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26鉴赏古代诗歌之选择题(讲义 题组训练)-2022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点26 鉴赏古代诗歌之选择题讲义 题组训练-2022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 考点 26 鉴赏 古代 诗歌 选择题 讲义 组训 2022 年高 语文 二轮 复习 讲练测
- 资源描述:
-
1、古代诗歌阅读考点26 读懂诗意,准确选择考点讲义一、考点解读古代诗歌阅读中的选择题是综合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此题囊括了古代诗歌鉴赏题全部的考查内容。其中包括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分析评价诗歌的思想感情。选择题使考查角度更加全面,也在一定程度上间接降低了诗歌的阅读难度,解决了阅读理解上的部分障碍。因此,考生要把做题与读懂诗歌紧密地结合起来,一方面借题解诗,另一方面把握题型特点,把握诗中关键词句,确保准确选择。二、知识储备古代诗歌阅读中选择题主要是从诗歌的内容和艺术手法两方面考查,四个选项分别从诗歌的不同角度考查,如思想感情的整体性把握,某个诗句
2、的理解和分析。因此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是答题的关键。理解诗歌是一个综合获取信息的过程,甚至需要联想与想象的能力,要进入诗歌的“情境”,又能够跳出来理性分析。所以,做诗歌选择题,首先读懂诗歌,其次了解诗歌的艺术特色,再通过做题技巧正确判断。古代诗歌阅读的选择题一般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1本题为“四选一”式的负选型,即选出不正确的一项。2选项的先后顺序一般会与原诗句顺序大体一致。3“理解”与“赏析”兼顾,重在“理解”。选择题的设题点有两方面:一方面,考查对诗中关键词句、情感主旨的准确理解;另一方面,考查对诗中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赏析。从近三年的命题实践看,其考查重心放在了诗意理解上,尤
3、其是对诗中关键词语、重点句子的准确理解,考生应充分把握这一点。4命题者在设误时,往往从细微处入手,采用曲解原意、弄错对象、无中生有、过度解读及随意引申等方式,把错误点放在选项的细微之处,尤其是多放在一两个词语上。5读懂选项是关键,作答时要边阅读边判断思考,无论是选择恰当的或不恰当的选项,错误总集中在选项的某一两处细节上,绝大多数选项内容是正确的。所以,答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准确理解诗歌的过程,题目答对了,诗歌的内容也就大体掌握了。因此,选项是理解诗歌最好的辅助,更有助于下一道主观题的解答。三、解题要领解读选择题,应遵循以下步骤:第一步:细读选项,明确题目指向。在整体阅读诗歌的基础上,仔细阅读选项
4、,明确题目的指向。有的选项是针对诗歌局部,有的是针对整首诗歌;有的是针对词句理解,有的是针对情感主旨,有的是针对语言、手法等。第二步:寻找对应诗句,认真比对。答题时,要找到选项内容所对应的诗句,对比原诗句在意象、意境、手法、语言、情感、主题以及涉及的文化常识等方面的赏读解析是否正确,要综合分析、辩证思考。第三步:抓住关键词句,排除陷阱。命题者往往在选项中巧妙地设置若干陷阱,以此来干扰考生。常见的陷阱集中在诗歌的意象、意境、语言、手法、情感以及文化常识等要素上。考生要关注选项中对关键词句、重要句子的理解,看看选项有无曲解文意。四、典题导引例1. 2021年新高考卷寄江州白司马第15题15. 下列
5、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B. 第三句使用“一衣带水”的典故,表现出朋友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C. 第六句中的“病鹤”指的是白居易,他怀恋长安,时常遥望京城的宫阙。D. 诗人最后开解朋友,目前虽然身处贬谪之中,但未来的前途依然很远大。【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思想内容、赏析艺术特色的能力。B项第三句是说诗人曾经听说湓水萦绕像衣带,是对此地景物的描绘,并未有表现朋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此项对用典解释有误。例2.2021年新高考卷示儿子第15题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
6、诗的首联以问句领起全篇,自然引出下文诗人对儿子的谆谆教诲。B. 诗人指出,不论是侍奉父母还是服务国家,“不欺”都是至关重要的。C. 诗人认为,生逢“明时”不必读书求仕,“躬耕”才是一种理想状态。D. 诗人在最后强调,自己传授给儿子的人生道理是最为真切、确实的。【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C.“诗人认为,生逢明时不必读书求仕,躬耕才是一种理想状态”错误,由颔联“为农为士亦奚异,事国事亲惟不欺”可知,作者认为无论是出仕朝廷,为官一方,还是成为平民百姓,躬耕陇亩,都要事国以忠,事亲以孝,并没有在两种方式中做出比较选择。例3.2021全国甲卷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第14题。1
7、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出山之初的曾巩,展现出来的是一个明净爽利、风骨秀异的高土形象。B. 颔联两句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白云和流水对于曾巩出山的态度。C. 住在山中的僧人虽然不能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但其生活也令人羡慕。D. 陈师道在诗中书写了曾巩的人生志趣与处世情怀,笔端饱含敬佩之情。【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C项“住在山中的僧人虽然不能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但其生活也令人羡慕”错误,原文“不及鸟飞浑自在,羡他僧住便平生”指的是身在官场,终不如山中飞鸟那般自由自在,隐居山中的僧人,这一生就可以悠然闲适地度过,这种生活真
8、令人羡慕。并不是僧人不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而是作者自己身不如飞鸟自在。 五、随堂演练(一)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1小题。(高邮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检测)南浦春水张炎波暖绿粼粼,燕飞来,好是苏堤才晓。鱼没浪痕圆,流红去,翻笑东风难扫。荒桥断浦,柳阴撑出扁舟小。回首池塘青欲遍,绝似梦中芳草。和云流出空山,甚年年净洗,花香不了?新绿乍生时,孤村路,犹忆那回曾到。余情渺渺,茂林觞咏如今悄。前度刘郎归去后,溪上碧桃多少。【注】前度刘郎:指去而复返的人。唐代刘禹锡再游玄都观有“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的诗句。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波暖绿粼粼”,扣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56165.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1《春夏秋冬》教学课件.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