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

类型201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湖北专版)13.doc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152428
  • 上传时间:2025-11-09
  • 格式:DOC
  • 页数:6
  • 大小:108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13 高考 语文 一轮 复习 课时 作业 湖北 专版 13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201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湖北专版)13课时作业(十三)诗歌阅读一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严郑公宅同咏竹杜甫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注】 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箨(tu),笋壳。帙,包书的布套。(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答:_(2)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答:_(3)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答:_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柳枝词郑文宝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不管烟波与风雨, 载将离恨过江南。【注】 郑文宝(9521012),字仲贤,宁化人。

    2、多才多艺, 是宋初一位负有盛名的诗人,诗风轻盈柔软。画舸:彩绘油饰的船,也叫画船。(1)“春潭”是水,自然无法“系”住,那么画舸到底“系”的是什么?请联系全词,分析这样写的好处。答:_(2)“烟波与风雨”“载”对表达词人的“离恨”有什么作用?答:_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题元十八溪居唐白居易溪岚漠漠树重重,水槛山窗次第逢。晚叶尚开红踯躅,秋芳初结白芙蓉。声来枕上千年鹤,影落杯中五老峰。更愧殷勤留客意,鱼香饭细酒香浓。【注】 元十八:白居易被贬江州时结识的朋友,隐于庐山五老峰下。踯躅:杜鹃花的别称。(1)诗的前两联描绘了怎样的意境?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答:_(2)赏析“影落杯中五老峰”

    3、中的“落”字。答:_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出栈清张问陶马嘶人语乱斜阳,漠漠连阡水稻香。送险亭边一回首,万峰飞舞下陈仓。【注】 送险亭:在四川境内栈道终点处的一座亭子。陈仓:在今宝鸡市境内,为关中与汉中交通要道。(1)“万峰飞舞下陈仓”一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答:_(2)本诗在布局上有何特点?你从诗中可以感悟到一种怎样的人生道理?答:_5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半闻横管南宋程 俱秋风夜搅浮云起,幽梦归来度寒水。一声横玉静穿云,响振疏林叶空委。曲终时引断肠声,中有千秋万古情。金谷草生无限思,楼边斜月为谁明。【注】 委:落下。金谷:即金谷

    4、园,晋代富豪石崇的别墅。此处代指金人占领下的北方失地。(1)第二联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描写笛声?请简要分析。答:_(2)请简要概括这首诗所抒发的情感。 答:_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送春朱淑真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1)词的上片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答:_(2)“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表现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赏析。答:_7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夜坐张耒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1)试分析一、

    5、二句在全诗中的作用。答:_ (2)文心雕龙中说:“人亲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请结合本诗对“梧桐”这一形象的描写,分析作者的情志。答:_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陆游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注】 玉瀣:美酒。元:同“原”。(1)这首词上片描写了哪些生活画面?表现了词人怎样的生活态度?答:_(2)词的最后两句“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有何深意?它在词中起什么作用? 答:_9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折桂令九日张可久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

    6、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注】 九日:农历九月九日,又称重阳节,中国人素有登高怀乡习俗。乌纱:泛指帽子。 (1)这首曲子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_(2)本曲以“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作结,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_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雨陈与义萧萧十日雨,稳送祝融归。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四壁事多违。衮衮繁华地,西风吹客衣。【注】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衮衮

    7、: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繁华地:指京城。(1)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答:_(2)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时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答:_课时作业(十三)1(1)答案 (1)形象: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2)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侵”字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渐进过程;“晚”字则写出了竹影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觉。(3)示例一:要尊重天性,顺应自然。示例二:要呵护人才,不要摧残人才。示例三:期待得到提携,使自己有所作为。(答案符合诗意,言之成理即可)解析 (1)这是一首咏物诗,理解咏物诗就要抓住作者所吟

    8、咏事物的特征。诗中作者着力描绘的形象是“竹”,第一联着力写竹子的嫩和新,第二联着力写竹阴的凉爽怡人,第三联写竹子经雨洗刷后的洁净,以及竹子的清香。根据对诗句的这些理解,概括竹子的形象特点。(2)“色侵书帙晚”一句描绘竹子的形象,注意描写的是竹影,结合全句加以描绘。注意鉴赏具有刻画效果的词语,即要锤炼的字“侵”的动态效果和“晚”字的衬托效果。(3)理解诗的主旨要紧扣住诗的最后一联“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因为咏物诗往往寄寓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判断。这种题的答案不求一致,但求合理。就像对诗经中“窈窕淑女”的理解一样,她可以是现实的人,也可借喻理想,这里也不求一致。2(1)答

