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8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 九年级 上册 语文 第三 单元 达标 测试 答案 解析
- 资源描述:
-
1、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一、基础(24分)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1)故_,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人有悲欢离合,_,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3)斯是陋室,_。_,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4)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动静结合来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_,_。(5)将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默写完整。_,_。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_?_。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1)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sy()的喉咙歌唱。(2)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是xid()
2、职业之神圣。(3)yditinjio(),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4)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dnrnwcn()。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1)无论脚步走多远,在人的脑海中,只有故乡的味道,熟悉而又_,它就像一个味觉定位系统,永远牵系着记忆深处的故乡。(2)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进而涵养和凝聚共图民族振兴的伟大精神力量,这是_优秀传统文化的本意所在。(3)书法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风格各异的作品,或古朴,或隽秀,或雄浑,或飘逸,将书法艺术之美表现得_。A稳固传扬淋漓尽致 B顽固传扬惟妙惟肖C稳固弘扬惟妙惟肖
3、D顽固弘扬淋漓尽致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执法人员近日加大了对上市蔬菜抽样检测,以防止不合格农产品出现在百姓的餐桌上,确保舌尖上的安全。(“检测”后面应加上“的力度”)B为了防止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件,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了安全措施。(去掉“防止”或“不”)C我永远不会忘记老师耐心细致地纠正并指出我考试中的问题的情景。(删掉“的情景”)D短短几天之内,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最新修正版已迅速出现在各大书店最显眼位置,新一轮宪法学习潮火热。(“火热”后加“兴起”)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答。(4分)日前,中国诗词大会同名图书与读者见面,该书由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的文字脚本整理润
4、色而成。新书中国诗词大会(上下)由中央电视台热播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官方独家授权出版。董卿也邀请读者一起加入这场诗词狂欢,她说:“一千两百多年前的诗句,今天读来依然让你荡气回肠,让我们感受到震动古今的气势和力量,这就是中国古诗词的魅力。我们将开启诗词之旅,去重温那些历久弥新的经典诗句。这样的温故知新,可以拂去我们记忆的灰尘,而古代文人的智慧,也同样能够点亮我们今天的生活。”(1)用一句话概括上述材料的主要内容。(30字以内,标点符号计数)(2分)(2)请依据对联常识以及你学习古典诗词的感受,将下面六个短语组成一副对联。(2分)读好诗耳畔眼前品佳作山明水秀燕语莺啼上联:_下联:_二、阅读(46分)(
5、一)(10分)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
6、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1)非丝非竹()(2)觥筹交错()(3)树林阴翳()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
