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枣儿》(分层作业)-九年级语文下册解析版 .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枣儿 第19课枣儿分层作业-九年级语文下册解析版 19 分层 作业 九年级 语文 下册 解析
- 资源描述:
-
1、19枣儿分层作业一、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掸土(dn) 翘首(qio) 横匾(bin)B.嚼食(ju) 雕塑(s) 折叠(zh)C.童谣(yo) 蓦然(m) 骑跨(ku)D.塞进(si) 钢盔(ku) 凝视(nng)【答案】D 【解析】A项,“翘”是多音字,此处应读qio;B项,“嚼”是多音字,此处应读jio;C项,蓦m。故选D。2.下列句子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老人)从身旁晒满红枣的竹匾子里抓起一把枣儿。B.男孩并未听,只顾忙着将枣儿往口袋里装。C.(男孩)踌躇欲下,又垂头丧气站住。D.爷爷,我瞒着你,还偷偷藏着一棵枣儿,是留给我爹的【答案】D 【解析】
2、D项,“一棵枣儿”应为“一颗枣儿”。故选D。3.依次填入全职人的心,收旧事的一项是( )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鸣,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那柔曼如提琴者, ;那清脆如弹拨者, ;那厚重如贝斯轰响者, ;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 。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 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 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A. B. C. D.【答案】B 【解析】“草丛中淌过的小溪”对应“柔曼”,“石缝间漏下的滴泉”如清脆的弹拨,“万道细流”交汇才会变得“厚重”,“飞瀑落下深潭”如“雄浑”的“铜管齐鸣”。故选B。4.选词填空。(1)我一急,把个枣儿囫囵个儿 (吞 咽)下肚了。(2)一颗枣儿从树上落下,男孩
3、(毛手毛脚 蹑手蹑脚)地走过去捡枣儿。(3)正巧,树上一颗枣儿落到鬼子的钢盔上,“咚”的一声,吓得那狗娘养的 。(抱头就逃 狼狈不堪)。【答案】(1)吞 (2)蹑手蹑脚 (3)抱头就逃【解析】本题考查对词语的辨析能力。(1)“吞”指不嚼或不细嚼,整个儿地或成块地咽下去,与“咽”相比,更能突出“我”的心急,与“我一急”相照应。(2)“毛手毛脚”指做事粗心大意,不沉着;“蹑手蹑脚”形容走路时脚步放得很轻。此处,小男孩是怕捡枣儿被发现,故意把脚步放轻些,所以要选“蹑手蹑脚”。(3)“抱头就逃”暗含“狼狈不堪”的意思,且有逃跑之意,更符合语境。5.下面的台词意蕴丰富,请你揣摩其言外之意。(1)老人 甜
4、是甜,不中看,谁要啊。(2)老人 听好,我讲完一个故事,你才能吃一颗枣儿。噢,慢慢吃才能吃出个甜味。(3)男孩 我娘说,出远门的人有时候不认识回家的路了。【答案】(1)委婉地批评了只看外表不注重内在的世俗风气。(2)隐含着对既往岁月、传统生活、精神家园的感情。(3)比喻情感的迷失、人生方向的迷失、精神家园的迷失。【解析】(1)“甜是甜”是指内在的品质。“不中看”是指外表的普通平凡。所以这句话委婉地批评了只看外表不注重内在的世俗风气。(2)不仅是对吃枣而言,也是对一般生活哲理的泛指。其中隐含的是对既往岁月、传统生活、精神家园的感情。(3)注意理解“不认识回家的路”的比喻义。6.阅读拓展材料,你认
5、为本剧所传达出的思想主旨是什么?拓展材料:枣儿连同孙鸿本人都应是许振球等老一辈小品作家十年辛苦一朝收获的最可喜的成果,是家乡土壤、父老心血和一切关心、呵护、扶持靖江小品创作的靖江人共同玉成的。摆在我面前的枣儿不是一颗、两颗,而是数不清的一大片。爹喊自己的娃来吃,别人的娃却来了;娃喊自己的爹来吃,身边却只有别人的爹。他们使劲地喊,娃不应,爹也不应,漫山遍野无人应。田野里只回荡着祖孙二人无比热烈却又近乎无望的呼喊。我不禁也大喊一声:为什么没有回音?为什么这饱含着爹娘生命的人性和人情之果竟唤不回从小也是由它奶大养大的儿孙?这是怎样的一种生存状态?这枣儿啊,你到底是苦涩还是香甜?既甜又苦,五味俱全,成
