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古诗三首》第一课时(学习任务单)-【上好课】六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6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诗三首 上好课 古诗 第一 课时 学习 任务 上好 六年级 语文 下册 部编版
- 资源描述:
-
1、第3课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学习任务单学习任务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猜一猜老师下面所说的古诗或者词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的场景。(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2.追问:那你知道清明节的前一两天是什么节日吗?学习任务二:学习寒食1. 理解诗题,走近作者。(1)交流资料,了解寒食节。(2)了解作者韩翃2.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准节奏。3.结合注释,理解诗意。4.想象画面,体会情感。(1)这首诗中哪些句子描写了春意?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个画面。(2) 小组合作探究:诗人说“无处
2、不飞花”而不说“处处飞花”,为什么?这句诗好在哪里,说说你的理解。(3)寒食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4)合作深入探究:寒食节那天全国禁火,夜幕降临后,大地一片漆黑。但在皇宫里却出现了一个怎样奇特的景象呢?是谁可以享有如此特权?如果你是长安的百姓,看到这些你会有什么感受?“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有何深意?5.有感情地朗读寒食,想象画面。6.背诵全诗。学习任务三:学习十五夜望月 1.运用学习寒食的方法自主学习十五夜望月。2.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互相补充修改,达成一致意见后进行组内预展。3.展示交流,评价指导。参考答案:学习任务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清明节 中秋节2
3、.寒食节学习任务二:学习寒食2. 理解诗题,走近作者。(1)【预设】寒食节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寒食节禁火习俗、取新火习俗、“改火”习俗)寒食节也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通常在冬至后的第105天。过去在这一天,人们禁烟火,只吃冷食。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斗鸡等风俗。(2)了解作者韩翃韩翃(719788),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考中进士。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而被唐德宗所赏识,最终官至中书舍人。韩翃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
4、当时传诵很广。2.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强调:“侯”字读“hu”,书写时要与“候”区别开来,中间没有短竖。3.结合注释,理解诗意。(1)再读诗歌,借助书本和教师补充的注释,试着理解诗句意思。(课件出示前两句)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注释:春城:指春天的京城。御柳:皇城里的柳树。(2)指名学生说。【预设】春天的京城到处都飘散着落花,寒食节里皇城中的柳树在春风中摇曳。(3)(课件出示后两句)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注释:汉宫:这里用汉代皇宫来借指唐代皇宫。传蜡烛:指宫中传赐新火。五侯:这
5、里泛指权贵豪门。(3)指名学生说。【预设】日落天黑,皇宫里忙着传送蜡烛,蜡烛燃烧时升起的轻烟飘进了王侯贵族之家。4.想象画面,体会情感。(1)学生交流:【预设】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开阔,将全城景物尽收眼底。“春城”一词,高度凝练而华美。“春”是自然气候,“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花园。园中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了。风是无影无形的,我们只能从花之飞、柳之斜来间接感知。照此说来,“斜”字也是在间接写风。(3) 小组合作探究: 【预设】“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是一般性的概括,而说“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