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02卷(江苏南京专用)-(考试版)A4.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8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02 江苏南京 专用 考试 A4
- 资源描述:
-
1、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语文(本卷共18小题,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测试范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全册。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28分)1根据语境完成题目。(6分)饱经风雨的南京更加懂得和平的珍贵。近几年,南京有关部门始终保持“捍卫历史真相,守护世界和平”的坚
2、定信念,每年都以国家公祭纪念活动为契机,举办以“和平”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国际人士也纷至t来,在这里汲取和平的信念,并将之传播到世界各地,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大家达成共识:纵然世界风云变hun,也要维护和平这个“人类共同的孩子”在襁褓中的安宁!这祈愿,也一定会萦绕在你我的心间!(4分)看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纷至t( )来风云变hun( )襁( )褓萦( )绕(2分)通过搜索,小玄补充提供了四条活动信息,其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2015年,“南京大屠杀档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的收录。B2017年,经过积极申报和专业评估,南京被评为中国第一个“国际和平城市”。C20
3、19年,为期两个月的“南京和平城市”国际邮品展成功在国际和平日开展。D2021年,在有关部门指导下,国际和平艺术中心揭牌仪式在江苏省南京市举行。2(6分)用古诗文原句填空。(1)相顾无相识,_。(王绩野望)(2)_,惊起沙禽掠岸飞。(欧阳修采桑子)(3)无可奈何花落去,_。(晏殊浣溪沙)(4)_,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5)在日积月累的经典诵读中,我们共赏奇“景”,有王维笔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丽之景;我们共赏奇“志”,有李贺笔下“_,提携玉龙为君死”的报国热情;我们共赏奇“理”,有杜牧笔下“东风不与周郎便,_”的成败哲理。综合活动(16分)习近平总书记说:“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
4、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住脚跟的根基。”作为优秀传统文化之一的古诗词以其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滋养着民族的心灵,育才中学组织开展主题为“我与古诗词”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3.(4分)为促使活动的有效开展,请为之拟写一条宣传标语。4.(4分)为了解中学生课外阅读古诗词的情况,活动小组对26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请根据表格内容完成题目。中学生课外阅读古诗词情况调查表阅读计划情况读书笔记情况有无计划百分比是否做读书笔记百分比有计划10.1%每读必做0有时有计划31.3%凭兴趣做24.6%没有计划58.6%从不做75.4%从上表可以看出,中学生在课外阅读古诗词上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
5、_;二是_5.(4分)王刚同学在谈到活动的收获时,写了下面的内容,请你读后完成下面题目。学校诗词活动开展得非常好,随着活动的开展,同学们的传统文化素养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我觉得,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源头之一。我们要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运用古诗词,学习古诗词,享受古诗词。那么,如何学好古诗词呢?我认为,首先,要加强背诵积累;其次,要注重对关键词的品析;第三,要通过想象进入古诗词营造的意境,不断提高诗歌鉴赏能力。画线句有语病,应改为_6.(4分)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特别是古典诗歌,源远流长,名家辈出,佳作如林,在中华文明历史上蔚为壮观,今天让我们一起漫步古诗苑,含英咀华,领略古诗中的春夏秋冬,风花雪
6、月,湖光山色,名胜古迹。请你写出一句带有“雨”或“花”字的古诗,并写明作者及出处。_二(42分)(一) 古诗文阅读。(12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乙】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
7、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八)【注】上:皇上,指唐太宗。封德彝:名伦,唐代官员。致治者:使国家达到大治的人。7(2分)用/给下面句子划分停顿,限两处。且 欲 与 常 马 等 不 可 得8(4分)解释文中加点的字。(1)安求其能千里也( )(2)策之不以其道( )(3)上诘之( )(4)但于今未有奇才耳( )9(3分)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10(3分)结合两篇文章,谈谈统治者应该如何对待人才。(二)非连续性文本。(10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阅读是一个人获得知识、
8、滋养精神最有效的方式,然而阅读也有“深”“浅”之分。浅阅读是基本上不需要思考而采取浏览式、娱乐式的阅读方式,它所追求的是短暂的视觉快感和心理怡悦。新媒体的发展和信息量呈几何级数的增加是其产生的背景,阅读介质从以往的纸质为主转变为电子与纸质并存,读者也由以前在阅读过程中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阅读内容主要是手机微信、短信和网络新闻、小说、图片等。这种阅读方式如今广为流行。深阅读是指对有价值的作品进行反复揣摩、深刻思考的阅读,如沉浸在一部纸质经典书中的阅读。深阅读的过程既是汲取知识的过程,也是质疑、探究,形成更深层价值取向、实现精神跨越的过程。【材料二】从上图可以看出,当今浅阅读已经成为人们普遍
9、使用的阅读方式之一。浅阅读多是标题浏览式、内容跳跃式的阅读,这种浅显化、碎片化的阅读,导致读者语言运用能力弱化,知识难成系统。浅阅读中,读者只求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量地占有信息。这种功利性的阅读心态,使读者对外来信息只简单接受,缺乏主动积极的思考,浅尝辄止。同时数字阅读中各种各样的链接和音像让青少年很难养成集中精力阅读的习惯,弱化了他们的专注力和阅读理解力。(根据王晓敏数字语境下“浅阅读”利与弊的辨析等文章改编)【材料三】著名心理学家内尔发现,当读者进行深阅读时,阅读速度会变慢。这使得读者能通过反思、分析加入自己的理解与思考,从而丰富阅读的内容,看到文字背后的思想意蕴。这是一种沉浸式的、有着丰富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