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同步训练:《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2(WORD版及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 资源描述:
-
1、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古代诗歌鉴赏(二)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问题。鹧鸪天兰溪舟中韩淲雨湿西风水面烟。一巾华发上溪船。帆迎山色来还去,橹破滩痕散复圆。寻浊酒,试吟篇。避人鸥鹭更翩翩。五更犹作钱塘梦,睡觉方知过眼前。1“帆迎山色来还去,橹破滩痕散复圆”一句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选择其中两种对这一句进行赏析。答:_ _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句子的赏析。首先要读懂词句的意思,其次明确其写法,这是典型的写景句。从修辞的角度看,运用了拟人,把“帆”“山色”当人来写,写出了词人隐居中对大自然的体会,显得格外亲切。从写景的角度讲,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动态写山,动中有静;静态写水,静中有动
2、,体现出词人与大自然的契合。答案:拟人:“帆迎山色来还去”中一个“迎”字,把船帆人格化,写出船帆轻松可爱的形象,也是词人的心情写照。动静结合:“橹破滩痕散复圆”中一“破”字,写出舟行疾速,遏浪向前之气势。一“复”字,写出了水的静态,静中有动,写出了动静交替的景物变幻。反衬:不直写舟在行进,而是通过人在舟中所见的景色变化来显示舟在轻快疾驶。2.“五更犹作钱塘梦,睡觉方知过眼前。”结尾二句,一气贯成,不禁令人联想起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两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请从表情达意方面比较两者的异同。答:_ _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艺术手法的分析与鉴赏能力。本词最后两句的意思是:五更舟中,梦见
3、到了钱塘(杭州),一觉睡醒,才知道钱塘果然到了眼前,写出了舟行速度之快,表现作者的自得其乐。答案:相同点:都是写顺流而下,船行速度之快;都体现了作者轻松愉快的心情。不同点:韩词写舟行之快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热爱自然的愉悦心情。李诗的舟行之快体现了诗人在流放返回途中遇赦的愉悦心情。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渔家傲王安石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似听朝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注】本词写于王安石晚年罢相隐居金陵以后。朝鸡:上早朝时的鸡鸣声。邯郸道:据唐代沈既济枕中记所叙,唐代有卢姓书生在邯郸道上曾做“建功
4、树名,出将入相”的黄粱幻梦。3.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隐居图景?请简要赏析。答:_ _ 解析:通过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出词中的画面;再现画面时语言要简洁凝练。然后结合词句赏析作者“春日隐居”的原因,景物之秀、环境之静、风物之清,这些都让我们心旷神怡。答案:作者描绘了一幅柔美清新、幽深静谧的春日隐居图。“平岸小桥”、“柔蓝一水”,更添烂漫花草,可见景物之秀美、柔美;“平岸小桥”被“千嶂”环抱,“茅屋数间”被林木掩映,可见隐居环境之深幽静谧;“尘不到”、“春风扫”,可见风物之清新怡人。4词的下阕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答:_ _ 解析:本题鉴赏思想感情和表
5、达技巧。从词的下阕“闻语鸟”“故人今总老”“忘了邯郸道”这些词句中都能看出作者厌倦仕途,对亲近自然的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末句中的“邯郸”二字,提醒我们这里运用了典故,注意要分析用典的表达效果。答案:第一问:主要表现了作者对仕途感到厌倦,而向往亲近自然、心境恬淡的隐居生活。“午枕觉来闻语鸟”,表现出词人那种与花鸟通性情的悠闲情致与恬淡心境。“欹眠”句,从睡醒闻鸟声,联想到当年从政早朝时听鸡鸣,接着写道:“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可见作者现如今已厌倦仕途,向往恬静如梦的隐居生活了。第二问:用典。“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作者用唐代卢生曾做黄粱幻梦的典故,坦陈自己贪恋隐居生活的恬淡闲适、而已忘却