7、也。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全文的核心命题,为写景抒情定下了基调。B第4段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以“禽鸟之乐”衬“游人之乐”,又以“太守之乐”衬“游人之乐”。C全文在写作上以“乐”为主线,前后呼应,结构严谨。D本文表现了作者游览山水的乐趣及与民同乐的情怀。(二)(9分)太宗初即位,中书令房玄龄奏言:“秦府旧左右未得官者,共怨前宫及齐府左右处分之先己。”太宗曰:“古称至公者,盖谓平恕无私。丹朱、商均,子也,而尧、舜废之。管叔、蔡叔,兄弟也,而周公诛之。故知君人者,以天下为公,无私于物。朕与公等,衣食出于百姓,百姓人力已奉于上,而上恩未被于
8、下。今所以择贤才者,盖为求安百姓也。用人但问堪否,岂以新故异情?凡一面尚自相亲况旧人而顿忘也才若不堪亦岂以旧人而先用?今不问其能不能,而直言其怨嗟,岂是至公之道耶?”(节选自贞观政要,有改动)注 处分:安排职务。君:统治,主宰。被:遍及。堪:胜任。9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秦府旧左右未得官者 便得一山B故知君人者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C朕与公等 天与云与山与水D百姓人力已奉于上 惧其不已也10请用三条“/”为文中画线句子断句。(3分)凡 一 面 尚 自 相 亲 况 旧 人 而 顿 忘 也 才 若 不 堪 亦 岂 以 旧 人 而 先 用11太宗认为用人的“至公之道”是什么
9、?对此你有什么看法?(3分)(三)(10分)盐促进了华夏民族的形成杨孝文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炎、黄两个部落是在阪泉之战后才整合到一起的。从此,中国大地上的大小部落走向联合统一。史学家钱穆和张其昀谈到炎黄血战的原因时,都认为这场战争实因食盐这一极为重要的民生与战略物资而起。此后,盐在中华文明的进程中,一直占据着无可取代的地位。尧、舜、禹先后成为统一华夏的帝王后,不约而同地选择在盐池附近的平阳、蒲坂、安邑筑城,史称“尧都”“舜都”“禹都”。尧、舜、禹为何要在这些地方筑城?正是出于保卫盐池的考虑。盐给华夏民族带来前行力量的同时,也带来了丰厚的财富,所以尧、舜、禹三帝对盐充满了感恩之情。舜帝曾创作了一
10、首南风,诗化了盐对百姓和国家的重要性。春秋战国长达550年的历史进程中,盐再一次成为国家与民族整合的无形推手。这一时期“盐政”概念定型,“盐业官营”这一日后的专营制度出现并被迅速推广,产盐各国因此而获暴利,为日后的兼并积聚了雄厚的战争本钱,先秦各诸侯国因国力变化而重新洗牌。在盐与税收捆绑到一起后,盐更成为左右诸侯国兼并战争走向的隐性力量。因盐税暴富而强大的,除了西部的晋国外,还有东方的齐国和燕国。这些重要的产盐国,财富积聚,国力大增,很快在诸侯战争中占得上风。对盐觊觎最迫切的是秦国。“商鞅变法”后,秦国迅速夺取了山西境内的“安邑盐池”,开始池盐大生产。食盐专营,开征盐税,为进一步征战奠定了物质
11、基础。有了盐的秦国逐渐强大起来,最终灭了六国,统一华夏,真可谓“得盐者得天下”。汉武帝时国力强盛,但长期对抗北方匈奴的边境战争,耗空了国库。于是,汉武帝下令施行盐铁专卖,将这两种物资的买卖权收归国有,以保证战争和国防军费。唐朝中叶后,国库空虚,朝廷便强行加价卖盐,增加财税。每斗盐一下子由10钱涨到110钱。为此,历朝历代都禁止私人售盐。汉武帝的“禁私令”规定,私贩食盐一旦被发现,要将犯人的左脚大拇指砍掉。五代时的后唐也有相应的惩治措施:贩私盐“五斤以上,买卖人各决臀杖二十,处死”。明清时期,官府“禁售私盐”空前严格,几乎与现代禁毒一样严厉。但由于暴利的驱使和生活所迫,私盐贩卖历代不绝,而且因盐
12、而起的社会事件层出不穷。如唐末,贩私盐出身的王仙芝、黄巢,率先起义;再如元末,盐户出身的张士诚带领盐民揭竿而起由此可见,盐与江山社稷息息相关。1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尧、舜、禹先后成为统一华夏的帝王后,不约而同地选择在盐池附近的平阳、蒲坂、安邑筑城。B春秋战国时期“盐政”概念定型,“盐业官营”这一日后的专营制度出现并被迅速推广。C秦国夺取了山西境内的“安邑盐池”之后,进行了“商鞅变法”,开始食盐专营,开征盐税。D唐朝中叶后,国库空虚,朝廷便强行加价卖盐,增加财税。13下面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段引史记和史学家的论述,引出了本文说明的对象盐
13、。B第两段介绍“盐政”,说明盐进一步促进了国家与民族的整合。C第段介绍历代对私人售盐的严厉惩治措施,其目的是说明盐私售的巨大危害。D本文主要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各种史实为例,使说明更具体、更可信。14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4分)(四)(17分)唯有垂杨管别离李修文病房里的岳老师和那个小病号互不相识。他们一个是一所小学的语文老师,但那所小学已经关闭多年,岳老师事实上好多年没当老师了;一个是只有七岁的小男孩,三岁就生了骨病,自此便在父母带领下到处求医,学校,他一天都没踏足过。在病房里,他们首先是病人,其次,他们竟然变作老师和学生。四十多岁的岳老师,早已被疾病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