箴言中学2021级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参考答案.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箴言 中学 2021 级高一 上学 期中考试 语文 参考答案
- 资源描述:
-
1、箴言中学2021级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我国在党的十八大以后,开始重视工匠精神”错,我国自古就有尊崇和弘扬工匠精神的传统。B.“它和劳模精神、科学精神的内涵是完全一致的”错,由原文“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可知,它们的内涵不完全一致。C.“我们已进入世界制造强国之列”错,由原文“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可知。2.答案B 解析:“技能人才从古至今一直都能够得到足够的重视”错,原文“技能人才在传统社会一直得不到应有重视”可知,技能人才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2、因果关系错,“因此才会有瓷器、丝绸等精美制品”与技能人才得到足够的重视没有必然的因果。3.答案C 解析:A.“在不久的将来,我国一定会成为世界制造业强国”错;原文“精雕细琢、追求完美,实现产品从重量到重质的提升”只是有助于加快建设制造强国。B“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会逐渐降低”错,原文“使他们在经济上有保障、发展上有空间、社会上有地位”是说,弘扬工匠精神,能够保障他们的社会地位,有利于提高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D.“必将”错,健康市场环境和深厚人文素养只能为崇尚工匠精神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4.答案:(1)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对工匠精神的推崇和倡导.(2)虽然并非人人都能成为技术精湛的工匠,但是我们都应该
3、学习并落实工匠精神。(答对1点得2分,答对2点得4分)解析: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由材料一“我国自古就有尊崇和弘扬工匠精神的优良传统”“通过弘扬工匠精神,让每个劳动者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进而培育众多大国工匠”“倡导尊崇工匠精神的社会风尚,为弘扬工匠精神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和材料二“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可知,“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意思是不必人人都成为技术精湛的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意思是我们都应该学习工匠精神、推崇工匠精神、践行工匠精神。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对工匠精神的推崇和倡导。5.答案:(1)有助于培育劳动者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勇于创新的精神。(2
4、)我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关键在于提高创新能力,二工匠精神是助推创新的重要动力。(3)有利于培育众多大国工匠,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奠定坚实基础。(4)有助于提升中国品牌的国际形象,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建设品牌强国。(答对1点得2分,答对4点得8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6.答案B 解析:理解失当,“恍若仙境”程度过重,应是“恍若家乡”。7. 答案A 解析:“诗酒流连”不是说自己,而是说当年的众多迁客。8.答案:开头写伊犁河河水的情态,紧扣文章标题;作者写到的伊犁河水与平常河流流向相反,颜色灰白,却似乎有所依恋,为下文写两岸所居之人的处境与情怀作铺垫;一、二段作者
5、带着追忆的笔调写伊犁河水,奠定了全文深情的情感基调。(答对1点得2分,答对2点得4分,答对3点得5分)解析:此题考查描写的作用,需要回到文本,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从内容看文章第一、二段主要描写伊利河水,写到了伊利河水的情态、流向等,结合具体内容不难做出解答。9.答案:锡伯族守疆尽责:他们远离故土戍边,驻防二百多年,没有后退过一步,在伊犁扎下深根。锡伯族蓬勃的生命力:五千人走了一年多,途中生下了三百来个孩子,他们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充满人情气味。锡伯族能武能文:到现在仍然善射,时常在各地射箭比赛中夺标;一般会说几种现代语言,甚至还能认古代满文。(答对1点得2分,答对2点得5分,答对3点得7分)解
6、析:此题考查内涵,落脚在对锡伯族的赞美上,需要回到文章中,结合对全文内容的理解进行概括。从全文看,他们远离故土戍边,驻防二百多年,没有后退过一步,他们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充满人情味,到现在仍然善射,时常在各地射箭比赛中夺标;一般会说几种民族语言,甚至还能认古代满文。然后把这些信息进行概括即可得出答案。10. 【C】(原句: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舆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11. 【C】(“曾祖”指的是祖父的父亲,不是“庙号”。)12. 【B】(“州召主簿,不就”,陶潜并未担任过州主簿)13. (1)先前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和陶渊
7、明交情深厚,后来他做了始安郡的太守,经过浔阳的时候,常常到陶渊明的住所饮酒。(“情款”1分,“为”1分,“日造”2分,句子大意2分)(2)陶渊明的妻子翟氏也能安于勤苦清贫的生活,和陶渊明志趣相同。(陶渊明)自认为曾祖父是晋朝的宰相,以自己降低身份为后一个朝代做官为耻辱。(“安勤苦”1分,“同志”1分,“耻”1分,“后代” 1分,句子大意2分)参考译文:陶渊明,字元亮。有人说名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他的曾祖父陶侃,曾做过晋国的大司马。陶渊明自少时便有很高的志趣,而且博学多才,文章写得很好,聪颖洒脱,卓尔不群,任性率真,清高自负。曾经著五柳先生传来形容自己,当时看过的人都认为是他的真实写照。因为
8、家庭贫穷,亲人年迈,陶渊明不得不出仕做了江州祭酒。因为不能忍受官吏的职责约束,不久就自己解职回家了。州郡征召他做主簿,他不去上任。(陶渊明)亲自耕作,种田自给,于是得了瘦弱的疾病(饿得又瘦又病)。江州刺史檀道济前去探望他,(他)僵卧在床贫困挨饿好几天了。檀道济对他说:“我听说贤人处世,天下无道就归隐山林,有道就出来做官。如今你生在开明盛世,为什么像这样使自己受苦?”陶渊明回答:“我怎么敢奢望成为贤人,只不过是志向达不到啊。”檀道济送给他粮食和肉,他却挥手叫檀道济离开。后来陶渊明做过镇军、建威参军。他曾对自己的亲友说:“我姑且暂时去弹奏那弦歌(指做文官),为将来隐居生活做准备,可以吗?”当政者听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