6、色不一,自在真实,性情各异,皆可入口,却需咀嚼,不咀嚼就品不出它们的真味道。选自齐致翔品枣儿为序【答案】在剧中,枣儿是亲情的象征,是故乡的象征,但更主要的是传统生活的象征,是精神家园的象征。全剧以枣儿为象征,借枣儿来写亲情,又借亲情来反映我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人们生存状态的变化。作者在剧本中既表现了现代化进程中传统的失落、精神家园的失落,以及人们对传统的坚守、对精神家园的追寻,也呼唤人们认识和适应时代发展带来的变化,迈进现代社会的新生活。【解析】本题通过阅读拓展材料,进一步揣摩体会剧本的思想主旨。二、课内阅读老人 回吧,回去等你爹。男孩 哎,爹带巧克力回来,我分你吃。(踌躇欲下,又
7、垂头丧气站住)老人 怎么了?男孩 爹不会回来了。老人 噢?男孩 我爹在城里又有了一个家。老人上前抚着男孩的头。男孩 爷爷,我没有巧克力给你吃了。老人 咱们有枣儿,我们吃枣儿。老人将枣儿塞进男孩嘴里,自己也拿起枣儿咀嚼。老人 (见男孩不动)快吃,快吃,几颗枣儿一起吃,使劲吃。男孩 (掀起外衣,露出红肚兜上的衣袋)爷爷,我瞒着你,还偷偷藏着一颗枣儿,是留给我爹的老人 (愣住,继而激动不已)这地上的、匾子里的、树上的枣儿全是你的。想给你爹留多少就留多少。男孩 不,还是留给枣儿叔叔吧。爷爷,枣儿叔叔会回来的。老人紧紧搂住男孩。男孩 我娘说,出远门的人有时候不认识回家的路了,只要家里人天天喊,他早晚会回
8、来的。老人 那,咱们喊喊?男孩 喊喊!我先喊!(爬到土坡上,使劲儿喊)枣儿甜,枣儿香,要吃枣儿喊爹娘;爹娘给个竹竿竿,打下枣儿一片片;爹不吃,娘不吃,留给娃娃过年吃。二人翘首远望,状如雕塑。响起无数个童声呼唤声。7.品味小男孩的语言,说说体现了男孩怎样的性格?8.“愣住,继而激动不已”“紧紧搂住男孩”“将枣儿塞进男孩嘴里,自己也拿起枣儿咀嚼”,这些文字在剧本中叫做什么?它们是不是可有可无的?9.“我娘说,出远门的人有时候不认识回家的路了”,你能体会出其中的言外之意吗?10.在你身边有类似剧中的孤独的老人和小孩吗?如果有,你想为他们做点什么?【答案】7.男孩的语言体现了他纯真活泼,稚嫩可爱的性格
9、。8.这些对人物动作、表情简要做的说明的文字,在剧本中叫做舞台提示(或舞台说明)。剧中做舞台提示的文字虽然很少,但对表现人物的感情、推动剧情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这里的几处舞台提示,都传神地写出老人对男孩的疼爱,以及他在与男孩交谈过程中的感情变化。9.比喻情感的迷失、人生的迷失,亲情、传统的失落。10.答案不唯一【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根据“男孩的唱词”来分析其性格特征,比如:(1)爹带巧克力回来,我分你吃;(2)爷爷,我没有巧克力给你吃了;(3)爷爷,我瞒着你,还偷偷藏着一颗枣儿,是留给我爹的;(4)我娘说,出远门的人有时候不认识回家的路了,只要家里人天天喊,他早
10、晚会回来的。这些语言能够体现男孩“纯真活泼,稚嫩可爱”的性格。8.本题考查学生对戏剧常识及其作用的分析和把握。这些对人物动作、表情做简要说明的文字,在剧本中叫做舞台提示(舞台说明)。剧中做舞台提示的文字虽然很少,但对表现人物的感情、推动剧情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这里的几处舞台提示,都传神地写出老人对男孩的疼爱,以及他在与男孩交谈过程中的感情变化。9.本题考查学生对戏剧语言的特点的把握。戏剧语言有时候含蓄蕴藉,有丰富的潜台词,即言外之意。这句台词除了它本身的字面意义外,“不认识回家的路”还应该比喻情感的迷失、人生的迷失,亲情、传统的失落。10.本题是一道开放题。可以从“物质上、精神上”等
11、方面予以帮助,言之有理即可。比如和这些老人和孩子多交流,提供一些有效的方法来缓解他们的思亲之情,在过节时可以把他们接到身边等。三、课外阅读(一)精读下面的独幕剧,完成后面小题。错?对?(涵静趴在书桌前,四周昏暗,台灯明亮。涵静一边写,一边推推宽边眼镜。音乐逐渐响起,舞蹈演员在昏暗的四周跳舞,他们是涵静作品的再现。涵静脸色愉快时,他们轻快地跳;涵静脸色沉重时,他们抑闷地跳。最后,涵静在书桌前入睡了。灯光暗,舞蹈演员和涵静下。)(白天,在教师办公室,涵静跟着李老师上)李老师:(先坐下,喝口水)你今年多大?涵 静:(噤立)十六。李老师:几年级?涵 静:初三,老师,我李老师:你为什么不完成作业?涵 静
