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总复习 金牌阅读指导大全:古诗词鉴赏3.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总复习 金牌阅读指导大全:古诗词鉴赏3 高中语文 复习 金牌 阅读 指导 大全 古诗词 鉴赏
- 资源描述:
-
1、(四)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题目。 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注。 注 古人有“密雨如散丝”的诗句。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既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B二、三两联描写船帆被细雨打湿而变重,鸟翅因沾雨而无法轻巧地飞翔,天朦朦胧胧看不清通海处,远处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 C尾联中将沾襟的别泪与散丝般的密雨交融在一起,十分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送别之情,情与景巧妙地结合了起来。 D全诗第一句直接点明“微雨”,而后面主要是
2、通过对船帆、鸟羽、天际、大树的描绘来烘托蒙蒙细雨,这样更增强了诗的形象性和表达力。2这是一首写送别的诗,但主要篇幅却是写景,将离别之情寓于这些景中。下面几首写送别的唐诗中,与它写法相同的一首是( ) A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B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C闻道衡阳外,由来雁不飞。送君从此去,书信定应稀。 D满酌劝僮仆,好随郎马蹄。春风慎行李,莫上白铜提。答案与精析1C。尾联“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说送别的离情别泪竟像密雨一样多,并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不舍之情。诗中“情无限”“泪沾襟”均直接表达了惜别之情。 2B。例诗写景的方法是“用写景来传达
3、离别之情,用景物的特征描写衬托诗题主旨”,只有B项侧重写景,同时用写景来传情。 (五)甲:阅读下文,完成13题。 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迭,况乃未休兵。1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被后人奉为_。这首诗的体裁是五言_诗。2从诗中_和_等句子,可以看出本诗写于安史之乱时。3作者为什么要说“月是故乡明”? 答:_ 答案与精析1答案为:诗圣律(诗) 2答案为:戍鼓断人行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 况乃未休兵3答案为:诗人思念故乡,感情上觉得故乡的月比其他地方的月更明,突出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之情。4
4、乙: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14题。 摸 鱼 儿辛弃疾 淳熙已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4-?闲愁最苦。休去倚危阑,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 长门事: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别居长门宫。陈皇后闻司马相如文名,奉黄金百斤,请司马相如写长门赋代为陈情,武帝阅后深为感动,陈皇后复得宠幸。蛾眉曾有人妒:屈原遭奸臣妒忌和排挤,被放逐后,屈原在离骚中将此事比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