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3.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观潮 部编人教版 四年级 语文 上册 精品 教案 教学 设计 小学 优秀 公开
- 资源描述:
-
1、课题观潮课型讲读课文授课时间2 课时教学目标1. 认识“盐、屹”等 12 个生字,会写“潮、据”等 15 个字。理解“笼罩、人声鼎沸、水天相接、横贯”等词语。2.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4 自然段。3. 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4. 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感受钱塘潮来时的神奇壮观,能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教学难点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怎样既生动又有层次地描述钱塘江大潮雄奇景象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正确拼读 12 个会认字,书写 15 个会写字,理解“笼罩、人声鼎沸、水天相接横贯”等词语
2、。2. 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分钟一、吟诵古诗,导入新课1.同学们,古代诗人王在晋曾经在望江台中写道: “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水自天来。”唐代大诗人刘禹锡也曾经写道:“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的脚步去钱塘江观潮。(课【设计意图:古诗的引入,可以让学生了解古人赞美钱塘江大潮的诗句,知道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自观潮教学设计、件出示 2)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观潮)古以来就被人们称颂, 同时,为学生营造出了一种浓郁的学习语文的氛围,让孩子们能够在一点一滴中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新课教学(分钟二、初读课文,自学字
3、词。1. 读后释题课题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潮”指什么地方的潮水?(观:观看。潮:指钱塘江大潮。观潮: 观赏钱塘江大潮。)(课件出示 3)2. 交流自学字词的情况。教师检查、指导。(1)教师用生字卡片检查“盐、屹、昂、顿、鼎、沸、贯、浩、崩、震、霎、余”的读音,并组词语。(课件出示 4)字音难点:“崩”在本课读(bn),避免读成(p)n),“震”“霎”为翘舌音,注意读准确。(2)书写“潮、据、堤、阔、盼、滚、顿、逐、渐、堵、犹、崩、震、霎、余” (课件出示 5)字形难点:“堤”的偏旁是提土旁,“震”的上半部不要错写成“雨”。理解词义。(课件出示 6、7、8)天下奇观:奇观、奇异、少见而又壮
4、观景象。本课是指钱塘江大潮是世界上少见的壮观的景象。横卧:横躺着。原是表示人的动作的词语,课文里用【设计意图: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去开展教师指导,能及时发现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有重点地进行指导,能更有效地巩固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来描述钱塘江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样子,这里把钱塘江比作人。水天相接:水和天连接在一起。形容水域广阔。横贯:横着通过去。课文里是说大潮滚滚而来,横着漫过整个江面。浩浩荡荡:课文里是讲大潮滚滚而来,水势很大的样子。山崩地裂:“崩”是倒塌。“裂”是裂开。真正的“山崩地裂”多半发生在强烈地震的时候,用来形容很响时, 便带有夸张的意味。人声鼎沸:形容许多人在一起大声讲话,声音喧闹,
5、像开了锅一样。若隐若现:若,好像,仿佛。隐:藏起来,看不见。现,表露在外面,使人可以看见。本课指几座小山在云雾中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又看不清。余波:本课指潮头过去后,剩下的波浪。漫天卷地:本课指远远看去,潮水像连着天地卷滚过来。形容声势大,来势猛。风号浪吼:狂风在号叫,波浪在怒吼。形容风浪大, 叫声响。三、再读课文,理清段落。1. 先按自然段阅读,弄清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按“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后”划分段落层次。2. 请按作者观潮的过程给课文分段:(课件出示 9)第一段(第 1 自然段):概括介绍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第二段(第 2 自然段):潮来之前,作者观潮的时间地点及观潮人
6、的心情。第三段(第 3、4 自然段):潮来之时,作者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第四段(第 5 自然段):潮过之后江面上的情景。全文也可分为两段。(课件出示 10)第一段(第 1 自然段):写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第二段(第 25 自然段):写观潮的经过。、【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观潮的过程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大意,可以使学生了解作者的观察顺序,掌握课文的整体脉络。同时, 提供两种分段方法,提倡学生对课文的多元化理解。】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分钟四、合作交流,反馈检查。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2朗读课文。3继续搜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设计意图:通过搜集资料,是学生对钱塘江大潮有了更深的了解。】课堂
7、作业新设计(课件出示 11)一、在带点字的正确读音后面画“”。霎时(shs) 屹立(q y) 人声鼎沸(dntn)二、看拼音写汉字。chotuzh jindn shkiku()()()()三、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到句中的括号里。宽阔辽阔1.我家门前有一条()的街道。2.我们的国家地域(),物产丰富。平静宁静3.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4.海滨的夜色多么(),多么美丽!【答案】一、shydn二、潮头逐渐顿时开阔三、1.宽阔2.辽阔3.平静4.宁静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重点学习课文第 3、4 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意思,体会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与壮观,指导背诵。2.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品读
