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青海湟川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青海省 西宁市 城西区 青海 中学 2022 2023 学年 上学 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 资源描述:
-
1、绝密启用前2023届湟川中学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语 文本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感谢你们使我有机会就这个最重要的政治问题发表意见在军事技术已发展到目前状况的今天,加强国家军备以保证安全的想法,只是一个会带来灾难后果 的幻想。美国首先制成了原子弹,所以特别容易抱有这种幻想。看来多数人相信,美国最终可能在军事上取得决定性的优势。这样,任何潜在的敌人就会被震慑,而我们和全人类就可以得到大家所期望的安全了。我们近五年来一直信守的格言,简而言之,就是:不惜一切代价,通过得到军事力量
2、的优势以保证安全。美国与苏联之间的军备竞赛,最初只是作为一种防止战争的手段,现在已经带有歇斯底里的性质。 在保证安全的漂亮帷幕后面,双方都以狂热的速度改善大规模的破坏手段,在人们的眼里,制成氢弹似乎已是可能达到的目标。一旦达到这个目标,大气层的放射性污染以及由此导致地球上一切生命的灭绝,从技术角度而言或将成为可能。这种发展的可怕之处在于它已明显地成为不可遏止的趋势。第一步必然引出第二步。最后,越来越清楚地,必然招致全人类的普遍灭绝。人类自己走进的这条死胡同还有出路吗?我们所有人,特别是那些对美国和苏联的立场负责的人应该认识到:我们可能战胜外部的敌人,但却不可能消除由战争产生的那种精神状态。如果
3、每采取一项行动都考虑将来可能要发生冲突,那么要取得和平便是不可能的。因此, 一切政治行动的指导思想应该是:为了实现国与国之间的和平共存甚至真诚合作,我们能做些什么?首先要做到的是去除双方的恐惧和猜疑。郑重宣布废弃使用武力(不仅是废弃大规模的破坏手段),无疑是必要的。然而,只有同时成立一个超国家的司法和执行机构,使它有权决定直接关系到各国安全的问题,才 能有效地废弃使用武力。即使是各国发表共同宣言,保证忠诚地通力合作,使成立这样一个“权力有限的世界政府”得以实现,也会大为缓和战争发生的危险。总体来说, 一切人类和平合作的基础首先是相互信任,其次才是法庭和警察一类的机构。对于个人是这样,对于国家也
4、是这样。信任的基础是:取和予都要正直忠实。(摘编自阿尔伯特 爱因斯坦世界名人演讲录 原子能时代的和平)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美苏军备竞赛最终结果,可能是美国会取得决定性优势,这是多数人的看法(B. 如果想取得和平,就不能还没采取一项行动就先考虑将来可能要发生的冲突、C. 去除双方的恐惧和猜疑,成立超国家的司法和执行机构才可能实现和平共处。D. 人类和平的基础是信任,但法庭和警察一类的机构才是更强有力的可靠保障。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文章先破后立,首先批判错误观点,然后再表明自己的观点即提出中心论点。 B
5、. 文章基于对氢弹危害的清醒认识,认为郑重宣布废弃使用武力无疑是必要的。 C. 文章针对人类自己走进“死胡同”的现状,明确提出了几条具体的解决措施。D. 文章通过“就是”“应该认识到”“应该是”等肯定判断来强调自己的观点。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美苏特别容易抱有加强军备以保证国家安全这种会带来灾难性后果的幻想。B. 起初只是作为防止战争手段的美苏军备竞赛的性质后来有了趋向缓和的趋势。C. 大气层的放射性污染及由此导致地球上一切生命的灭绝是氢弹的最大危害。D. 所有人普遍认为,我们可能战胜外部敌人却不能消除战争产生的精神状态。(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3小
6、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新华社北京10月21日电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21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从1934年10月至 1936年10月,我们党领导红军,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胜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胜利 完成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斗争的新的伟大进军、 这一惊天动地的革命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巍峨 丰碑。习近平强调,历史是不断向前的,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
