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6

类型考点9 鉴赏诗歌的语言-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浙江专用).docx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156168
  • 上传时间:2025-11-10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258.67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考点9 鉴赏诗歌的语言-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浙江专用 考点 鉴赏 诗歌 语言 备战 2023 年中 语文 一轮 复习 专题 浙江 专用
    资源描述:

    1、专题09 鉴赏诗歌的语言(2022浙江衢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学习任务。刘伯川席上作明杨士奇飞雪初停酒未消,溪山深处踏琼瑶。不嫌寒气侵入骨,贪看梅花过野桥。注释杨士奇:明代大臣。他十四五岁时去拜访父亲的好友刘伯川,应刘伯川之请而作此诗。琼瑶:美玉,这里指冰。这首诗调动了我们哪些感官去想象诗中的情境?结合诗句分析。(写出两种即可)【答案】示例:调动视觉,诗句中的飞雪、溪山、梅花等景物,让人仿佛看到青山红梅白雪交相辉映的景象;调动触觉,“寒气侵入骨”,让人仿佛感受到了冰天雪地里刺骨的寒冷;调动听觉,“溪山深处踏琼瑶”,让人仿佛听到踏碎冰雪的声音;调动嗅觉,“贪看梅花过野桥”,让人仿佛被

    2、梅香吸引,一路踏雪寻梅;调动味觉,由“酒未消”联想到唇齿间尚留酒的醇美滋味。【解析】本题考查感官理解和分析。根据“飞雪”“溪山”“梅花”等景物和“贪看”可知,调动了视觉;根据“踏琼瑶”仿佛听到踏碎冰雪的声音。可知,调动了听觉;根据“寒气侵入骨”仿佛感受到了冰天雪地里刺骨的寒冷。可知,调动了触觉;根据“酒未消”容易使人联想到唇齿间尚留酒的醇美滋味。可知,调动了味觉;根据“梅花过野桥”仿佛诗人被梅香吸引,一路踏雪寻梅,可知,调动了嗅觉。(2022浙江舟山中考真题)古诗阅读。鄱阳湖吴国伦欲向匡庐卧白云,宫亭水色昼氤氲。千山日射蛟龙窟,万里霜寒雁鹜群。浪涌帆樯天际乱,星临吴楚镜中分。东南岁晚仍鼙鼓,莫

    3、遣孤舟逐客闻。注释选自明诗观止。本诗是作者被贬江西时游庐山经鄱阳湖写下的咏景诗。吴国伦,明代文学家。匡庐:即庐山。蛟龙窟:指鄱阳湖。鼙鼓:战鼓。这句指嘉靖年间倭寇骚扰东南沿海地区一事。“浪涌帆樯天际乱”中的“涌”,有的版本又写作“拥”。你觉得哪个更好?为什么?【答案】示例1.“涌”更好。表现出鄱阳湖波涛翻腾激荡,以致把船顶起的雄阔气势,示例2.“拥”更好。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浪把帆船拥入“怀中”的景象,突出了风浪之大。【详解】本题考查诗歌炼字。“浪涌帆樯天际乱,星临吴楚镜中分”的意思是波涛汹涌,帆倒桅杆断折,吴楚分野的星空映在镜一般的湖水里。“涌”本意是指水由下向上冒出来,引申义是像

    4、水涌出。这里用“涌”字,生动形象地描写出鄱阳湖波涛汹涌的气势。“拥”本义是抱,这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风浪把船抱入怀中的情态,突出风浪大的特点。诗歌是语言的艺术。鉴赏诗歌的语言,就是要了解诗歌语言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调动想象、联想、比较等多种方法,领悟诗歌语言的精妙。对诗歌语言的鉴赏主要有两个维度:一是抓住关键字词(诗眼、句眼),炼字析句;二是品析语言风格。纵观近年来新课标中考诗歌语言鉴赏这一考点的命题可以看出,该知识点的命题主要有如下特点:(1) 语言鉴赏类命题主要指向“炼字”与“炼句”这两个层面;而鉴赏诗歌语言风格这一考点逐渐淡出简答题,而在多选题中涉及;(2)鉴赏古代诗歌

