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学案导学设计》高三语文学案精练:4.21谏太宗十思疏(苏教版必修3) WORD版含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案导学设计
- 资源描述:
-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文本21谏太宗十思疏赤胆直谏的一面“明镜”一、语言积累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求木之长者(chn) 疏浚(jn) 明哲(zh)罢黜(chu)B谗邪(chn) 宏兹九德(z) 垂拱(n)懈怠(di)C壅蔽(yn) 傲物(o) 满溢(y) 戒奢以俭(sh)D殷忧(yn) 谬赏(mio) 谏太宗(jin)载舟覆舟(zi)2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凡百元首,承天景命景:大B克终者盖寡克:克制,克服C善始者实繁善:好D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作:兴建。指兴建宫室一类事情3 分别比较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两个“而”相同
2、,两个“以”也相同B两个“而”不同,两个“以”相同C两个“而”相同,两个“以”不同D两个“而”不同,两个“以”也不同4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B.C.D.5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B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C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D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6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貌恭而不心服B役聪明之耳目C择善而从之D则思正身以黜恶7 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倒装句的一项是()A则思知足以自戒B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C虑壅蔽D居域中之大8. 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人君当神器之重,居
3、域中之大,_,_,_,_,_,_,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2)怨不在大,_;_,所宜深慎。(3)念高危,_;惧满溢,_。(4)则智者尽其谋,_,_,_。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完成912题。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而守
4、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9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必固其根本根本:树木的根B虽在下愚,知其不可 虽:即使C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斯:这D能克终者盖寡 克:能够10对下列各句中加点“之”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臣闻求木之长者源不深而望流之远人君当神器之重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A和相同,和相同B和不同,和不同C和不同,和相同D和相同,和不同11下列对这两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
5、项是()A文章开篇即用比喻,阐明了目的和行为的关系。B第一段委婉含蓄地对唐太宗奢靡的生活作风进行了讽谏。C魏徵认为帝王承受上天的重大使命应该善始善终。D帝王在开国时一般能做到竭诚以待下,打下天下之后,纵情傲物者多。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译文: (2)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译文: 三、一法一练文言虚词意义与用法的推断方法之二:从语法标志中解虚词语法标志,即认定某一虚词为什么词性的特征,把握住这些特征,就很容易区分一个虚词的用法。如:,所。A.作代词,其语法标志为“所动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54152.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