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版人教版语文必修1课件:第四单元 第11课飞向太空的航程 .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版人教版语文必修1课件:第四单元 第11课飞向太空的航程 2022 版人教版 语文 必修 课件 第四 单元 11 太空 航程
- 资源描述:
-
1、 第11课*飞向太空的航程资料助读自主学习【我预习我达标】一、词语积累1.易混辨析:(1)竖立树立“竖立”指在地上或物体上把一些物体直立起来,对象都是具体的,如:竖立旗杆。“树立”指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立起新人、新事、新风尚,对象多是抽象的好的事情,如:树立典型。两者都是动词,都有“立”的意思。(2)震动振动震动振动指颤动,使颤动;(重大的事情、消息等)使人心不平静指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做往复运动【点拨】“震动”与“振动”读音相同,都有“动”的意思。“震动”既指一般事物的颤动,也可用于人心的激动。“振动”通常只用于“摆”或“电流”,不能用于人(3)诞生诞辰诞生:动词,就是“出生”的意思。中性
2、词,可用于任何人。诞辰:名词,是“生日”的意思。褒义词,多用于值得尊敬的人。(4)一鼓作气一气呵成一鼓作气: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抓紧做,一下子把事情完成。强调工作热情大。一气呵成:形容文章的气势首尾贯通,也形容完成整个工作的过程中不间断,不松懈。强调安排紧凑。2.易错识记:(1)不同凡响:形容事物不平凡,很出色,多指文艺作品不平凡。(2)惊天动地:形容声音特别响亮或形容声势浩大、事业伟大。二、词语运用1.从下列各句后面提供的词语中选择一个填在横线处。(1)5月8日,“中国味道国潮封坛”盛典在绍兴举行,活动通过完整真实地再现封坛祈福的场景,使人们仿佛亲临其境,重返古时酒坊,感受着古代酿酒匠人的精湛
3、技艺和非凡匠心,从而_文化自信。(树立竖立)(2)车子_非常大,而大部分的_是来源于固定发动机的螺丝松动。(震动振动)树立震动振动(3)2019年暨中国农历己亥年春季祭孔大典4月4日在孔子_地曲阜尼山隆重举行,300多位来自北京、河南、台湾的孔子后裔代表及社会各界人士共同缅怀先师,纪念孔子_2 570周年。(诞生诞辰)(4)各级党组织要坚决克服松劲懈怠思想,_、持续用力推进主题教育,切实防止前紧后松虎头蛇尾,确保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一鼓作气一气呵成)诞生诞辰一鼓作气。“惊天动地”形容声音特别响亮或声势浩大、事业伟大。此处应用“惊心动魄”2.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195
4、7年10月4日,哈萨克大荒原一个小小的角落里,发出一声沉闷的巨响,一枚顶端载着一个直径58厘米铝制圆球的火箭,梦幻般地升上了星空。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消息,震动了最早具有飞天梦想的中国人。_。面对天疆的呼唤,翌年5月17日,毛泽东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挥动了他那扭转乾坤的大手:“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A.在航天时代到来之际,中国,不能再一次落伍。中国是嫦娥的故乡,火箭的发源地,是诞生了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的国度B.在航天时代到来之际,中国,不能再一次落伍。中国是诞生了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的国度,是嫦娥的故乡,火箭的发源地C.中国是诞生了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的国度,是嫦娥的故
5、乡,火箭的发源地。在航天时代到来之际,中国,不能再一次落伍D.中国是嫦娥的故乡,火箭的发源地,是诞生了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的国度。在航天时代到来之际,中国,不能再一次落伍【解析】选D。上一句的结尾提到了“最早具有飞天梦想的中国人”,而最早飞天的是嫦娥,所以,从语义的连贯角度,应该顺势而下,写到嫦娥。3.指出下面句子中的语病,并改正。由于经济实力有限等各种原因,使中国的飞天梦想只能尘封在一张张构思草图中。改正:_答案:滥用介词导致主语残缺,应该删去“使”。四、内容感知1.整体把握,理清文章脉络:找出导语、主体、结尾部分。导语(13):_。(描述式+评论式)主体(426):叙述半个世纪以来中
6、国人的“飞天”航程。(_)结尾(2730):_!点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场面,具体说明“神五”发射时间、地点、意义时间为线索,特点为“时间为经,事件为纬”呼应开头,回到导语重点内容中华民族迎来飞天梦圆的时刻2.根据文本,下面对文中有关内容分析和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船飞向了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标题可认为是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B.本文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作者在文中用精确的时间数字,显示了新闻的真实性特点。C.本文第五段写了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一事,把中国飞向太空的航程放到了世界航天历程的大背景中,使文章主旨更加鲜明。D.全文以时间为序,通