    9、案 “系春潭”指船系于春日潭水边的柳树上。古人有折柳送别的风俗,“系”暗含题目“柳枝”的意思,因此船“系”的就是离别之情。画船系在柳树上也牵系着离情,化抽象为形象。画船、柳树、春潭几个意象构成了一幅静谧优美的意境,用外物的静反衬内心的乱,诗味隽永,情致深婉。解析 作答时注意联系古代折柳送别的习俗,这样就容易明确“系”在什么地方,显然是水边柳树上。“系”字也表达了依依惜别之情,将情感具体化。(2)答案 “烟波与风雨”写行人航程浩渺,路多艰难,表现词人对朋友前途的关切,以此烘托离恨之浓;“载”字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离恨成了可载之物,写出了心头离愁的沉重,形象可感,富有创意。解析 “烟波与风雨”显

    10、然是词人对朋友前途的担忧与关切,借此来表达离别之愁;“载”恰与“载不动许多愁”的“载”字相同,化抽象为具体,赋予离愁重量感,使之真实可感。3(1)答案 潺潺的溪水,弥漫的岚气,茂密的森林,措置有序的水栅,面山而凿的小窗,绽放的红杜鹃,初开的白芙蓉,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夏秋之交的幽美意境。景物描写的特点:诗人将宏观远视与近景特写相结合,写景富有层次感;选取红白两色入诗,色彩对比强烈;诗人用叠词描写溪岚的迷蒙和树木的茂盛,用拟人的手法写水槛山窗一个接一个地扑面而来,即“水槛山窗次第逢”。解析 诗的前两联中以极富层次感的景物展示了一幅幽美的意境,作者走近友人“溪居”时,依次观察到了溪水、岚、树、槛、窗等

    11、外围景色,颔联是实写环绕溪居的近景,杜鹃花与芙蓉的描写,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夏秋之交时的优美境界,选取红白两色入诗,对比鲜明。同时“水槛山窗次第逢”还采用了拟人的艺术手法展现了环境之美。(2)答案 “落”字,尤为神妙,似乎五老峰是一个物体,会落入杯中。想象之奇,令人叹为观止。远处的五老峰影能倒映杯中,溪居的明净自不待言,显示了溪居的主人是一个超凡脱俗的世外高人。解析 赏析用字之妙,应先了解该字的字面义,然后结合语境体会其手法运用和特殊的表达效果。本句诗中,“落”字的运用,是说五老峰的影子映衬在水中,如同落入杯中,描写出了溪居的明净,想象十分奇特。【诗歌赏析】首联写诗人途中所见,依次观察到的外围景色

    12、有溪、岚、树、槛、窗等。岚,是山林中的雾气,漠漠,形容弥漫的状态。潺潺的溪水,弥漫的岚气,茂密的森林,似乎是依次迎头扑面而来,极富层次感。镜头再往前推,则是措置有序的水栅,面山而凿的小窗。虽是短短的两句,却写了诗人次第相逢的诸多意象,既显得气势阔大,又渲染了庄园所在位置的幽邃。颔联是将视线推进到主人溪居的周围,是实写环绕溪居的近景。踯躅,即杜鹃花,春天开红花,故称“红踯躅”;“芙蓉”,此处当指木芙蓉,有别于荷花之称芙蓉,秋天开白、黄或淡红色花。这一联通过对杜鹃、芙蓉的描写,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夏秋之交时的优美境界。诗人很懂得作画构图敷彩的美学原理,选取红、白两色入诗,对比鲜明,色彩效果十分强烈。同

    13、时分别用“尚开”“初结”来修饰,又造成此开彼落、绵延不绝的效果,似乎溪居永远有鲜花多情地围绕。颈联转入虚写。溪居是依山傍水,拥有着人间仙境的气氛,这一联则更强化了这种效果。“千年鹤”用丁令威的典故。据搜神后记载,汉辽东人丁令威,学道成仙后化鹤归来,落在城门华表柱上,有少年欲射之,鹤乃飞鸣作人语说“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岁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此处借用这个典故,显示出庄园的主人是个看破红尘、超然世间沧桑变化的非凡人物。“影落”句则是说,处于这个淡雅绝俗的居室中,饮酒品茶之际,亦可远眺窗外的山川景物,已是令人惬意神往之事,更为奇妙的是,远处的五老峰影却能倒映在杯子中,溪居的明净

    14、便自不待言了。此处着一“落”字,尤为神妙,似乎五老峰(庐山南面峰名)影是一个物体,会落入杯中。全篇以“更愧殷勤留客意,鱼香饭细酒香浓”作结,刻画主客开怀畅饮、其乐融融的情景,进一步显示了溪居及其主人的可爱。作品将宏观远视与近景特写相结合,鲜明地刻画了友人居处环境的优美、不俗。尤其是颈联对仗工整,想象奇妙,用典不露痕迹,于亦虚亦实之中,产生了令人神往的境界,读来韵味无穷。4(1)答案 夸张,拟人。走出险境后,回首走过的山峰好像在飞舞,生动形象地表现诗人走过险途之后的轻松、欣慰和愉悦之情。解析 本题考查了考生对于常见修辞手法的掌握情况。答题时要先答修辞手法,再结合诗文阐释,并回扣中心思想。(2)答

