡
26、去蜀之际,表现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分) 语文试卷第9页,共12页(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全国青联的信中引用了论语泰伯的名句“ , ”,以此勉励当代中国青年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任。(2)大学之道中的“ 了说明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而“ 是说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才能获得知识。(3)李白在将进酒中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极言人生短暂,韶华易逝的两句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竞跑新时代,奋楫出洞
27、庭。四年一届的省运会,是湖南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体育盛会。盛世盛会, 。赛场上,参赛选手生龙活虎、献技夺魁;赛场外,人们关注盛会、共享运动。场内场外相互激荡、 ,体育健康相互促进、相互提升,这正是这次体育盛会展现的独特魅力。一场体育盛会,一次精彩亮相,岳阳迎来“高光时刻”,这是一种荣光,更是一种责任。岳阳以2500多年的历史底蕴和“先忧后乐、团结求索”的文化信念,以文化与体育携手,运动与健康相伴的发展理念,激励着三湘健儿追求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体育精神。岳阳沉淀奋进的底气,化为前行的动力,致力打造体育强市,围绕“办赛精彩、参赛出彩、发展添彩”目标,追求精彩看开幕、硬件看场馆、竞
28、赛看保障、满意看接待、城市看环境,办一次会,带活一座城市,培育一方产业,掀起一片热潮,锻炼一支队伍,为全省奉献一届低碳、智能、简约、安全、精彩的体育盛会,在已有成绩的基础上,强力推动湖南体育事业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语文试卷第10页,共12页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最早的智力测验更像是一场针对儿童的脑力营养体检,鉴别出“营养”不良的儿
29、童,然后给予他们特别关注和额外帮助。说到智力, 。“智商”最初于1911年前后提出,英文简称“IQ”,其公式是:IQ=(心理年龄/实际年龄)100。看到这,有人或许已经意识到,智商只是一个测验分数,并不能等同于智力。智力是“从经验中学习、解决问题和运用知识适应新情境的能力”。它不跟我们想象中那样,达到某一水平之后, 。由于智力的生理基础大脑不断地发展变化,所以智力也随之产生变化。再者,后天训练以及年龄也会影响智力的变化。有科学家把人类的智力分为晶体智力和流体智力。晶体智力是我们所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例如语言,它会因我们不断地学习获得提高,在我们65岁达到顶峰,然后逐渐下降; ,那么其下降将会获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