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总复习 金牌阅读指导大全:社科文11.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总复习 金牌阅读指导大全:社科文11 高中语文 复习 金牌 阅读 指导 大全 社科 11
- 资源描述:
-
1、(十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重视新诗的语言形式 没有一种文体比诗歌更富有形式感。离开诗体语言,何以言诗?衡量诗人的造诣,首先要看对诗体语言的创造能力。诗人的人格魅力,只有通过语言形式的艺术表现力包含于诗美的魅力之中,才具有诗的价值。我们不能认同抹杀了诗歌形式自身的特性、忽略了诗体语言所独具的诗关能量生成的艺术转化。诗的意义和本质,总是包含于语言形式之中。新诗应是诗意本体与形式本体的真正融合。 新诗的形式要素,包括“内形式”(隐喻结构、情绪节奏、心理逻辑等)与“外形式”(词语、体式、音节、韵律、色彩等)。实际上,诗的外形式与内形式是不可分的。“外形式”是对诗人的基本技艺和语言素养的显影,
2、形成汉语诗歌特有的形式,凸现出诗的表征,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没有“外形式”,“内形式”就失去了依据。同样,“内形式”是对诗人的灵魂和生命体验的显影,没有“内形式”,“外形式”也成了空壳。新时期诗歌向内心的突入,促成了“内形式”的建构,而对“外形式”的轻视甚至抛弃,也造成了诗形的严重缺失和诗美的消减。本世纪五六十年代流行的半自由体、民歌体,因缺乏“内形式”(也有诗情虚假的原因),导致诗意肤浅或空泛。一首优秀的诗歌,总是内外形式健全完美,高度融合。 新诗语言形式的生命力,在于发挥现代汉语的特色。既要顺应中国人的现代生活节奏,从大众口语和民歌民谣中汲取活力,又要善于从优秀的古典诗词中汲取艺术营养,接
3、通新旧诗之间的血脉联系;既要从寻根探源中发掘汉语诗意(诗性)的闪光点,在打破和摆脱诗体语言的束缚中建立新的诗体格式,又要将汉语诗歌艺术置于世界诗歌艺术的潮流中,从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诗歌语言艺术的对话中显示出新异感和光色。 新诗语言的规则性与心灵抒发的自由性,是一组矛盾。诗人的本领就在于能够在二者的对立统一中获取诗歌创造的155自由。亦如跳舞,一旦谙熟舞步,即可从别扭进入自由的状态。确立新诗的形式本体意识,就是要实现新诗创作从“走路”进入“跳舞”的艺术转变。1在第1自然段作者写到“离开诗体语言,何以言诗”一句, (1)这句话的含义是:_。(不超过16字)(十七)1答案为:(1)诗体语言是诗歌必不
4、可少的语言形式; (2)联系全文看,这句话的作用是:_。(不超过lO字)(2)提出全文的论点(或中心论点、基本看法)2在第2自然段指出了新诗形式要素间的关系,它们的正确关系具体是什么? (1) _ (不超过12字)2答案为:(1)“外形式”与“内形式”不可分; (2) _ (不超过25字)(2)无“外形式”,“内形式”失去依托;无“内形式”,“外形式”成空壳。3第2自然段里“空壳”一词具体指的是:_。(不超过22字) 3答案为:“空壳”指缺少“对诗人的灵魂和生命体验的显影”的语言形式,或不能抒发诗人心灵情怀的语言形式。4第4自然段中说:“确立新诗的形式本体意识,就是要实现新诗创作从走路进入跳舞
5、的艺术转变。”这句话的含义是:_。(不超过26字) 4答案为:为使新诗创作从不成熟走向成熟,要高度重视新诗的语言形式。5根据作者在文中阐述的观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 5A E A忽略诗体语言所独具的诗美能量生成,就是抹杀诗歌形式自身的特性。 B汉语诗歌特有的形式美,主要体现在词语、体式、音节、韵律、色彩等方面。 C从古典诗歌中寻根探源,不只是指向古典诗歌学习语言形式方面的特点。 D诗人对诗体语言的创造能力是诗人的基本技艺和语言素养的显现;诗人的造诣就在于既能熟练掌握新诗语言的规则性,又能自由抒发自己的情怀。 E新诗的形式本体意识是诗人在创作实践中,认识由模糊到逐步清晰的过程。 (十八
6、)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4题。意境的意义宗白华 龚定庵在北京,对戴醇士说:“西山有时渺然隔云汉外,有时苍然堕几席前,不关风雨晴晦也!”西山的忽远忽近,不是物理学上的远近,乃是心中意境的远近。 方士庶在天慵庵随笔里说:“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境也。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此虚境也。虚而为实,是在笔墨有无间,故古人笔墨具此山苍树秀,水活石润,于天地之外,别构一种灵奇。或率意挥洒,亦皆炼金成液,弃滓存精,曲尽蹈虚揖影之妙。”中国绘画的整个精粹在这几句话里。本文的千言万语,也只是阐明此语。 恽南田题洁庵图说:“谛视斯境,一草一树,一丘一壑,皆洁庵(指唐洁庵)灵想之所独辟:总非人间所有。其意象在六合之表,
7、荣落在四时之外。将以尻轮神马,御泠风以游无穷。真所谓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阳,尘垢韫糠,淖约冰雪。时俗龌龊,又何能知洁庵游心之所在哉!”, 画家诗人“游心之所在”,就是他独辟的灵境,创造的意象,作为他艺术创作的中心之中心。 什么是意境?人与世界接触,因关系的层次不同,可有五种境界:(1)为满足生理的物质的需要,而有功利境界;(2)因人群共存互爱的关系,而有伦理境界;(3)因人群组合互制的关系,而有政治境界;(4)因穷研物理,追求智慧,而有学术境界;(5)因欲返本归真,冥合于人,而有宗教境界。功利境界主于利,伦理境界主于爱,政治境界主于权,学术境界主于真,宗教境界主于神。但介乎后二者的中间,以宇宙人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中册课件:6-1 记念刘和珍君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