    15、案 打破历险在前、喜悦在后的常规,先写喜悦,后写历险。在人生征途上,如果出现逆境,要保持乐观进取的姿态,这样才能享受胜利的喜悦。解析 此题考查了考生对诗歌的行文结构把握的能力。分析时对诗歌各部分意思加以概括,然后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感悟到的人生道理即可。5答案 (1)夸张手法。笛声穿越层云,使树叶也纷纷振落,表现笛声的高亢。解析 写笛声穿云振林,直可将秋风吹不落的树叶也纷纷振落,其声之力可谓大矣。是明显的夸张手法。(2)答案 对国土沦陷的悲痛以及对故土的深深怀念。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和评价作者的思想观点的能力。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希望收复北方失地的强烈爱国之情。秋风卷浮云,传达出诗人“长安不见使人愁

    16、”的无尽感慨。后两联写曲终令人断肠,并引发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民族浩然正气充溢诗篇,感人肺腑。最后以金谷园借代北方失地,以离离秋草和楼边斜月寄托对故土的深深怀念。6(1)答案 拟人。将垂杨和春人格化,表现了垂柳对春的依恋不舍。解析 本词上片描绘的是:女词人透过窗帘,看到楼台外面千万条碧绿的杨柳枝正缠绵悱恻地伸出诚挚的双手、款摆纤细的腰肢,甚至还在喃喃细语:“春天啊,您再停留一些时候吧!”杨柳们一往情深地想牵挽住春天,向春天表示着无限的依恋;然而,春天虽略作停留,却还是冷漠地走了。春天虽去,多情的柳絮仍在飘舞着,要追随春光同行,并表示:我姑且要看看你这“春”究竟走到哪里,我和你的归宿终究如何?这里

    17、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答题时注意分析和答出修辞的效果、表达的情感。(2)答案 “春不语”写出词人的寂寞孤独;而这时已近黄昏,又下起了“潇潇雨”,更衬托出词人悲凉、忧伤的心情。解析 答题时注意抓住“春不语”“黄昏”“潇潇雨”这些表情词语。7(1)答案 紧扣诗题,写了明月、寒霜,营造了秋夜萧瑟清寒的氛围;为写梧桐作了铺垫,同时起到了衬托的作用。解析 答作用题注意内容上和结构上的作用。内容上,前两句写景,突出了清幽寂静之意;结构上,为下文做铺垫,起衬托的作用。(2)答案 梧桐面对风霜,不甘凋零,依然飒飒有声;作者借此赞美了刚强不屈的生命力,表现了作者内心孤傲倔强的个性特点。解析 答题模式为:写了的梧桐形

    18、象,表达了作者的情感。8(1)答案 描写了词人读书、饮酒、竹林散步、卧榻看山等生活画面。表明词人喜欢过不问世事、超然物外的隐逸生活。解析 本题属“鉴赏形象”题,需在把握诗歌意象的基础上,分析词中蕴含的情感。注意答题范围是上片。(2)答案 表面意思是本来知道上天另有一种心肠,不把英雄衰老当回事,实则是对统治者不重用人才,致使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愤懑。语意上正话反说,出人意料;感情上饱含悲愤,动人心魄。解析 词人说自己贪恋这种旷达的生活情趣,任凭终老田园;随处都有使自己高兴的事物,何妨随遇而安呢?这几句可以说是旷达到极点也消沉到极点了,可是末尾陡然一转:“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这两句似乎是

    19、对以上所写的自己的处境作出了解释。词人说原先就已知道造物者之无情(他的心肠与常人不同),白白地让英雄衰老死去却等闲视之。这是在怨天吗?是怨天,但也是在抱怨南宋统治者无心恢复中原,以致英雄无用武之地。9(1)答案 表达了一种凄凉的思乡之情。诗人登高远眺,见鸿雁南归,不觉触景生情;联想到自己人老头白仍四处漂泊的现实,思归之情愈加浓烈。解析 从标题“九日”及全文内容看,本文主题应为重阳佳节,所以“倦客思家”应为表达主题的句子。(2)答案 以哀景作结,进一步渲染了凄清的氛围,深化了“思乡”的主旨。解析 “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点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这种气氛的渲染,有助于思乡主题的表达。“翠袖殷