    5、语言这一考点的题型主要采用的简答题型,采用客观题型(选择题型)考查的日渐流行。中考语文11种诗歌鉴赏常见语言风格1豪迈雄奇。此类风格的诗,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强烈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宏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2悲壮慷慨。此类风格的作品,感情悲壮,语出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3生动形象。诗歌的语言往往以其生动形象而感人至深,其中,巧妙使用动词能取得独特的效果。4绚丽飘逸。诗歌辞藻华丽,色彩繁多,景象绮丽、变幻莫测。5沉郁顿挫。沉郁就是深沉蕴藉。诗人似乎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而后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顿挫,一般为音

    6、节、音韵有节奏,有力量。6幽默讽刺。在诗中多指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7朴素自然。其语言力求平淡,不追求辞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中蕴含着深意。8清新明丽。这种风格往往用清丽的语言来营造优美的意境,表达怡然喜悦的感情。其艺术境界多如大雨过后的青青柳色、荷叶上颤动着的晶莹水珠。9通俗明快。其特点是直接、明朗、爽快、泼辣,语言明白而流畅,往往一语道破,一语中的。10婉约细腻。这种风格往往体现出“曲、细、柔”的特点,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如抽丝。11含蓄委婉。含有深意,藏而不露。这种风格往往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而是藏在形象中,让读者自己展开想象,思而得之。1(2022浙

    7、江金华二模)根据要求答题。夏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一)【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夏日途中【唐】李廓树央炎风路,行人正午稀。初蝉数声起,戏蝶一团飞。日色欺清镜,槐膏点白衣。无成归故里,自觉少光辉。【注释】蛱(ji)蝶:菜粉蝶。李廓,唐代陇西人,官宦之家。少有志功业,却困于场屋(科举考试)中。夏日已至,小语和小文邀请你一起从诗作中寻访夏日踪迹。小语:夏日诗作中,我最爱范成大的夏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一),其中,“梅子金黄”、“杏子肥”、“(1)_”等将江南初夏的田园之景刻画得真是生动形象啊。小文:唐代李廓也曾在他的诗中写到夏日之景,“炎风”、“(2)_

    8、”等,让人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夏日气息。我:这两首诗歌虽然都描写了夏日之景,但作者抒发的情感却不太一样,(3)_。(请分析两位作者各自抒发的情感。)(2022浙江宁波一模)【甲】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乙】渡易水陈子龙并刀昨夜匣中鸣,燕赵悲歌最不平。易水潺湲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注释】易水:河名,发源于河北易县。战国时荆轲在易水与燕太子丹分别,前往刺杀秦王。临别时,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2“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历来为人传诵。

    9、请你自选一个角度,对它作点赏析。(2022浙江宁波二模)【甲】塞下曲(其一)唐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乙】南乡子清纳兰性德何处淬吴钩?一片城荒枕碧流。曾是当年龙战地,飕飕。塞草霜风满地秋。霸业等闲休。跃马横戈总白头。莫把韶华轻换了,封侯。多少英雄只废丘。注释折柳:指折杨柳,汉代乐府曲名。楼兰:汉代时地处西域的楼兰国,此处泛指敌国。吴钩:钩,兵器,形似剑而弯曲,春秋吴人善铸钩,故称,后也泛指利剑。3【甲】【乙】分别选择“天山雪”和“_”等自然景象,描绘了边塞_的环境特点。(2022浙江宁波一模)古诗阅读【甲】江上宋王安

    10、石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乙】江上宋董颖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注释】董颖:北宋诗人,一生为生计常年奔走异乡。4【甲】【乙】两首诗的前两句所写景物都有“静中有动”的特点,其中表现动感的一个词分别是“(1)_”和“(2)_”。(2022浙江杭州一模)古意唐韩愈太华峰头玉井莲,开花十丈藕如船。冷比雪霜甘比蜜,一片入口沈痾痊。我欲求之不惮远,青壁无路难夤缘。安得长梯上摘实,下种七泽根株连。【注释】玉井莲:传说华山峰顶有玉井,生千叶莲花。沈痾(k):亦作“沉疴”,指久治不愈的病。夤(yn)缘:攀援。七泽:相传古时楚有七

