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冠之路》福建专用201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5 文化经典阅读课件(1)(新人教版).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7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夺冠之路 夺冠之路福建专用201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化经典阅读课件1新人教版 夺冠 福建 专用 2012 高考 语文 一轮 复习 文化 经典 阅读 课件 新人
- 资源描述:
-
1、第五章 文化经典阅读(1)12011年福建省考试说明有关表述学习中国古代文化经典是传承中华文化优良传统的重要途径,为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考查不能偏难偏专,要注重对文化经典阅读材料内容的理解。要求能够从阅读材料中筛选出作者自己的看法,并进行分析和概括。对古代文化经典阅读材料内容的理解,用单项选择题的方式考查,其选择项具有提示和导读功能,降低文化经典文本阅读的难度,帮助学生理解原文,能力层级为B;对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概括和评价,用简答题的方式考查,能力层级为D。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建议阅读的中国古代文化经典:论语孟子庄子。(庄子不列入本年度考试范围)2考试要求解读(1)“传承
2、”二字决定考试阅读材料的取舍阅读古代文化经典,通常需要“批判继承”,考试说明只要求“传承”,并不涉及“批判”,而“传承”的应该主要是经历史验证并对当下依然有积极的、正面的人文价值的部分。就是说阅读材料不会有迂腐的、不合时宜的内容。(2)“不能偏难偏专”六字决定考试阅读材料的难度难与专,是一个相对概念。考试选用的文本材料应该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大体能够掌握的,否则就是“偏难偏专”。就是说阅读材料的难度,会是相对“浅易”的。对合格的高中毕业生而言,考试选用的阅读材料如果客观上“偏难偏专”,命题者会使用命题技术让它显得相对浅易,增加注释,例如用单选题中正确选项给出提示等。3命题方向从考查取向来看,主要
3、是考查对论语和孟子思想精华的理解和继承。从材料选择来看,字数一般在50到120之间;可以是一个独立选段,也可以是一组思想有关联的语段的组合;字词难懂的可以有简明的注解。从阅读和考试难度来看,偏难的材料、有学术争议的材料会回避掉,过深过专的设问不会再出现。从试题结构来看,选择题在前,简答题在后,有利于考生解答。(2010福建)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论语述而)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之,乐取于人以为善。”(孟子公孙丑上)孔子说:“大概有这样一种人,可能他什么
4、都不懂却在那里凭空创造,我却没有这样做过。多听,选择其中好的来学习;多看,然后记在心里。”孟子说:“子路,别人指出他的过错,他就高兴。禹,听到善言,就拜谢。伟大的舜又超过了他们,好品德愿和别人共有,舍弃自己的不足,学习他人的长处,乐于吸取别人的优点来修养自己的品德。”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要想事业有成,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就必须勤奋学习,多闻多见,掌握丰富的知识。B儒家认为,一个人在实际生活中,不仅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而且要对批评者心怀感激。C孟子引用子路、禹、舜的事迹,目的就是劝诫人们要勇于检讨自己的缺点,发现别人的优点。D历史上一些有识之士,不仅善于学习别人的优点
5、,而且为求同存异,往往保留自己的观点。D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选文来自论语孟子。A项,立足于论语选段设题,考查对关键字词“多闻”“多见”“识”的理解,正确;B项,立足于孟子选段设题,是对选段文本的引申,结合关键字“喜”“拜”“乐”可知理解正确,引申适度;C项,立足于孟子选段设题,主要考查对重要句子“乐取于人以为善”的理解,从而引申出孟子的思想观点和基本倾向,理解正确,引申适度;D项,一错是对关键字“舍”字理解错误。“舍”的意思是“舍弃、抛弃”,此处并无“保留”的意思;二错是选项中“为求同存异,往往保留自己的观点”与文本中的“舍己从之”等内容相矛盾,是对文本的“失度”引
6、申。2结合上面选段,谈谈你对“乐取于人以为善”这句话的看法。【参考答案】我们要谦虚好学,择善从之,完善自己,还要乐于在现实生活中行善,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意思对即可)本题考查考生对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概括和评价,能力层级为D。试题难度与往年高考题相比明显下降,试题内容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能够体现出考生的个性化阅读。考生在作答时既要结合选段,又要对选句有自己的理解。答题时,首先粗读文本,把握文意,分析、概括出两个选段的核心思想是“择优从善”;然后借助选择项的提示和导读,灵活化用材料,既要扣紧孔子所提出的多听多看,谦虚好学,还要结合孟子所提出的闻过则喜,择善从之的内容;最后对选句进行一定的阐释,
7、如:为什么要乐于吸取别人的优点来修养自己的品德(为了更好地推己及人);在现实生活中行善有何意义等等。(2009福建)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里仁)子曰:“德不孤,必有邻。”(里仁)【注】里:居。德:有德之人。邻:亲近。孔子说:“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选择跟没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孔子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会有思想一致的人与他相处。”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环境对人的道德修养有重要的影响,要谨慎选择。理想的居处应当是仁德之所。B近朱者赤,择“仁”而处,受到仁德者的熏陶,对自己仁德的养
8、成很有助益。C选择与仁德为邻,体现了一个人的智慧,如不这样,别人怎么知道你的仁呢?D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立,会有志趣相同的人来亲近他。C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的理解。C项“选择与仁德为邻”与“别人怎么知道你的仁呢?”有误,第一处的“仁德”应为“有仁德的人”,第二处的说法不对,“焉得知”说的是“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此处“知”通“智”,而不是“别人怎么知道你的仁呢”。两处错误均考查对选段中的重点词语的理解,一处考查的是“仁”的含义,二处考查的是“知”的含义。2孔子说:“无友不如己者。”(学而)意思是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请结合上面有关“择处”的选段,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60677.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创新设计》2015届高考语文(课标通用)二轮复习课件 第1章 增分突破4 表达得体两热点:得体修改和情境写作.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