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榆林市育才中学高中语文导学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春江花月夜》学生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7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春江花月夜
- 资源描述:
-
1、春江花月夜导学案学生版导学案A【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美。2、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赏析本诗含蓄、隽永、景理情浑然天成的画意诗情。【教学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意境。【教学难点】:把握水乳交融、优美深邃的景、理、情。【教学方法】: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下,以学生的自由讨论为主,教师给予恰当的点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预习案】一、 文本助读张若虚(660年-约720年),字号不详。唐代诗人。扬州(今属江苏)人。曾任兖州兵曹。中宗神龙年间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以文词俊秀驰名京都。开元初年与贺知章、张旭、包融齐名,号“吴中四士”。工诗,尤擅七
2、言。诗以春江花月夜着名。今仅存诗两首。七言歌行春江花月夜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抒写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及富有哲理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空明清丽,洗去了宫体诗的脂粉气。其中“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二句为历代传诵。二、预习自测1、听配乐朗读2、自由朗读3、看注解,查工具书,问同学,弄懂下列词语:连海平: 共潮生: 滟滟: 芳甸: 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 青枫浦上不胜愁: 扁舟子:离人: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类似上句,捣衣之时,月照砧上,拂之欲去,水去而月不去。愿逐月华流照君: 光不度:水成文:在水面激起阵阵波纹。闲潭: 可怜春半
3、: 碣石潇湘无限路:落月摇情满江树: 我的疑惑探究案1、 和同学合作,请用散文语句,将诗歌中跳跃的内容整体连接起来。2、春江花月夜,题目共五个字,代表五种事物。你认为作者重点写的是哪一个字?为什么?当堂检测1.春江潮水连海平,_。2.江畔何人初见月?_?3._ _,皎皎空中孤月轮。4.人生代代无穷已,_。5._?何处相思明月楼?6._,应照离人妆镜台。7.江水流春去欲尽,_。8.不知乘月几人归,_。我的收获训练案阅读“白云一片去悠悠江潭落月复西斜”,回答后面问题。1、这一诗段描写了哪几种人物形象?刻画了他们怎样的内心情感?2、“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这句诗中的“卷”和“拂”两个动词
4、为什么用得好?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导学案B【教学目标】:1、了解和把握古代诗人借助意象述志达情的主要文脉,以提升诗歌鉴赏能力。2、继续培养学生于诵读中品味声韵、感受诗趣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和鉴赏水平。【教学重点】:赏析、作业【教学难点】:把握水乳交融、优美深邃的景、理、情。【预习案】一、文本助读自古以来,春、江、花、月、夜就与诗歌结下了解不开的意象情缘,伴随着人类的脚步,关注着苍生的冷暖,千百年来一直成为文人墨客笔下所吟咏的对象,在此之中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二、预习自测1、考查背诵2、字音辨识滟滟( )芳甸 ( )似霰( )汀上( )纤尘(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34640.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