    11、泽,后泛指天下泽塘。5根据诗歌内容填空。诗中描写的“玉井莲”具有_、_等特点。(2022浙江浙江二模)走访曝书亭,学习鸳鸯湖樟歌,完成下面学习任务。鸳鸯湖棹歌(二首)清朱彝尊(一)穆湖莲叶小于钱,卧柳虽多不碍船。两岸新苗才过雨,夕阳沟水响溪田。(二)屋上鸠鸣谷雨开,横塘游女荡船回。桃花落后蚕齐浴,竹笋抽时燕便来。6赏词:王国维认为诗词创作,一字之妙境界全出。上面两诗中有加点词“卧”“荡”,请任选一词加以赏析。(2022浙江绍兴一模)秘色越器(唐)陆龟蒙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注释秘色越器:即越窑背瓷。陆龟蒙,所处唐晚期,当时内忧外患、宦官专权、横征暴敛;

    12、他举进士不第,曾作湖、苏二州刺史幕僚,后隐居松江甫里,不喜与流俗交,虽造门不肯见。中宵:即夜半。沆瀣(hng xi):夜间的水气,露水。嵇中散:嵇康。品物7本诗是赞美越窑青瓷的诗作,王士祺评价诗的前两句“妙于形容”。请你就这两句诗,简要分析诗人是如何赞美越窑青瓷的。8(2022浙江宁波一模)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不知今夕何。【注】张孝祥:生于明州鄞

    13、县(今浙江宁波),南宋著名词人。此词是作者被谗言所误革职,北归过洞庭湖所作。青草,湖名,北与洞庭湖相接。根据阅读体验,选出填入这首词中括号处的文字最恰当的一项,并阐释理由。A啸B笑选择( ),_9(2022浙江金华一模)古诗阅读暮春日宴溪亭唐成彦雄寒食寻芳游不足,溪亭还醉绿杨烟。谁家花落临流树,数片残红到槛前。苏溪亭唐戴叔伦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亭”在诗文中有许多别称,如“长亭”“短亭”“亭台”“云亭”等等,在中国诗文中“亭”承载着文人的情感,形成了独特的情结。请结合上面两首诗歌内容和下面的“链接材料”,探究“亭”这一意象在诗歌作品中的内涵。链接材

    14、料: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李白菩萨蛮)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10(2022浙江绍兴模拟预测)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乡菊,应傍战场开。寄家书有怀岁寒五友二首(其一)【宋】钱时坐拥云根兴未涯,江楼时复梦归家。庭前一点梅初破,近日新添几个花。读诗歌,从语言、手法、情感等方面比较这两首诗的异同。(2021浙江宁波中考真题)【甲】子夜昊歌秋歌唐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乙】中吕朝天子秋夜客怀元周德清月光。桂香。趁着风飘荡。砧声催动一天霜。

    15、过雁声嘹亮。叫起离情。敲残愁况。梦家山身异乡。夜凉。枕凉。不许愁人强。【注释】捣衣声:用木棒捶打丝织品或衣物发出的声音。砧声:这里指捣衣声。11【甲】乙】在意象选择上有相同之处,都用了_、_、捣衣声等。1 “菜花稀”(或“麦花雪白”) 初蝉、戏蝶等。 范诗后两句写出昼长人稀,蜓飞蝶舞,以动衬静。最后一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抒发了诗人对田园闲适生活的喜爱之情。李诗“炎风”、“初蝉”等意象呈现了一幅夏日图景:诗中热风扑面,蝉声鸣噪,夏日炎热纷乱,作者以景衬情,抒发了科举失利,抱负难施的失意惆怅之情。【详解】(1)考查词句赏析。根据范诗首句中的“梅子金黄杏子肥”可

    16、得:“梅子金黄”、“杏子肥”。根据第二句“麦花雪白菜花稀”可得:“菜花稀”、“麦花雪白”。这两句描绘了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人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突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充满着生机。(2)根据李诗中的“树央炎风路”可得:炎风。根据“初蝉数声起”可得:初蝉。根据“戏蝶一团飞”可得:戏蝶。炎热的夏风、鼓噪的蝉声、飞舞的蝴蝶,从中可以感受到夏日的炎热。(3)考查比较阅读。范诗:本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表现了作者对悠闲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李诗:前

    17、两闻写景,以炎风、行人、初蝉、戏蝶表现了夏日的炎热。联系尾联“无成归故里,自觉少光辉”,结合注释“李廓,唐代陇西人,官宦之家。少有志功业,却困于场屋(科举考试)中”可知,本诗作为于作者科考不中之时,从作者描写的夏日炎热,行人稀少的夏日景色里,可以看出作者科举不中,才华不得施展,抱负不能实现的失意与惆怅之意。2.示例:角度一,意境雄浑。运用想象的黑云和日光来造境造意,色彩浓烈,想象奇特。角度二,巧用修辞。运用比喻和夸张渲染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运用对偶,音韵和谐。角度三,感情浓郁。歌颂守边将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选取以上任一角度作答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赏析可以从诗句的特