7、篇运用了顺叙的叙述方式,使文章线索清晰,脉络分明,能够让读者清楚这一重大新闻的来龙去脉。【解析】选D。全文不都是顺叙的叙述方式,其中也运用了倒叙。【我博览我掌握】一、探寻背景“神五”飞天,华夏梦圆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整,中国的一艘载人火箭,从酒泉的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经过21小时23分、60万公里的绕行任务后,成功返回地球,降落在内蒙古大草原上。这个行动的圆满结束,向世人宣告了一个事实:继美俄雄霸太空40年之后,中国成为第三个太空科技国家。“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与回收,终于圆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飞向太空的航程这篇通讯就回顾了这段激动人心的历史。二、文化常识通讯及其分类(
8、1)定义:通讯,是记叙文的一种,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2)特点:及时、准确地报道+报道更详细深入+注重思想意义+有情节、有形象,用形象说话+突出评论性,思想观点一目了然。(3)分类。分类标准主要分类按内容分 人物通讯、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按形式分 记事通讯、专访、特写、速写、采访札记等事件通讯及其分类事件通讯是以事件为中心的通讯,其特征主要表现为:强烈的新闻性+事件的典型性+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从写法上来看,事件通讯可以分为:(1)全面报道重大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深刻挖掘其思想意义。(2)截取某一新闻事件若
9、干断面,反映若干场景,让读者窥一“斑”见全“豹”。三、脉络梳理 四、内容概览本文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和翔实的材料,用充满自信的笔调,叙述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的壮观场面和中国的航天人为了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而做出的不懈努力,热情地讴歌了为飞天梦做出贡献的富于智慧与创造的中国人。能力形成合作探究【我理解我鉴赏】目标一:理解新闻的内容及文体特征1.这则新闻的导语部分主要讲了什么?探讨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明确】本文的导语部分是第1、2、3段,点明了这则新闻想要传达的最主要、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即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并且指明“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
10、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指出了这一事件的意义,同时点明这则新闻的价值所在。本文的导语用了两种写作方式:描述式和评论式。写发射的环境是“朝阳辉映”,发射架是“耸入云天的”,“神舟”五号是“乳白色的”,发射时,“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巨型运载火箭“喷射出一团橘红色的烈焰,托举着载人飞船拔地而起,直刺九霄”这些细致的描绘,给人形象化的立体感和近距离接触的现场感,并激发读者满怀热情地进入那激动人心的氛围中去。这就是描述式导语的优点。作者在描绘这一壮举的同时对其意义做了评论:“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这两种写
11、法的运用,增强了新闻的可读性,丰富了新闻的内容。2.这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它是如何体现新闻的真实性的?请举例说明。【明确】作者用精确的时间数字,显示新闻的真实性特点。如:“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神舟一号实验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新建成的载人航天发射场飞向太空,并于第二天准确着陆。”“9时10分许,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飞天勇士杨利伟顺利进入太空。”目标二:学习本文的艺术手法3.本文重在描述中国飞向太空的航程,为什么在第六段却写了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一事?请简要分析。【明确】这是运用了对比烘托的手法。作者把中国飞向太空的航程放到了世界航天历程的大背景中,正是“苏联成功发
12、射人造卫星的消息,震动了最早具有飞天梦想的中国人”,以此来烘托出中国人的决心和努力;同时,对比烘托的手法还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文章的可读性。4.从全文来看,文章前三段运用了怎样的叙述方式?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明确】(1)叙述方式:倒叙。(2)作用:将“神舟”五号飞天的时间、地点和盛大场面放在文章最前面,有很强的感染力,能够吸引读者阅读;为下文回顾中国人飞向太空的历程做铺垫。目标三:品味语言,鉴赏评价5.文章第2段描写火箭发射时的情景用了一连串动词,请找出这些动词,并简要说明这些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明确】这些动词有“喷射”“托举”“拔地而起”“直刺九霄”等。这些词语生动形象地描绘
13、了“神舟”五号发射时惊心动魄的瞬间,表达了作为中国人看到“神舟”五号顺利升空的自豪感。6.“对于中国科技界来说,1986年的春天,可能来得比哪年都早。”怎样理解这句话中“春天”的含义?【明确】这里的“春天”不只是自然界的春天,更是指科技界的春天,科技迎来了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机。7.“在这个金色的秋日,这一刻终于到来了。在万户的飞天尝试过了六百多年后,又一个勇敢的中国人杨利伟,向太空飞去”“金色的秋日”有何内涵?把杨利伟和万户并提的目的是什么?【明确】(1)“金色的秋日”一语双关,一是实指,十月份正是金秋;二是喻指,表明经过近半个世纪的辛勤耕耘,中国航天人迎来了收获的秋天发射载人飞船。(2)把杨利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