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同步教案:2.4《柳永词两首》--《雨霖铃》(人教新课标必修4).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柳永词两首
- 资源描述:
-
1、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同步教案:2.4柳永词两首-雨霖铃(人教新课标必修4)高中语文 第4课雨霖铃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一、教学目的: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学会站在作者的角度去体味作品,使之产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二、教学方法:启发诱导教学法、由果推因法、联想想象图画法、提问法、讨论法、诵读法三、教学过程:(一)导入:宋词作为我国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葩,在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提及宋词,不能不提到婉约词的代表人物柳永;而提及柳永,又不能不提到他的代表作雨霖铃。这是一首饱含了千种风情的别离诗,人生无常,聚散不定,我们的生活总是充满了别离的苦痛。自古以来,分别都是痛苦的,“
2、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形形色色的分别,无不贯穿着一个主题:分别痛苦。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北宋婉约派代表词人柳永的“雨霖铃”又是怎样写“别”的呢? (二)简介作者及背景: 作者柳永才情卓着,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济,早年屡试不第,生活穷困潦倒,处世抱着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更多的时日跟歌伎们一起,过着浪荡自由、浅斟低唱的生活。他深深了解这些歌伎们的生活,深切同情他们的不幸遭遇。在他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同他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雨霖铃便是其中为世人传诵的一首。这首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城(现在河南开封)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三)介绍词牌的由来
3、:马嵬兵变后,杨贵妃缢死,在平定叛乱之后,玄宗北还,一路戚雨沥沥,风雨吹打皇鸾的金铃上。如明皇杂录里写道:“明皇既幸蜀,西南行,初入斜谷,属霖雨涉旬,于栈道雨中闻铃,音与山相应。上既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这也便是词牌雨霖铃的来历。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而古时词是配乐的,曲调哀伤的旋律必然导致内容上的迎合。(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词的内容和感情 (1).播放配乐朗读磁带。 (2)诵读点评。 (3).学生放声朗读,自行品味。要求:读准字音,熟悉内容,把握感情, 注意语调、节奏,熟读成诵。 (4).师生互都,上下句相接,感受本词的情感氛围。(我极力赞成这种 方式,一方面教师带动
4、学生朗读的感情,另一方面新奇有趣,活跃气氛。)(五)探究赏析:1、由果推因,提纲挈领:提问:本词的主题是离别,如果让我们来写一个分别得片段的话,大家主要从哪些角度来表达分别时的不舍之情?学生讨论,自由发言明确:景物、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注:此处可简略举例,使学生更清晰。2、联系课文,详细分析:提问:我们看作者都是从那几个方面来写的,大家在文章中找一找相对应的部分,我们先找景物描写:师生共同找出:(1)景物: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杨柳岸,晓风残月。引导:用第一处做例子,分析景物特征:提问:这是一个名句,那么这个景物描写到底都给了我们什么信息呢?明确:表层分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53804.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