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达标巩固(粤教版选修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第十六课.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达标巩固粤教版选修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第十六课 2014 2015 学年 高中语文 达标 巩固 粤教版 选修 唐诗宋词 散曲 选读 第十六
- 资源描述:
-
1、第16课辛弃疾词三首【名句积累】1有心雄泰华,无意巧玲珑。(临江仙)2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木兰花慢)3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摸鱼儿)4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摸鱼儿)5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6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7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贺新郎)8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破阵子)9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南乡子)10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南乡子)【名篇赏析】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楚天千
2、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诗意:辽阔的南国秋空千里冷落凄凉,江水随天空流去,秋天更无边无际。极目遥望远处的山岭,只引起我对国土沦落的忧愁和愤恨,还有那群山像女人头上的玉簪和螺髻。西下的太阳斜照着这楼头,在长空远飞离群孤雁的悲鸣声里,还有我这流落江南的思乡游子。我看着这宝刀,狠狠地把楼上的栏杆都拍遍了,也没有人领会我现在登楼的心意。别说鲈鱼切碎了能烹成佳肴美味,西风吹遍了,不知张
3、季鹰已经回来了没?像只为自己购置田地房产的许汜,应怕惭愧去见才气双全的刘备。可惜时光如流水一般过去,我真担心着风雨飘荡中的国家,真像桓温所说树也已经长得这么大了!叫谁去请那些披红着绿的歌女,来为我擦掉英雄失意的眼泪!赏析:这首词是辛弃疾30岁时任建康通判时作。其时辛弃疾到南宋已六七年,做过几次小官,得不到朝廷重视,更谈不上抗敌报国。现在登楼远望,想起北方沦陷的国土,不禁激动万分,热泪滚滚,深感报国无门,于是写下了这首千古之作。上阕从仰观天空,遥望远山,写到落日照楼、悲愤的激情,由远而近,层层写来,充分抒发了作者怀念中原故土、壮志难酬、报国无门、压抑悲愤的心情。下阕展开联想,借历史人物来抒写自己
4、抑郁的情怀和失意的悲痛。不用直笔,连用三个实例,或反用,或正取,或半句缩住,以一波三折、一唱三叹手腕出之。结尾处叹无人唤取红巾“揾英雄泪”,遥应上片“无人会,登临意”,抒慷慨呜咽之情,别具深婉之致。一、基础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毗邻(p)吮吸(shn)蓦然(m)B机杼(zh) 斡旋(w) 阑珊(ln)C崔嵬(wi) 恪守(k) 挞伐(d)D罹难(l) 髭须(z) 挟制(xi)解析:A项,“蓦”读“m”;C项,“挞”读“t”;D项,“挟”读“xi”。答案:B2下列各句中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B宝马雕车香满路C东风夜放
5、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D蛾儿雪柳黄金缕解析:A项,用江水比喻“行人泪”;B项,把抽象的“香”比喻为可知可看的具体的事物,隐含比喻,也运用了通感;C项,把满天的烟花比喻为星、雨;D项,蛾儿、雪柳、黄金缕都是当时女性头上的名贵装饰品,此处代指女性。前三项都用到了比喻,D项是借代。答案:D3下列各项都写到“泪”,从情绪和心境的角度来看,与众不同的一项是()A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B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C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D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解析:B项,结合诗句作者的身世经历可知,为喜悦之泪;A、C、D三项均为伤心之泪。答案:B4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
6、。(1)东风夜放花千树_答案:形容灯火之多如千树花开(2)凤箫声动_答案:箫的美称(3)笑语盈盈暗香去_答案:仪态美好(4)壮岁旌旗拥万夫_答案:统领人数众多的部队二、阅读提升(一)课内赏析5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青玉案元夕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1)“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这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答:_答案:这两句都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前句把繁多的灯火比作千树花开,后句把满天的烟花比作似雨点般落下的星星,极为形象的渲染了元
7、宵之夜张灯结彩,烟花怒放的喜庆景象。(2)你觉得词中的“那人”是作者的意中人,还是作者理想人格的化身?作者要借此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答案:作者在青玉案一词中借盛妆丽服、一夜狂欢的贵族女子讽刺歌舞升平、不思恢复的南宋朝廷,借“那人”表明自己不愿与主和派同流合污的政治立场和自甘淡泊的理想人格。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鹧鸪天辛弃疾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汉箭朝飞金仆姑。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注:锦襜突骑:精锐的锦衣骑兵。燕兵:指金兵。娖:整理。银胡革录:银色的箭袋。金仆姑:箭名。(1)“
8、追往事”中的“往事”主要指什么事?作者追忆这些往事要表达什么意思?答:_答案:“往事”指上片第一句的参加领导抗金义军,第二句说的率领50精兵闯金营,活捉叛徒张安国,第三、四句所说的南奔时与金兵互相射杀的情形。追忆这些往事,一是为了表明自己年轻时以身许国、矢志抗金的政治理想,二是为了与下文的被闲置而难展抱负的现实形成鲜明对比。(2)“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答:_答案:辛弃疾曾经上奏疏论平定金人方略,耿耿忠君报国之心可鉴,然而一切进言都付诸东流,所以这两句大有英雄不得不放弃壮年抱负终老田园的落寞与悲愤。7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郁孤台下
9、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1)上片第二句概括什么了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句中的“行人”包括哪些人?“多少”怎样理解?答:_答案:概括了当年千千万万民众的种种灾难,表达了作者对金兵猖獗、国耻未雪、朝廷无能的满腔悲愤。这里的“行人”包括当时无数逃难的民众,也包括后来经过这里悲叹往事的爱国志士,自然也包括作者自己。“多少”一是说明受苦受难的民众之多,二是表明民众所受灾难之多、苦难之深,三是表明作者悲愤之强烈。(2)与“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相比,“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江晚”和“山深”有什么深层含义
10、?答:_答案:“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一句表达的是一种乐观的情绪,这是作者对历史发展的整体趋势的认识。“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表现的事作者对时局的隐忧。“江晚”、“山深”不只是写眼前时间和景物的变化,而且似乎喻指了南宋政权的日益腐朽和倾颓。(二)名句赏析8请自选一个角度(如意境、手法、情感等),对下列诗句作简要赏析。(1)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答:_品评:人们都在尽情地狂欢,陶醉在热闹场中,可是她却在热闹圈外,独自站在“灯火阑珊处”,充分显示了“那人”的与众不同和孤高。“众里寻他千百度”极写寻觅之苦,而“蓦然”二字则写出了发现意中人后的惊喜之情。这里作者以含蓄的语言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53908.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