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西门豹治邺》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西门豹治邺
- 资源描述:
-
1、26 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1. 会认“豹、娶、媳”等 12 个生字,会写“豹、派、娶”等 15 个生字,正确读写“管理、人烟、媳妇”等词语。理解“田地荒芜、提心吊胆、磕头求饶、开凿”等词语。2. 在朗读中体会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的妙处,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智慧。3. 理清课文顺序,了解这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4. 感受故事魅力,学习复述故事。重点1. 体会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的妙处。2. 理清课文顺序,了解这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难点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言行,感受人物智慧。1. 字词教学本课要求会写“豹、派、娶”等 15 个生字,其中左右结构的字有 12 个,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经验,不需
2、要一个个分析。我采取一种有区别、有重点的方式,对一部分关键字、容易写错与忽视的字重点关注,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这些生字。“灌”是左右结构,不能写成上下结构;“娶”是上下结构, 不能写成左右结构。鼓励学生利用已有的识字经验,采用猜谜语、加一加等方法自主识字,提升学生的识字能力。2. 阅读理解阅读时,首先要理清课文脉络。西门豹治邺的事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调查、除害、开渠。如 果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可分为:故事发生(邺县田园荒芜、人烟稀少)故事发展(调查原因、掌握证据)故事高潮(严办首犯、为民除害)故事结局(兴修水利、改变面貌)。课文运用大量人物对话展开情节,表现人物形象。因此,分析、体会人物对话是
3、理解课文、把握主要内容的重要途径。3. 表达运用课文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先写调查,接着写为民除害,最后写兴修水利,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很有条理。我们在写作时,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着重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等,如本文中通过写西门豹的语言,体现了西门豹的机智、冷静。1. 预习提纲(1) 搜集西门豹的相关资料,了解西门豹。(2) 初读课文,自学会认字和会写字,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3) 再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 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 课时第 1 课时课时目标1. 会认“豹、娶、媳”等 12 个生字,会写“豹、派、娶”等 15 个生字
4、,重点指导书写“豹、派”。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 理清课文脉络,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一、导入新课1. 教师谈话:你们一定都听过“司马光砸缸”“三顾茅庐”的故事吧,故事中的司马光和诸葛亮的姓“司马、诸葛”都是复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中的主人公西门豹的姓“西门”也是复姓。(板书课题)2. 学生齐读课题,引导质疑:读课题,你会产生什么疑问呢?预设:西门豹是谁?他是干什么的?课文写了他的哪些事?“邺”是一个地名吗? 3.教师引导介绍西门豹。课件出示:西门豹:复姓西门,名豹。战国时期魏国人,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水利家。去管理邺县时,他曾破除当地“河神娶媳妇”的陋习,并开凿水渠,引漳水灌溉
5、,改良土壤,发展农业生产,深受百姓爱 戴。设计意图: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学生已经知道的几个复姓来了解西门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领学生快速进入课文。二、自主认读、书写生字教师导入:要想学好课文,必须要把“拦路虎”生字给清除掉,本课生字词较多,同学们先自主识字,看谁是“识字能手”。1. 读音指导。正音:“绅”的读音是 shn,不要读成 shn;“凿”的读音是 zo,不要读成 zu;“溉”的读音是i,不要读成 ki。2. 分析字形结构,记忆生字。浮:是左右结构,不要写成上下结构。饶:右边不要多点儿,可以与形近字比较记住它,如:绕、晓等。3. 学生仔细观察课本中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布局,在田
6、字格里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并随时提醒学生写字姿势,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4. 优秀作品展。开展“我是小小书法家”活动。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生字,教师投影学生的生字,大家相互评价。设计意图: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每节课的写字教学不容忽视,让学生关注生字的布局、笔画等,旨在培养学生发现美、审视美、创造美的能力。三、整体感知课文1.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整体感知。(1) 教师谈话:我们现在学习的这篇文章是一个历史故事。文中介绍了西门豹做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对百姓有何好处?带着问题读课文。预设:战国时期,西门豹去管理邺县,看到田地荒芜,调查后,采用将计就计的办法,惩治巫婆和官绅,
7、兴修水利,庄稼年年获得好收成。(2)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的?西门豹先做了什么?接着做了什么?最后又做了什么?预设: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西门豹先进行调查研究,接着将计就计惩治巫婆官绅,最后兴修水利。2. 再读课文,试着根据前面的问题提示把课文分成三部分。课件出示:第一部分(第 19 自然段):摸清底细。(调查) 第二部分(第 1015 自然段):破除迷信。(除害)第三部分(第 16 自然段):兴修水利。(开渠)3. 理清课文的脉络,哪位同学能试着用连贯的几句话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课件出示:课文内容:本文讲述了战国时期,西门豹管理邺县这个地
8、方时,通过调查,了解到那里的官绅和巫婆勾结在一起危害百姓,便施计破除迷信,大力兴修水利,使邺县繁荣起来的故事。师:概括课文的内容有很多方法。方法一是从事情的六要素入手,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即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方法二是从形式上来说,可以运用“什么人干什么事,结果怎么样”的句式来说。设计意图:让学生熟读课文,在读文中了解课文写作顺序,整体感知课文,为后面教学目标的完成奠定基础。第 2 课时课时目标1. 研读第 1015 自然段,抓住西门豹三次说的话,体会西门豹惩治恶人的巧妙之处,进行说的训练和展开想象写人们的议论的表达训练。2. 能按顺序运用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复述课文。3. 借助
9、表格开展自主探究式学习,理解、感悟、体验,培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概括、转换语言的能力。一、回顾故事,理清脉络1. 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历史人物,他的名字叫西门豹。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西门豹的故事。(课件出示词语)请同学们读读这些词语,谁能根据这些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课件出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巫婆官绅骗钱害人提心吊胆面如土色发动百姓开凿渠道(指名学生说一说课文主要内容)2.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西门豹初到邺这个地方,看到的景象是田地荒芜,人烟稀少,面对这样的景象,他立即展开了调查,那调查的结果是什么呢?他是怎样解决问题的呢?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到故事当中去寻找答案吧。设计
10、意图:通过四字词语的复习、说话,学生在复习词语的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可谓一举多得。本部分的设计,简洁明快,直入主题,重点关注人物在故事中的所作所为,进一步体会西门豹的机智。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摸清底细1. 自读课文第 19 自然段,想一想:西门豹到了邺这个地方,看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他是怎么开展调查的?他通过调查了解到了什么?课件出示表格,学生分小组讨论,读出相关语句,完成表格的填写。问了什么老大爷的回答为什么这儿田地荒芜,人烟稀少?河神娶媳妇给闹的。这话是谁说的?巫婆说的。新娘是哪儿来的?穷人家的女孩儿。漳河发过大水没有呢?没有发过。倒是夏天雨水少,年年干旱。2. 课文第 9 自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22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专题十三 图表解析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