12、:(不语,扯衣角)李老师:我承认你有写作天分,你的小说很感人。可是现在是初三,你知道吗?初一初二,你写多少我都不管你,初三毕业后,你怎样写都是对的,不过初三,你还把心思泡在这上面,这就是大错特错了!你自己考虑吧!涵 静:我李老师:让你妈妈打个电话给我。(灯光暗,涵静和李老师隐于黑暗中,李下)(一束柔和的光由上而下铺在台中央的涵静身上,她蹲在地上,脸埋在手臂中。)涵 静:(抬头)错,对,对,错。老师、妈妈、爸爸、爷爷、奶奶,都说我错了,可是编辑姐姐、同学、朋友,却说我是对的,写作究竟是对还是错?(站起)为什么有初三?为什么有中考?为什么有六门课等我去过?为什么我不能继续写小说?为什么?为什么?向
13、右走两步。灯光变白些,(涵静的脸越发苍白了)王姐姐说我再努力些,或许就能出一期专号,可是,我初三了(涵静下)(白天,办公室)涵 静:我考虑过了,我决定休学。李老师:你说什么?你疯了!涵 静:我想我是对的。李老师:你父母怎么说,他们也疯了?涵 静:他们反对,可是我会使他们明白,我是对的。(涵静转身走下)李老师:(望着涵静)唉11.本文的戏剧冲突是什么?12.从涵静的内心独白你能看出什么?13.可否删掉开篇的舞台提示?为什么?14.读了这一独幕剧,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你的感想。【答案】11.初三了仍坚持写作究竟是对还是错。李老师认为初三了还泡在写作上是大错特错的;涵静认为自己是对的,并要证明自
14、己坚持写作是对的。12.涵静在学习上的迷惘,这也是当代中学生的困惑。13.不行。因为此处描写得当,对表现人物形象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这段文字可以清楚地看到涵静爱好写作,有写作天分。14.(示例一)涵静的选择是对的。一个人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天分来发展自己,干自己喜欢干的事,这样才能成功。再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何必非在一棵树上吊死呢?(示例二)涵静的选择是不明智的。初中是打基础的阶段,没有过硬的基础,不要谈什么写作。即使能写一点文字,也是昙花一现。(2022内蒙古通辽中考)(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五个快递董晓强深一脚浅一脚走在湿滑的路上,胸前抱着五个快递。他的右手边,黑龙江在静静地流淌
15、。此刻,他在北紅村中国最北边的村庄。深秋了,头一天下过一场雨,气温下降很快。董晓强走着走着,却觉得身上热起来。迎着寒风,奔波在路上,成为董晓强工作中的常态。今天上午,他开车两小时,走了一百多公里,把五个快递从漠河县城带到了边境线上的北红村。现在他要把五个快递尽快送到村民家中。这里纬度高,天黑得早,他得抓紧。董晓强今年48岁,是漠河菜鸟极北驿站的站长。他和六名快递员一起,每天要送两千多件快递。但漠河的北红村、洛古河村都还没有通快递,一般都得村民自己进城办事的时候,捎带着把全村的快递都取回去。可是,谁进城都有自己的事儿要办,还要赶着天黑前回家去,哪有时间挨个点跑遍,帮着所有村民把快递都取上?于是,
16、董晓强担起这份责任。第一个快递,收件人是开农家乐的李嫂。快递小小的,不重。北红村这两年一下子冒出好些家客栈、农家乐。原来默默无闻的小村,现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许多游客自驾前来。村里人统计过,全村三百多人,有多半数从事旅游业。董晓强走进一个农家院子,喊了一声“李嫂”,里头有人答应着出来。见是快递,李嫂惊喜地叫了出来:终于到了!打开包裹,是几盒治高血压的药。李嫂家的游客,从山东济南给寄的。夏天时客人在她家住过,就跟热情的李嫂成了朋友。知道李嫂有高血压的毛病,她就给李嫂寄药来了,连钱都不肯收。说到药,董晓强记起一件事。今年抗击疫情正紧张的时候,董晓强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是一位在外地工作的中年男人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18年秋河南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习题课件:期末专题复习专题十 (共16张PPT).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