6、仕途功利的心志。三、(2014四川省乐山一中调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秋月宋程颢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5“白云红叶两悠悠”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加以分析。答:_ _ 解析:这首诗的尾句既可以当作实景来看,又可以去挖掘它的深层象征意义,虚实结合非常突出。从另一方面看,这句诗又是作者借景来抒发闲适的心境的句子。答案:运用了虚实结合和借景抒情的手法。从实景角度看,写了夜晚看到的云之洁白和枫叶之红艳;从虚的角度看,具有象征意义,写出了“白云”的浮游和 “红叶”的飘逸,借助景物,表现了诗人悠闲清静的心境。6.有评者说,全诗无一笔写月,而处处见月,正如
7、司空图所说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你是否同意?请结合全诗简要说明。答:_ _ 解析:解答此题,要分析四句诗的意境,从中找出月光的印痕。然后总结全诗,点出月光在诗中所起的作用。前两句因为有了月光,诗人才能看到夜色下的美景,后两句中作者产生的情感也只有通过在澄碧的月色中才能获得。答案:同意。前两句写清亮的溪水绕着翠绿的青山,澄碧的天空倒映于水中,两者呈现一色,正是因为有皎洁的月光,诗人才在秋夜中欣赏到水之清,感受到山之碧。诗的第三、四句写诗人在静观秋光月色之中而生的超尘脱俗、心旷神怡之感。全诗写景抒情朴素自然,所有景物和感受都是受到月光的笼罩,而全诗不着一月字,“尽得风流”。四、阅读下面的宋诗,
8、然后回答问题。送陆务观福建提仓韩元吉觥船相对百分空,京口追随似梦中。落纸云烟君似旧,盈巾霜雪我成翁。春来茗叶还争白,腊尽梅梢尽放红。领略溪山须妙语,小迂旌节上凌风。【注】韩元吉,宋南渡后寓居上饶(今属江西),官至吏部尚书。觥船,此处指载酒船以觥引酒。落纸云烟:指文章写得好。凌风,指凌风亭。7.本诗的颔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_ 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解答此题,要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更要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用这种手法,总结这种手法的作用。从“君似旧”与“我成翁”来看,这里明显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作者借此生发感慨,慨叹人生易逝、功业难酬的郁闷之情。答案:对比
9、,诗人将自己与陆游对比。前句称誉陆游,挥毫染翰,满纸云烟,和往日一样。后句感叹自己,此刻已满头霜雪,未能多为国家效劳。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的感叹。8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答:_ _ 解析:首联中的“百分空”“似梦中”,颔联中的“我成翁”,都可以看到诗人的感叹。尽管年华易老、百事成空,但诗人在颈联中却表达出旷达乐观的情怀。答题时,要从诗歌的整体出发,来分析作者情感的复杂性。答案:表达诗人百事成空、年华老去的无奈,以及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前两联“空”“梦”“翁”中有诗人百事成空的感叹,壮志未酬但年华老去的无奈。第三联借景抒情,春茶的白与腊梅的红交映,深见作者不只为别情牵挂的旷达胸怀。最
10、后一联诗人希望友人能在美景中旅程愉悦。五、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西江月题溧阳三塔寺注宋张孝祥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注】三塔寺:在今江苏溧阳县三塔湖,寺内有寒光亭。9结合全词,说说“又”字包含了词人哪些情感。答:_ 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及思想感情。对“又”字的理解,要放在整首词的大背景里面。“又是三年”一言其快,二言其对“湖边春色”的怀念,三言再次到来的喜悦。从“世路如今已惯”一句,又表现出对自己人生际遇的慨叹。答案:对时光流逝的叹惜;对个人历经坎坷的感慨;对湖边春色的怀恋;
11、再次来此的欣喜。10这首词描写“春色”手法多样,试作简要赏析。答:_ 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答题时,要先用一两个词语准确指出运用了何种手法,然后结合相关语句阐释作者是怎样运用这种手法的,最后,看看这种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案:运用拟人写春风杨柳:东风似乎有意,轻轻吹拂,送我渡过湖波;杨柳似乎含情,微微摆动,丝丝擦着我面。词人不说船乘风势,人触柳丝,而说风助船行,柳拂人面,正是注情于物的拟人写法,从而创造出一个物我合一、通体和谐的艺术境界。运用比喻写湖水:寒光亭下一碧万顷,犹如辽阔无际的蓝天;在这明丽如画的水天之间,一群沙鸥展翅飞起,自由翱翔。一静一动,动静结合;有点有面,点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57617.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22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6单元 习作上课课件 新人教版.pp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