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考点精讲课件.ppt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七 年级 语文 下册 第六 单元 课外 古诗词 诵读 考点 讲课
- 资源描述:
-
1、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杜 牧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文学家。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其作品多讽喻时政。代表作有泊秦淮山行阿房宫赋等。有樊川文集传世。作者简介本诗选自樊川诗集注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杜牧生活于晚唐时期,当时唐王朝已衰败,人民生活非常困苦,统治集团却纵情享乐,过着极端腐化的生活。诗人当时夜泊秦淮,看到秦淮河畔浮靡豪奢的景象,触景感怀,写下了这首七言绝句。背景链接u 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泊秦淮杜 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诗词诵读u
2、结合注释,读通大意,赏析诗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诗意:迷蒙的月色和轻烟笼罩着寒水和沙滩,夜晚在秦淮河岸停船,靠近一家酒馆。赏析:首句写景,互文见义,两个“笼”字凸显了秦淮河迷蒙的景象,描写了一幅朦胧的水色夜景,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次句点题,“夜泊秦淮”也点出了上一句所见景色的时间、地点,以“近酒家”引发思古幽情。即秦淮河,长江下游支流,相传是秦时为疏通淮水开凿。秦淮河流经的南京夫子庙一带,在六朝时十分繁华。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诗意: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在秦淮河对岸,还唱着玉树后庭花。赏析:后两句由一曲商女吟唱的玉树后庭花引发历史兴衰之
3、感。表面上是谴责商女不知亡国之恨、之耻,实则是在谴责那些只知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重的达官贵人,表达了诗人对统治阶级的愤慨及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虑。歌女。曲名,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亡国之君陈叔宝所作,后世多称之为亡国之音。这首诗通过写诗人夜泊秦淮的见闻和感受,抒发了对统治阶级不顾国家安危,沉迷于享乐生活的不满和愤慨,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虑。主旨归纳1.理解性默写。(1)(长沙中考)唐朝杜牧在泊秦淮中借月亮创设了一种朦胧凄清的意境,这两句诗是“_,_”。(2)(徐州中考)杜牧泊秦淮中讽刺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误国的诗句是:_,_。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典
4、型考题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借古讽今(或曲笔)。借陈后主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致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吸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贾 生李商隐贾生,即贾谊(前200前168),洛阳(今属河南)人,西汉政论家、文学家。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唐代诗人。与杜牧并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并称“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代表作有夜雨寄北锦瑟无题等。著有李义山诗集。作者简介本诗选自李商隐诗歌集解(中华书局1998年版)。李商隐生活在唐王朝日趋衰败的晚唐时期,屡受排挤,怀才不遇。于
5、是他借吊贾谊来抒发自己的感慨,通过讽刺汉文帝虽能求贤却又不用贤于正道的行为,反映了晚唐的社会现实。背景介绍u 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贾生李 商 隐宣 室 求 贤 访 逐 臣,贾 生 才 调 更 无 伦。可 怜 夜 半 虚 前 席,不 问 苍 生 问 鬼 神。dio诗词诵读u 结合注释,读通大意,赏析诗句。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诗意:汉文帝在宣室咨询被放逐的大臣,贾谊的政治才能更是无人能比。赏析:前两句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义。首句的一“求”一“访”,仿佛在热烈赞颂汉文帝求贤意愿之切、之殷,待贤态度之诚、之谦。第二句赞美贾生才华横溢,无与伦比。汉代未央宫前殿的正室。咨
6、询,征求意见。被放逐的大臣。这里指曾被贬到长沙的贾谊。才华,这里指贾谊的政治才能。无人能比。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诗意:可惜深夜汉文帝在座席上向前移动靠近他,不是关心百姓而是关心鬼神之事。赏析:第三句承接上文,写汉文帝与贾谊谈话时看似虔诚的表现。末句交代了汉文帝“访”的内容,不是治国安民之道,而是鬼神之事。至此,揭露了汉文帝不关心国计民生,自顾求仙访道的嘴脸。可惜。徒然。指汉文帝在座席上向前移动,靠近贾谊,以便更好地倾听。指百姓。这首诗托古讽今,借贾谊的遭遇,揭示了晚唐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社会现实,也寄寓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主旨归纳1.理解性默写。(1)李商隐贾生中表现汉文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