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同步课件: 活动性学习专题 鲁人版必修5.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创新设计 创新设计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同步课件: 活动性学习专题 鲁人版必修5 创新 设计 2013 2014 学年 语文 同步 课件 活动性 学习 专题 鲁人版 必修
- 资源描述:
-
1、感受古代汉语的文化意蕴初步感悟(一课时)汉字与传统文化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它们在历史的长河中并行流淌着。与传统文化相比,汉字具有历史的恒久性。历史上有不少文化现象或文化产品、社会习俗以及文化观念、价值取向,早已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或消失,或消退,但它们的“身影”却依然保存在汉字中。活动性学习专题汉字是传统文化的一块“活化石”,汉字本身是一种文化现象。汉字的取向深深地植根于中国文化这片广袤的土壤之中。汉字里贮藏着诸多古代的文化信息、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因此,透视汉字的构建可以揭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奥秘,利用其多维文化价值取向,了解先祖,认识自己,服务当代,以利后人。一、制作古代汉语语言卡片参阅“活动
2、资源”中的漫谈古汉语的语音、语法和词汇,从学过的文言文中,查找汉字、语音、语汇、语法等方面常见的古代汉语语言现象,如文字通假、古音异读、词义演变等,并制成古代汉语语言卡片,在班内交流。二、编撰古代汉语学习手册根据制作的古代汉语语言卡片,参考下面的编写示例,编撰古代汉语学习手册,梳理中学学过的古代汉语知识,合作探究古代汉语的基本规律。1成立古代汉语学习手册编委会,将全班划分为几个编写组,查阅并参考汉语工具书设计编写体例。2查阅课本、工具书,分组编撰自己分担的内容,形成初稿,然后交换审阅、修改。3编委会审订各小组稿件,编写检索总目录和序、跋,汇编成古代汉语学习手册。三、撰写古代汉语文化小论文在已编
3、制的语言卡片和学习手册的基础上,参阅“活动资源”中的女为人之初古代汉语与中国文化,完成以下活动:1选择古代汉语语音、文字、词汇或语法的某个方面,如某个部首与汉字字义,某个词语、成语或典故的故事,古代汉语体现的尊卑观念等,考查其中的文化内涵,并作好笔记。2整理考察笔记,撰写一篇古代汉语文化小论文,在班内展评。漫谈古汉语的语音、语法和词汇1作者王力,北京大学中文系一级教授,中国现代语言学奠基人之一,杰出的语言学家、教育家、翻译家、散文家和诗人。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2赏析本文是王力先生在苏州铁道师范学院的一篇讲演稿。因为是一篇讲演稿,所以呈现出两大特点:一是内容通俗易懂;二是口语化。这
4、篇讲演稿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古代汉语语音、语法和词汇等方面常见的语言现象。首先是结合两首古诗的押韵与不押韵,形象地说明“语音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着”,所以“学习古代汉语总要有一些古音的基本知识”。其次,在语法方面,讲演稿重点结合实例分析了古代汉语中的“之”字句、“其”字句的特点及其异同,从而说明“有些语法现象好像古今是一样的,其实不一样”,因而,“研究古代语法,不能用翻译的方法”。最后,在词汇方面,讲演稿以“再”“稍”等词语为例,说明“学习古代汉语,就是要准确地掌握古代汉语的词义”。一个词,在古代汉语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中的意义是不相同的,不能用现代汉语的词义去解释古代汉语的词义。古代
5、汉语与中国文化1作者鲁宝元,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本文选自鲁教授所著汉语与中国文化一书。2赏析第 一 部 分,“道 是 无 晴(情)却 有 晴(情)谐音与文学艺术”,由众所周知的刘禹锡的竹枝词,引出汉语文化中耐人寻味的谐音艺术,然后例析中国古代诗歌、通俗文学和近代的相声等领域利用谐音手段创作而取得的特殊艺术效果,从而说明“汉语谐音字多这一特点真是给文学艺术的创作提供了广阔的天地”这一普遍的语言文化现象。第二部分,“须眉与裙钗汉语别称词的文化义”,则从红楼梦创作者感叹“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入手,自然引出古代汉语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汉语中的大量别称词都有其特定的文化义。紧接着作者不厌其烦地列举
6、了表示年龄的“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和“及笄”“弱冠”“花甲”“古稀”等别称词,还有古代汉语中对文人的别称如“儒冠”“骚人”“墨客”等别称词,以及对小偷的别称“梁上君子”等;并且结合以上别称词的来历,对它们的文化内涵进行了简洁明了的探源性分析。第 三 部 分,“汉 语 诗 文 中 的 对 句 艺 术 汉语表达的对称美”,由“世上万物大都是由对称的两个方面构成的”这一普遍规律,引出古人对对称美的认识和重视,进而引出古代汉语中的对句艺术。对于古代汉语中的对句艺术的阐释,作者先是引用论语老子陋室铭中的对句,形象地说明“古人说话写文章常用对句”的现象;然后又引用诗经和唐诗中的名句并进行详细分
7、析,从而揭示了“古代诗歌也很早就使用对句”的现象。结尾一段更明确地指出:“中国古代诗文多用对句,与中国人喜欢对称美这种审美意识有关,同时汉语汉字本身的特有的性质为对句的使用提供了方便的条件,因此形成了汉语诗文的这种独有的艺术特点。”收集资料(二课时)提示(1)网上收集(2)到图书室、阅览室查阅关于古代汉语的一些书籍参考书目(1)王力古代汉语(2)汉字识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3)汉语与中国文化(华语教学出版社2002年版)(4)吕叔湘语文常谈(5)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落实活动(三课时)一、制作卡片参阅“活动资源”中的漫谈古汉语的语音、语法和词汇,从学过
8、的文言文中,查找汉字、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常见的古代汉语语言现象,如文字通假、古音异读、词义演变等,并制成古代汉语语言卡片,在班内交流。经过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和一年的高中学习,同学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代汉语素养。本活动的设计,就是使每个同学在自己已有古代汉语知识文化积累的基础上,通过阅读活动资源,全面感受古代汉语语言现象,进行分类整理,制作语言卡片,从而使同学们对古代汉语的语言面貌形成一个比较清晰的整体认识,激发同学们对古代汉语的探究兴趣,促进学生古代汉语素养的进一步提高。文字通假举例文 句通假字本 字字 义无以,则王乎以已中止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枝肢肢体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惛昏糊涂字词古 义
9、今 义演变类型江长江泛指一切江水词义扩大臭泛指一切气味只指难闻的气味词义缩小牺牲 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为正义事业而献出生命 词义转移词义演变举例二、编制手册实词举例虚词举例常见文言虚词用法归类三、撰写论文论文要求:抓住一个角度;材料要丰富;观点要新颖;字数不限。【例文1】古汉语中的礼貌称呼在现代汉语里,人称代词“您(nn)”是一种礼貌的称呼。在古代汉语里,由于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关系,礼貌的称呼规定得很严,而且比现代汉语里的礼貌称呼多得多。第一人称用谦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用敬称。现在分别加以叙述。1第一人称,第一人称就是说话人自称。在古代汉语里,第一人称代词“吾”“我”“余”“予”等。但是,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58640.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18年秋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江西专版)习题课件:4一着惊海天 (共23张PPT).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