8、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分钟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1.出示词语:(课件出示 13)横贯江面浩浩荡荡山崩地裂漫天卷地【设计意图:课件中播放潮来时的声音,霎时屹立昂首东望人声鼎沸教师:这些词语是描写钱塘江大潮来临场面的成语,让我们根据它们想象一下画面吧!2播放课件中潮来时的声音(课件出示 14)教师:听!这是什么声音?你听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将学生带入到情景之中,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调动起了学生的阅读期待。】新课教学()分钟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 那么潮来之前又是什么景象呢?(板书:潮来前:风平浪静 人山人海)(学习第 2 自
9、然段段,体会:平静、人山人海)2. 深入学习课文 3、4 自然段,感受钱塘江大潮(1) 教师:潮来时的壮观景象,课文中也有描写,现在请你认真默读课文 3、4 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把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写具体的?可以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感受深的语句,还可以在旁边做批注。(学生边默读,边画批)(2) 小组内交流,边读边想象,把你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3) 全班交流,深入体会。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以下内容: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 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设
10、计意图:通过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课件出示 15)教师指导:闷雷的响声是怎么样的?(低沉的) “轰隆隆”这个响声,作者用哪个词来形容?(闷雷滚动)指导读好这句话。重点体会:人声鼎沸教师:怎么沸腾的,能表演一下吗?学生表演:跳着叫着,挥手喊着:潮来了,潮来了教师:刚才的场面可以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人声鼎沸,人们说话的声音就好像开了锅的水一样。(课件出示 16)教师总结:潮来时的声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从课文中找出来吧!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板书:声音: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课件出示 17) 理解“水天相接”的意思(看图片指出位置)。看到白线出现时,人群有什么反应?这个
11、场面可以用哪个词来形容?(人声鼎沸)指导朗读。(课件出示 18)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重点体会:横贯江面、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水墙,同学们,这时你们的心情怎么样?指导朗读:带着激动的感情读。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潮来临时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的心情,受到感染和熏陶,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入了文本当中,实现了与文本的深层次的对话。】,【设计意图:通过句子的对比,让学生充分地品味课文中的精彩语言,感受课文中的精彩描写,从而获得更读到这儿,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面对这么壮观的潮水,你还有什么样的心情?吃惊、惊喜体会两丈多高
12、的水墙,引入范仲淹的诗句: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课件出示 19)比较句子(课件出示 20)浪潮越来越近,犹如白色战马飞奔而来。B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C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小组讨论:体会潮来时声音之大,形态之壮观。)(板书:形状:一条白线白色城墙白色战马)指导朗读:多精彩的语句呀!我们来比赛,看谁把雄伟的气势给读出来了。要读出潮水越来越有气势的样子。个人准备后指名读,评价后小组赛读,最后齐读(4)引入文字资料:钱塘江大潮来临时,另外一位作家这样写到:(课件出示 21)潮头已经带着雷鸣般的声响铺天盖地的来到眼前,后浪推着前浪,前
13、浪引着后浪,浪拍着云,云吞着浪,云和浪绞成一团,水和天相撞在半空,好象千万头雪狮踏江怒吼,乱蹦乱跳,撕咬格斗你撞我,我撞你,一起化为水烟细沫,付之流水,波涛连天,好深层次的体验,并且在不断地朗读比较中,把课文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从而把语言文字的训练真正地落到实处。】。,【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阅读其他作家对潮来临时的文字,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可以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设计意图:播放视频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让每一位学生象要和九天银河相汇,大浪淘沙,好象要淘尽人间的污染,潮水腾跃,好象要居高临下,俯瞰风云变幻的世界。(自己读,并说说体会到了什么?)(5)
14、播放视频。(课件出示 22)(快看,钱塘江大潮来了!)你有什么新的感受?假如你是一个游人,你会怎样赞叹?教师:同学们,请闭上眼睛想:成千上万的游人来到钱塘江观潮,这观潮的人山人海当中有老人,有小孩,有中国人,有外国人,有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有国家元首,有胆大的人,有胆小的人,有走遍世界的旅游者,也有很少到外面的乡下老奶奶,他们看到了这伟大的钱江潮,会发出怎样的赞叹?(教师随机采访学生)(6) 教师:是啊,不论是谁,当看到了钱江潮的壮观景象后,无不发出赞叹。请你把自己的感受送入课文之中再来读一读。(7) 同学们,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潮来时的情景的呢?(板书:顺序:远近)3潮过后,还能称作是奇观吗?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20届语文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课件:学案12 细赏突破分析结构、鉴赏语言题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