    20、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是作者回忆从前歌舞升平的欢乐景象。用从前歌舞升平的稍纵即逝衬托现实中人老白发的凄凉,告诫游子不要再留念他乡,而是“倦思”故乡。这恰是主题的最好表达。10(1)答案 秋已来临,燕子将要南归,一年恍若一梦。梧桐经一场雨打,已与昨晚的不同了。作者借燕子、梧桐在雨中的感受,表达了自己怀旧、失落的感情。解析 本题属“评价作品的观点和态度”,需在把握诗歌意象的基础上,分析作者蕴含的深层情感。第二联中“燕子”和“梧桐”两个意象应引起重视。秋天就要到了,燕子也该回到南方过冬了,但雨却阻断了行程。细腻的感受为作者捕捉,也暗含作者自身的感情。另一形象是“梧桐”,使人很容易想到李清照的“梧桐

    21、更兼细雨,到黄昏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梧桐”也成了文学作品中“愁”的象征,雨后梧桐更是不同。作者捕捉这两个形象的变化,表达了自己的怀旧、失落之意。(2)答案 同意。虽然诗题是“雨”,但作者却不是正面描写雨势、雨景,而是通过写动植物和人在雨中的感受来写雨,这就给人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若答不同意,只要言之成理也可)解析 本题是对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需深入理解并把握好作品中的相关信息组织答案。前人的评价实际上是对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某种鉴赏,如同意这种观点,应答出“若即若离”体现的是侧面描写,即通过人物的感受来写。如不同意就从诗中找出相关内容来表述自己的观点。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1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湖北专版)13.doc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52428.html
    相关资源 更多
  • (安徽专版)2022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专题训练六 现代文阅读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2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专题训练六 现代文阅读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小学语文近义词 空虚的近义词.doc小学语文近义词 空虚的近义词.doc
  • (安徽专版)2022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专题训练六 古诗文默写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2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专题训练六 古诗文默写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小学语文近义词 空洞无物的近义词.doc小学语文近义词 空洞无物的近义词.doc
  • (安徽专版)2022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专题训练六 古诗文默写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2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专题训练六 古诗文默写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小学语文近义词 稳妥的近义词是什么.doc小学语文近义词 稳妥的近义词是什么.doc
  • (安徽专版)2022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专题训练八 现代文阅读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2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专题训练八 现代文阅读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小学语文近义词 移动的近义词是什么.doc小学语文近义词 移动的近义词是什么.doc
  • 小学语文近义词 称呼的近义词是什么.doc小学语文近义词 称呼的近义词是什么.doc
  • 小学语文近义词 积累的近义词是什么.doc小学语文近义词 积累的近义词是什么.doc
  • 小学语文近义词 积年累月的成语解释.doc小学语文近义词 积年累月的成语解释.doc
  • 小学语文近义词 秀丽的同义词和近义词.doc小学语文近义词 秀丽的同义词和近义词.doc
  • (安徽专版)2022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专题训练二 词语理解与运用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2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专题训练二 词语理解与运用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安徽专版)2022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专题训练三 病句修改与辨析(含语法知识)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2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专题训练三 病句修改与辨析(含语法知识)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小学语文近义词 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成语解释.doc小学语文近义词 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成语解释.doc
  • (安徽专版)2022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专题训练三 句子运用(病句、衔接、仿写)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2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专题训练三 句子运用(病句、衔接、仿写)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小学语文近义词 破绽的近义词.doc小学语文近义词 破绽的近义词.doc
  • (安徽专版)2022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专题训练三 古诗文默写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2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专题训练三 古诗文默写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小学语文近义词 石沉大海的成语解释.doc小学语文近义词 石沉大海的成语解释.doc
  • 小学语文近义词 石室金匮成语解释.doc小学语文近义词 石室金匮成语解释.doc
  • 2021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文言基础知识同步测试 新人教版.doc2021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文言基础知识同步测试 新人教版.doc
  • 小学语文近义词 矗立的近义词.doc小学语文近义词 矗立的近义词.doc
  • 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doc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doc
  • 2021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文学文化常识同步测试 新人教版.doc2021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文学文化常识同步测试 新人教版.doc
  • (安徽专版)2022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专题训练一 字音字形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2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专题训练一 字音字形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小学语文近义词 眼力近义词.doc小学语文近义词 眼力近义词.doc
  • (安徽专版)2022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专题训练一 字音字形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2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专题训练一 字音字形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小学语文近义词 眷恋的近义词是什么.doc小学语文近义词 眷恋的近义词是什么.doc
  • 小学语文近义词 真金不怕火炼的近义词.doc小学语文近义词 真金不怕火炼的近义词.doc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常用工具与软件 - 公益活动

    copyright@ 2020-2024 www.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