7、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今天,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长征 永远在路上。 (摘编自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在京隆重举行)材料二:我订了一个自修计划,每天到湖南省立图书馆去看书。我非常认真地执行,持之以恒。我这样度过 半年时间,我认为对我极有价值。每天早晨图书馆一开门我就进去。中午,只停下来买两块米糕吃。这就是我每天的午饭。我天天在图书馆读到关门才出来。在这段自修期间,我读了许多书,学习了世界地理和世界历史。我在那里第一次看到一幅世界地 图,怀着很大的兴趣研究了它。我读了亚当 斯密的原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和约翰 穆勒写的 一部关于伦
8、理学的书。我读了卢梭的著作,斯宾塞的逻辑和孟德斯鸠写的一本关于法律的书。我在认真研读俄、美、英、法等国历史地理的同时,也阅读诗歌、小说和古希腊的故事,我在长沙师范学校的几年,总共只用了一百六十块钱 面包括我许多次的报名费!在这笔钱 里,想必有三分之一花在报纸上,因为订阅费是每月一元。我常常在报摊买书、买杂志。我父亲责骂我 浪费。他说这是把钱挥霍在废纸上。可是我养成了读报的习惯。从一九一一年到一九二七年我上井冈 山为止,我从来没有中断过阅读北京、上海和湖南的日报。 (摘编自红星照耀中国)材料三:埃德加 斯诺所描写的这些“红小鬼”都是十一岁到十六岁之间的少年,来自中国各地。别看他们年纪不大,却有很
9、多人都是参加过长征,或是在长征途中加入到红军队伍的。“有同志们 和你在一起,行军是不苦的。如果要走一万里,我们就走一万里,如果要走二万里,我们就走二万里!”他们总是愉快而乐观,不管行军多么疲乏, 一碰到人问他们好不好,就异口同声地回答“好”!(摘编自长征的故事)材料四: 七律 长征 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材料五: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毛泽东年轻时喜欢读书看报,当年省吃俭用,在书摊买报纸、买杂志,被他父亲斥责为“浪费”,把钱挥霍在废纸上
10、。B.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惊天动地的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树起了一座丰碑。C. 我们的红军小战士年龄虽然不大,但他们都参加过长征,或在长征途中加入到红军队伍中,不是现在的同龄人所能比的。D. 长征从瑞金出发,过金沙江、大渡河,翻雪山,过草地,到达吴起镇,历时一年,历程两万五千里,是一次反围剿远征。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我们今天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B. 进入21世纪我们仍要发扬“长征精神”,长征永远在路上,不论我们的事业发展到哪一步,
11、不论我们取得多大成就。C. “红小鬼”来自全国各地,但都能吃苦耐劳, 一万里、两万里, 一声令下,照走不误,而且不管多累,别人问起都说“好”。D.七律 长征以自然险阻为例,铺写长征途中的“难”,其实每一句都写人,写人的行为、感受,写红军长途奔波的艰辛。6. 埃德加 斯诺在书中曾说“毛泽东主席是一个能写诗的领导者,并且取得了长征的胜利,最终缔造了新中国”。请依据材料二和材料四,探究毛泽东成为一代伟人的原因。(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驿站长(节选) 俄普希金一天清晨,驿站长走进明斯基的前厅,请求通报大人:有个老兵求见。那勤务兵一边擦着上了楦
12、头 的皮靴, 一边说,老爷正在睡觉,十一点以前不会客。站长走了,到了指定的时间他又回来。明斯基本人 出来见他,身穿晨袍,头戴鲜红小帽。“怎么,老兄?你要干吗?”他问站长。站长这老头子心里砰砰直跳,泪珠儿往上涌,嗓门发颤,仅仅挤出一句话来:“大人!请您做做好事吧!”明斯基眼睛飞快地瞟了他一眼,脸红了,抓住他的手把他引进书房,随手倒闩门。“大人!”站长接着说,“覆水难收,至少,请您把可怜的冬尼娅还给我吧!别毁了她!”“我做过的事,你扳不过来了,”年轻人明斯基说,神色狼狈,“我在你面前有错,我乐意请你原谅。 但是,要我离开冬尼娅,你甭想。她会幸福的,我向你发誓。”然后,他给站长袖口里塞了点儿东西,打
13、开门,于是站长自己也搞不清不知怎地就到了街上。他发呆,好久站住不动,后来他发觉袖口里塞了一团纸。他取出来展开一看,却原来是几张揉得皱 巴巴的五卢布和十卢布的钞票。 他眼眶里又涌出了泪水,这是愤怒的眼泪!他把钞票捏成一团,往地上 一扔,用鞋跟使劲地踩,愤然而去。走了几步,停住脚,想了想。再回转身,但钞票已经没了。 一个衣冠 楚楚的后生看到他,跳上马车, 一屁股坐下,对车夫一声喊:“走!”站长不去追赶。他决定回到他的驿站去,但他想,动身前他跟可怜的冬尼娅至少总得再见一面。为 了这事,两天以后他又去明斯基那里。但这一回勤务兵很严厉地对他说,老爷任何人也不接见,拿胸膛 把他从前厅里顶出来,砰一下使劲关
14、上门,门差点碰了他的鼻子。老头站着,站着 只得走!就在这一天黄昏,他在教苦救难大教堂做了祷告,沿着翻砂街走过去。突然, 一辆华丽的轿车急驰 而过,站长认出了车上坐着明斯基。轿车停在一栋三层楼房的大门前,明斯基下车跑上了台阶。 一个幸 运的念头在站长脑子里一闪。他转过身,走到车夫跟前。“这是谁家的马车,老弟?”他问,“不是明斯基的吗?”“正是。”车夫回答,“你要干吗?”“是这么回事,你家老爷吩咐我送张条子给他的冬尼娅。可我记不得他的冬尼娅住在什么地方。”“就在这儿,第二层。不过,你的条子来迟了,老兄!现在,老爷本人已经在她那儿了。”“不要紧,”站长说,心悸魄动,说不清什么滋味在心头,“谢谢你的指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61569.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