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同步教案:3.8《寡人之于国也》(人教新课标必修3)四川.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6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寡人之于国也
- 资源描述:
-
1、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同步教案:3.8寡人之于国也(人教新课标必修3)四川2014高中语文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教学目标1.了解孟子所提倡的“仁政”思想,把握孟子的论辩艺术;掌握“数、发、直、兵、胜”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意思,了解“于、之”两个虚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用法。2.遵循自主探究学习的原则,鼓励学生自己解决一些浅近的文言现象;引导学生对主要文言现象作一些归纳,对规律性的知识宜作适当小结;比较评价孟子的“仁政”思想体系。一:导入: 有人说论语给人的感觉是孔子大圣人在谆谆教导,而孟子给人的感觉是孟轲“亚圣”在侃侃而谈,何以见得?初中学习的孟子二章记忆犹新,今天学习寡人之于
2、国也再次感受孟子的谈吐风范。二:文本解读1.孟子和孟子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人,思想家,教育家。地位仅次于孔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后世常“孔孟”并称。他生活在兼并战争非常激烈的战国中期,他主张行“仁政”,统一天下。曾游说各国,均不见用。退而与弟子万章、公孙丑著书立说,有孟子一书(现存七章)传世。宋代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称“四书”。以后历代封建王朝科举考试,都以“四书”为命题依据之一。2.基础积累通假字:涂(t,通“途”)有饿莩 无(w,通“毋”)失其时 颁(bn,通“斑”)白者信息筛选三:合作探究1.这篇课文记载了孟子和梁惠王的一次对话,这次对话是围绕什么问题展
3、开讨论的? 明确:“民不如多。”2.在提出“民不加多”疑问前,梁惠王先是自诩曰(学生回答)“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为什么说是“尽心焉耳矣”?具体做法是什么? 明确:“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3.通过和邻国相比,梁惠王感觉如何?于是乎,梁惠王才有了怎样的疑问? 明确:“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4.孟子对梁惠王这个疑问是如何分析的?他是怎样说明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与邻国之政并无本质区别的? 明确:他充分利用梁惠王想争夺人力的心理来宣传“仁政”思想;孟子不直接回答“民不加多”的问题,而是用梁惠王熟悉的战争设喻。孟子对曰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53806.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20秋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同步课件:第三章第6课世界选择北京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