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3

类型2014届高考语文二轮提优导学案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一节 文言文阅读 课时1 实词的推断及翻译.doc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155109
  • 上传时间:2025-11-09
  • 格式:DOC
  • 页数:3
  • 大小:82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14届高考语文二轮提优导学案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一节 文言文阅读 课时1 实词的推断及翻译 2014 高考 语文 二轮 提优导学案 第二 部分 古诗文 阅读 文言文 课时 实词 推断 翻译
    资源描述:

    1、课时1实词的推断及翻译自 主 学 习实词的推断及翻译的考查点:一是对实词的判断能力;二是理解实词在文章中的深层含意的能力。前者一般包括两方面的知识:积累性重要实词的古今异义、固定结构;规律性实词的活用现象。后者主要考查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实词在语境中的深层含义和作用,强调了语境意识。1. 进一步增强语境意识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善于结合上下文,对词义进行推敲判断,切忌断章取义。2. 考前回归课本高考文言实词多出自课本,尤其是课本中的注释,读文本是巩固文言实词的重要手段。切实掌握课内所学,才能灵活地把课内所学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增加阅读量,培养语感高三复习阶段,争取每天

    2、能做一篇文言文。选材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特别是近几年全国各地的高考题和各大省市的模拟题。1. 因文定义法(语境法)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完全记忆识别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可以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推断实词的大概含义,这就是因文定义法。所谓“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就是要借助上下文的具体语境认真揣摩,仔细推断。上下文之间往往存在着照应、解释或暗示关系,这就为我们提供了一把准确推断实词词义的钥匙。例如:2004年江苏卷第11题B项“绩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题目中解作“强迫”显然是望文生义,由上文不难推断应意为“强行改变(他的主张)”。2. 字形结构法汉字中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通过

    3、分析字形结构,再联系前后文,可以推测其大致含义。例如:由“辽人常越境而汲”中的“汲”的偏旁,即可推断出这个词义应该与“水”有关。“越境”是一个动作,“而”表示修饰关系,可以推断“汲”是一个动词,根据语境,解释为“取水”。3. 语法推断法判断该实词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确定其词性,从而推断其意义。例如: 沛公军霸上;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项羽本纪)两个句子中有一个相同的结构“沛公军”,但分析句子结构则不难发现,中“军”作谓语,应是动词,译为“驻军”;而中“军”充当句中宾语,则是名词,应译为“军队”。又如2008年江苏卷第6题D项“或多惶惧,失其常度”,动词“失”与“度”构成动宾关系,“度”

    4、应为名词,而选项中解释为“考虑”,是动词,且与修饰语“常”语义上不搭配,由此可知该项错误。4. 互文对举法(相似结构推断法)互文法就是根据其对称的原则互相解释。古汉语讲究语言工整,在一些语言结构中,对应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相近或相反,这样就可以由已知的词性、词义推出与之相应的未知词的词性、词义。例如:“齐人追亡逐北”,“追”与“逐”相对应,且同义,那么“亡”与“北”也应同义,“亡”为“败逃者”,那么“北”也应为“败逃者”。5. 联想迁移法(课外材料课内找)许多文言实词都可以在中学教材中找到联系点。因此,可以展开联想,由试题联想到教材中的相关文句,举一反三,温故知新,从而推断试题中的实词词义。例

    5、如:2012年山东卷中“帝嘉兴之让,不夺其志”,“夺”可以联想课文陈情表中“舅夺母志”,解释为“改变”。6. 成语推断法成语中的许多字词保留了古代汉语的本义,因此,可以借助熟悉的成语中的词义,联系上下文来推断实词的含义。例如:“韩轨遂投城遁走”,句中“投”是否作“投奔”解呢?据上文“敌见,惊退。逐至东门,左右稍集,合战破之”,再联想到成语“投笔从戎”,可知此处“投”应为“扔掉,舍弃”。又如2008年江苏卷第6题C项“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对“壁”的理解,可以联想成语“作壁上观”“坚壁清野”等,推知解释为“营垒”。总之,文言实词翻译的要点是:古今有差异又有关联的实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要将积累的知识和语意相结合进行推断,不能单凭知识积累,也不能只靠语意推断。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14届高考语文二轮提优导学案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一节 文言文阅读 课时1 实词的推断及翻译.doc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55109.html
    相关资源 更多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主题阅读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主题阅读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从容不迫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从容不迫的反义词.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人不知,鬼不觉近反义词解释.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人不知,鬼不觉近反义词解释.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丰收的反义词解释.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丰收的反义词解释.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丰收的反义词是什么.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丰收的反义词是什么.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口语交际:制定班级公约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口语交际:制定班级公约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中班语言活动找反义词教案.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中班语言活动找反义词教案.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中央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中央的反义词.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习作:我的心爱之物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习作:我的心爱之物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严重的反义词是什么.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严重的反义词是什么.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珍珠鸟状元预习卡(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珍珠鸟状元预习卡(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严寒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严寒反义词.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珍珠鸟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ppt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珍珠鸟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pptx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珍珠鸟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珍珠鸟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业精于勤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业精于勤的反义词.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专横跋扈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专横跋扈的反义词.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专心一志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专心一志的反义词.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 桂花雨状元预习卡(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 桂花雨状元预习卡(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与柔软有关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与柔软有关的反义词.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不计其数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不计其数的反义词.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 桂花雨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 桂花雨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不知不觉的近义词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不知不觉的近义词反义词.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不声不响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不声不响的反义词.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 落花生生字课件 新人教版.ppt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 落花生生字课件 新人教版.ppt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一掷千金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一掷千金的反义词.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 落花生状元预习卡(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 落花生状元预习卡(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tall的反义词有哪些.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tall的反义词有哪些.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lucky的反义词有哪些.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lucky的反义词有哪些.doc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常用工具与软件 - 公益活动

    copyright@ 2020-2024 www.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