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必修下册课件 第八单元 答司马谏议书.ppt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必修下册课件 第八单元 答司马谏议书 高中 新教材 部编版 语文 必修 下册 课件 第八 单元 司马 谏议书
- 资源描述:
-
1、第八单元答司马谏议书预 习 梳 理 与 积 累研 习 讨 论 与 鉴 赏预 习 梳 理 与 积 累预习助读【认识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两种。【了解背景】这篇文章选自临川先生文集,是王安石答复司马光的信。司马光,字君实,当时任翰林学士。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实行新法。保守派的代表人物、当时任翰林学士的司马光多次写信给王安石,要他停止变法。王安石这封信,是针对司马光熙宁三年(1070)二月一封长达三千余字、全面攻击新
2、法的来信的回复。知识积累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通假字(2)一词多义(3)词类活用(4)重要虚词3.特殊句式(1)所操之术多异故也(判断句 )(2)终必不蒙见察(被动句)(3)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介词结构后置)(4)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宾语前置)问题研讨【任务一】把握本文的观点态度1.阅读文章第1段,说说本段的行文思路。参考答案:第1段阐明回信的原因和目的。第一句“昨日蒙教”是书信的礼貌用语,继而“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既是书信常见的情感用语,也是王安石、司马光私交的真实反映,可谓一言动情,一语暖心。下句“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则直接点明“议事每不合”是由
3、于政治见解或治国方略“多异”之故,直陈分歧所在,彰显君子坦荡气度。同时又包含另一层意思:考虑“所操之术多异”,“虽欲强聒”,也一定得不到理解,故此前只是简要回复,不做一一辩解;但现在因为司马光的反复来信,所以要详加解释。言辞诚恳而理性,心胸坦荡而率性。2.第2段中说:“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从这封信看,作者和司马光之间对哪些“名实”的看法存在分歧?参考答案:“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怨”。【任务二】学习本文的说理艺术1.作者引用盘庚迁都的例子是为了论证什么?参考答案:盘庚迁都这个例子涉及的对象,正是司马光指摘作者经常提及的“先王”。盘庚迁都,反对者既有“
4、民”也有“士大夫”。这种情况,与现在改革遭遇到的阻力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然盘庚“度义而后动”,无“可悔”。这里的潜台词就再豁显不过了:当年的盘庚尚且没有退缩,当下的改革就更无退缩之理了。这充分表明了自己不会为怨诽之多而退缩的坚定态度,体现出一名改革家的刚毅不屈的精神意志。2.针对司马光对变法的指责,王安石是怎样回答的?参考答案:王安石主要针对司马光来信中提出的有关变法的“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怨”的责难一一驳斥,进而为自己辩明。在驳斥前,他先提及一个双方均认可的道理“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再摆出司马光在长信中所指出的实施新法的大弊端,即所要驳的谬论;然后逐一分析所谓的“侵官、生事、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22届新教材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十一 辨析并修改病句 1 感知高考试题明确考试方向课件 新人教版.pp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