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课时作业:第十三课 沂水春风 WORD版含解析.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语 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课时作业:第十三课沂水春风 WORD版含解析 2014 2015 学年 语文 语文版 选修 选读 课时 作业 第十三 沂水春风 WORD
- 资源描述:
-
1、第十三课沂水春风一、基础知识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居则曰:“不吾知也!”居:在家里B吾与点也 与:赞成C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方:义D愿为小相焉 相:主持礼仪的人,即司仪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B.C.D.3下列句子中,无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孰能为之大B风乎舞雩,咏而归C为国以礼,其言不让D三子者出,曾皙后4下列各句与“不吾知也”句式特点不相同的一项是()A异乎三子者之撰B不患人之不己知C无乃尔是过与D沛公安在5名句填空。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_,_,_,_,_,_,咏而归。”二、阅读鉴赏(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
2、完成69题。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
3、“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6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摄乎大国之间摄:夹比及三年 比:比较B异乎三子者之撰 撰:述何伤乎 伤:妨害C吾与点也 与:赞成宗庙会同 会:指诸侯会盟D其言不让 让:谦让孰能为之大 孰:谁7下列“以”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如其礼乐,以(连词,相当于“而”)俟君子B毋吾以(因为)也C为国以(因为)礼,其言不让D加之
4、以(把)师旅8下列对省略内容补充及其注释不当的一项是()A可使(之,千乘之国的百姓)有勇,且知方也B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之,纵横五十或六十的小国)足民C(我,公西华)非曰能之,愿学焉D如或知尔,则(之,他们)何以哉9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下列各题。(1)下列对孔子言行的概括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对弟子言志的启发雍容谦逊,亲切诚恳B鼓励曾皙发表不同意见深明事理,循循善诱C讥诮子路不谦虚不隐褒贬,切中肯綮D最后评述弟子志向含蓄隐讳,不露山水(2)下列对子路“率尔而对曰”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急不可待,不假思索B胸无城府,急躁自负C刚直爽快,不说假话D缺少思想,鲁莽草率(3)下列
5、对相关人物言行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冉有先说“六七十”,转而改口“五六十”优柔寡断,缺乏果决B冉有说“礼乐”大事“以俟君子”谦虚谨慎,敦厚礼让C公西华在孔子的催促下说“非曰能之,愿学焉”忍让谦恭,隐藏锋芒D曾皙“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放达洒脱,从容自得(4)下列对曾皙所描绘的春景图的评语,不正确的一项是()A移情于景,以景抒情B春光明媚,惠风和畅C治世风景,康乐蓝图D大国风情,盛世缩影(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6、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注大道:原始社会大同的准则。三代:夏、商、周。分:职务。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7、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选贤与能未有不谨于礼者也A和,同 慎,小心B推荐 认真执行C赞同 谨慎遵从D和,同 认真执行11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亲”与“刑”相同,“正”与“著”不同B“亲”与“刑”相同,“正”与“著”也相同C“亲”与“刑”不同,“正”与“著”也不同D“亲”与“刑”不同,“正”与“著”相同12对“故外户而不闭”的正确翻译是()A所以外面的窗户不关上B所以外面的门不关上C所以外面的门窗可以不关上D所以从外面合上门却不插上13对“如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的正确翻译是()A如果有不执行“礼”的,有职位的就被罢免,百姓把统治者不用“礼”的行
8、为当做祸害。B如果有不从这些做起的,当官的就主动离去,众人把统治者不从这些做起当祸害。C如果有不执行“礼”的,当官的就要让他离去,百姓也认为他是祸害。D如果有不从这些做起的,有职位的就被迫离去,众人认为他是祸害。14孔子认为,出现“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这种情况的原因是()A大道既隐,天下为家。B各亲其亲,各子其子。C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D以著其义,以考其信。理想之道(3)于丹论语心得我们再回过头来看曾皙的理想,他在大地开冻、万物欣欣向荣的时节,安排一个洗涤自己、亲近自然的仪式,这个仪式看起来没有任何实用的意义,但是它却能给内心一个安顿。这种安顿需要我们与天地合
9、一,去敏锐地感知自然节序的变化,感知四时,感知山水,感知风月。这一点对于我们今人来讲是特别奢侈了。在现代化的今天,反季节的事太多了:到了盛夏的时候,屋子里有空调,凉风习习;到了寒冬的时候,屋子里有暖气,温暖如春;到了春节的时候,有大棚里的蔬菜,摆在桌子上五颜六色当生活的一切变得如此简约的时候,四季走过的痕迹,在我们的心上已经变得模糊;什么四季分明,什么节序如流,在我们心中,已经激不起什么反响。我们不会像曾皙那样敏感,想到在暮春时节,让自己去受一次心灵的陶冶,从而把自己更大的理想,坚定地放飞出去。理想和行动的关系,就如同引线和风筝的关系。这个风筝能飞多远,关键在于你手中的线。而这条线,就是你的内
10、心愿望。你的内心越淡定,越从容,你就越会舍弃那些激烈的,宏阔的,张扬的,外在的形式,而尊重安静的,内心的声音。这会使你走到社会角色中的时候,能够不失去自我,能够有担当,能够做到最好。许多人感到,侍坐这一章阐述的理想似乎不同于我们一直以来对于论语关于立志的判读,不同于曾子所说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那样的沉重。但是我们静下来想一想,它却是所有那些人生大道社会理想得以实现的内在基础。一个人如果没有内心的这种从容和对于自我的把握,在他的职业角色中,只能任职业摆布,而不会有对这个职业的提升。孔子强调一个人的内心修养,决不是放弃对社会的责任,而是为了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在论语中有一段意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54072.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