    18、色,或修辞,或表达方式,或遣词造句,或表现手法,或表现的情境等方面分析,并要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示例一:诗句“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从修辞的角度看,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把“敌军”比作“黑云”,又运用“城欲摧”来极言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把“铠甲”比喻成“金鳞”,赞颂守城将士们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两句诗写出两军对垒的紧张气氛和危急的形势。示例二:从“炼字”的角度看,一个“压”字,写出了敌军人多势众,状写出兵临城下、大兵压境的情形,突出表现了危急的情势。从色彩运用上看,“黑”字突出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金鳞”中一个“金”字,与“黑”字对照,表现出守城将士雄姿英发、

    19、精神饱满、严阵以待的状态,从而突出地表现了危急的情势。3 塞草霜风 凄寒【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把握。根据自然景象的提示可知,甲文描写了五月的“天山雪”,乙文描写秋天的“塞草霜风”。结合五月的“天山雪”和秋天的“塞草霜风”可知,写出了边塞凄寒(清冷)等特点。【点睛】参考译文:(甲)到了五月,天山依旧白雪皑皑,没有鲜花,只有地冻天寒。虽然传来吹奏折杨柳的笛声,却依旧看不到一丝春色。一早就随着战鼓声去搏战,到了夜晚也只能抱着马鞍打瞌睡。希望能用我挎着的剑,像傅子介那样为国除害,消灭敌人。(乙)哪里是用血浸染吴钩之地?如今已是城池荒芜,碧水长流。这里曾是当年群雄争霸的战场,而今只余飕飕的风声。塞

    20、草遍野,寒风呼啸,满地皆是秋色。称霸的事业轻易地结束了,策马驰骋,兵戈杀伐,最终也只换得满头白发。不要轻易用美好的年华换取封侯功名,多少英雄到头来只不过被埋于废弃的山丘之下而已。4 徊 飞【解析】本题考查诗歌词语理解。(1)【甲】“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诗意是:大江北面,秋天浓重的云幕一半已被秋风撕开;雨后的乌云,沉重地、缓慢地在斜阳中移动徘徊。根据题干“前两句所写景物都有静中有动的特点,其中表现动感的一个词”的提示,找到“低徊”字分析,“低徊”本来是指人的徘徊沉思,这里用来表现含雨的暮云低垂而缓慢移动的情形,静中有动,情趣横生,可知“徊”字表现动感;(2)【乙】“万顷沧江万顷秋,镜

    21、天飞雪一双鸥”诗意是:秋天青色的江水碧波万顷,澄澈明净的天空如同一面镜子,两只白鸥如飞雪般忽高忽低地飞舞。根据题干“前两句所写景物都有静中有动的特点,其中表现动感的一个词”的提示,找到“飞雪”字分析,“飞雪”形象地写出了白鸥飞舞忽高忽低的情态。静中有动,情趣横生,可知“飞”字表现动感。5 形体硕大 冷若冰霜、藕实甘甜、能治顽疾等。【解析】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太华峰头玉井莲,开花十丈藕如船。冷比雪霜甘比蜜”,意思是华山峰顶有玉井,生千叶莲花,其莲花盛开后有十丈,结出的藕像船那么大。玉井莲比雪霜冰冷,比蜜糖还要甘甜。“开花十丈藕如船”写玉井莲的硕大无比;“冷比雪霜甘比蜜”写玉井莲比雪霜冰冷,比

    22、蜜糖还要甘甜。据此总结作答即可。6.示例一:“卧”字,通过拟人手法化静为动,描写了柳树垂挂水面的样貌,动态逼真,情趣盎然。以工笔勾勒,水墨意境,展现了一副恬淡、清雅的乡村风貌,表达了诗人对乡村景物的赞美之情。示例二:“荡”字,既写出了游女驾船的动态,不急不躁,慢慢悠悠,又描绘了游女驾船时那种舒畅、悠闲的心态。展现了一种恬淡有序的乡村生活,也抒发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解析】本题考查字词的赏析。“卧柳虽多不碍船”中的“卧”字意为躺下,是一个动词,在这里形容的是柳树,这一静态的东西,所以说是化静为动的写法。同时也写出饿了柳树那种可爱的姿态。横塘游女荡船回:“荡”同样是动词,在这里是运用的动作

    23、描写,动作描写可以更加表现出女子划船回来时的兴奋与喜悦,小船儿在水中荡来荡去,慢慢悠悠,也体现出女子的那种清闲的心境。7示例前两句写越窑烧瓷开窑时的壮观景象,“夺”字可谓神来之笔:这秘色瓷的釉色简直巧夺天工,似是摄取(“夺”)了大自然“千峰翠色”的精华;“夺”也表明“秘色”来自不易,“青瓷”需经历较长时间的火的洗礼,在九秋风露中,才“夺得千峰翠色”。总之,诗句用极富表现力的“夺”字和精华集聚的色彩来之不易来盛赞越窑青瓷。【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前二句的意思是:九月深秋的晨风中,露水沾衣,越窑中烧制的瓷器出窑;颜色似青如黛,与周围的山峰融为一体,夺得千峰万山的翠色。先写越窑开窑的时间在秋天,再

    24、以夸张的手法极言秘色瓷的颜色青翠,像是夺走了千山的苍翠似的;其中的一“夺”字可谓神来之笔,这秘色瓷的釉色已无法用一般言语去描述,只能用巧妙夺取大自然的“千峰翠色”来雕饰。用准确而形象的语言,抓住秘色瓷颜色青绿以及光泽盈润的特征来描绘,并突出其神韵。8 示例一:选择A 词人想象极为丰富,“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汲尽西江水为酒,把北斗当酒器舀酒喝,邀请天上星辰万象为宾客,“啸”尽显词人的豪放旷达洒脱。“啸”字能从听觉上进一步丰富当时的情境,物我相融。同时,作者被谗言所误革职,“啸”更能抒发其愤慨之情。示例二:选择B “笑”与词人欣赏洞庭美景“怡然心会”的心情相呼应。与词人虽遭革职却有“

    25、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的旷达心境相吻合。【解析】本题考查诗文市局的补充及内容理解。明确所选的字,结合词文内容、作者情感等表述理由即可。示例一:选择A。词文“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意思是:让我捧尽西江清澈的江水,细细地斟在北斗星做成的酒勺中,请天地万象统统来做我的宾客。词人想象新奇,气势豪迈,“啸”字能够展现词人不惧谗言,自赏山河的豪迈旷达的胸襟;“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写词人尽情的拍打着船舷,独自的放声高歌,似乎忘记如今是何年何月。“啸”从听觉角度展现词人物我相融,天人合一的境界;又体现出词人因小人进谗言而被革职后的愤懑不平之气。示例二:选择B。上片“玉鉴琼田三万顷,著

    26、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等语句展现了洞庭湖的美丽风光,“笑”字照应上片“怡然心会”,更能够展现词人享受美景的心情;联系下片“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注释“此词是作者被谗言所误革职,北归过洞庭湖所作”可知,词人虽然因小人进谗言而被革职,却未曾抑郁不平,而是胸怀坦荡,内心旷达,笑对荣辱;“笑”字更能体现词人豁达的心境。9“亭”在中国诗文中承载着文人的情感,形成了独特的亭子情结,它的内涵非常丰富。成彦雄的溪亭处在烟柳中,游人于亭中坐看落英缤纷,美不胜收,这与戴叔伦诗中的苏溪亭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表现了诗人为美景所陶醉,追求逍遥自由的情感,“亭”在这两首诗中是美好闲适的。李

    27、白诗句中的“长亭”“短亭”承载着古人的送别之意与离愁之苦。“亭子”还蕴含了古代知识分子仕途失意的无奈和痛苦,借古亭表达怀古伤今之意。【详解】本题考查对比赏析。暮春日宴溪亭这首诗是诗人成彦雄暮春时节到溪亭游玩时所作。诗人溪边寻春,酒醉溪亭,眼前绿杨如烟,花落片片,美不胜收。表现了诗人被这暮春美景所陶醉,追求自由洒脱的情趣。苏溪亭这首诗是诗人由浙江东阳赴湖南曹王李皋幕府,途经义乌的苏溪时,观赏江南温婉秀丽的晚春美景图,在苏溪亭中有感而作。诗人在苏溪亭上见芳草漫漫、绿遍天涯,虽春意将逝,但生机勃勃的春天的气息依然弥漫,诗人被这暮春景色所陶醉。在成彦雄的溪亭与戴叔伦诗中的苏溪亭中都看到了暮春时节美好的

    28、景色,诗人被这景色所陶醉,“亭”在这两首诗中是美好闲适的。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的意思是:哪里是我返回的路程?过了长亭,接着的是短亭。写出了主人公急于寻求自己的归宿,可是归程在哪里并没有一个实在的答案,只不过是“长亭更短亭”,有的仍然是连绵不断的落寞、惆怅。“亭”在这里不仅代表着送别之意,还承载着诗人落寞惆怅之苦。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此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复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辛弃疾站在长江之

    29、滨的北固楼上不禁兴起了千古兴亡之感,“千古兴亡多少事?”这句问语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回味无穷。然而,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悠悠”兼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和词人思绪之无穷也。“不尽长江滚滚流”化用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流”,抒发了词人无尽的忧愁和感慨。在这里,“亭子”蕴含了古代知识分子仕途失意的无奈和痛苦,借古亭表达怀古伤今之意。10同:语言质朴平淡,都是借物抒情,抒发思乡之情;异:“故乡菊”除思乡外,更寄托着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庭前梅”仅寄托思乡之情。【详解】先分析两首诗的相同之处:语言上,第一首的“登

    30、高”“登高”“故乡菊”“战场开”、第二首的“梦归家”“梅初破”“新添几个花”,语言质朴平淡;手法上,第一首借“故乡菊”抒情,第二首借“梅初破”来抒怀;情感上,“故乡菊”“梦归家”“梅初破”,都抒发了作者思乡之情。再分析不同之处:岑参的诗前两句先叙自己的节日无聊。“强欲登高”,“无人送酒”只是突现自己的孤寂、失落;后两句则袒露心迹,兵荒马乱,山河破碎,民不聊生,菊花无情,自开自谢,可鲜艳的花朵却硝烟笼罩,其景其情,何其悲哀!像诗中的“故园菊”,其所负载的意义已经突破了单纯的惜花和思乡,更寄托着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钱时的诗,从题目“寄家书有怀岁寒五友”中,可知作者是家书中借岁寒五友来抒怀,从“梦归家”可知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点睛】参考译文:九月九日重阳佳节,我勉强登上高处远眺,然而在这战乱的行军途中,没有谁能送酒来。我心情沉重地遥望我的故乡长安的菊花,这时它们应正在战场旁边盛开。在云起之处有无边的云雾兴起,江楼中又做梦回到了家乡。梦中庭院中的一点梅花刚刚开始绽放,这几天又新开了几朵梅花。11 月 秋风(风)【分析】本题考查意象。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长安一片月”“月光”都描写了月;“秋风吹不尽”“趁着风飘荡”都描写了秋风。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考点9 鉴赏诗歌的语言-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浙江专用).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56168.html
    相关资源 更多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0 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0 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9 枣儿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9 枣儿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7 屈原(节选)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7 屈原(节选)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2 词四首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2 词四首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广西普通高中2013-2014学年高二学业水平考试试题语文 扫描版缺答案.doc广西普通高中2013-2014学年高二学业水平考试试题语文 扫描版缺答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1 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1 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0 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0 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广西昭平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广西昭平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 梅岭三章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 梅岭三章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广西昭平县2018年中考模拟考试(一)语文试题(扫描版).doc广西昭平县2018年中考模拟考试(一)语文试题(扫描版).doc
  • 广西昭平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广西昭平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
  • 广西昭平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doc广西昭平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扫描版新人教版20180524122.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扫描版新人教版20180524122.doc
  • 广西平果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广西平果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一中大学科技园校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一中大学科技园校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锦泽技工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山东省济南市锦泽技工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4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 WORD版含答案.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4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 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4部分 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4部分 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2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三节 筛选信息与分析概括.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2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三节 筛选信息与分析概括.doc
  • 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20182018学年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20182018学年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
  • 广西平南县中学高三语文科技文阅读综合练习(三) WORD版含答案.doc广西平南县中学高三语文科技文阅读综合练习(三) WORD版含答案.doc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常用工具与软件 - 公益活动

    copyright@ 2020-2024 www.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