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

类型高一语文《故都的秋》限时训练01 WORD版含答案.docx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161899
  • 上传时间:2025-11-10
  • 格式:DOCX
  • 页数:4
  • 大小:16.13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故都的秋 高一语文故都的秋限时训练01 WORD版含答案 语文 故都 限时 训练 01 WORD 答案
    资源描述:

    1、故都的秋限时训练01一、基础知识1下列句子中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 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B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C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D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B“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C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地长大起来。D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

    2、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B.郁达夫小说奖审读委员、文学自由谈杂志主编任芙康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实名投票、评语公开是郁达夫小说奖独树一帜、区别于国内其他文学奖项的重要标志。”C.著名作家郁达夫写文章,笔走龙蛇,行云流水,给人一种流畅的美感,这与他从小受到的文学熏陶是分不开的。D.故都的秋这篇文章在议论部分,从喻理的角度,赞颂了自然之秋、北国之秋。文章内容充分展开,酣畅淋漓。4.下列各句中,

    3、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长篇电视纪录片追寻郁达夫,跟踪记录了在郁达夫诞辰110周年之际,日本郁达夫研究学者铃木正夫教授陪同郁达夫后人,追寻他的足迹、寻找他的遗骸。B.故都的秋除了用摹绘写情,用对比托情的手法把作者蕴藏在胸中的情感垫高表现出来以外,也运用了旁逸衬情的手法。C.秋天的莽山国家森林公园,繁花似锦,云海翻腾,是一个美丽的季节。今年天气好,秋景又格外美丽,更是吸引了大批游客。D.故都的秋一文写于1934年,文中蕴含的悲凉美感,跟传统的悲秋情结有关,跟作者的身世性格有关,跟作品的创作背景也有关。5下列对“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这句话

    4、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句话综合运用了比喻、对比、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饶有趣味。四个比喻多从饮食文化入手,让人从饮食中的“味”去领悟秋之“味”,从形象的“味”去品味抽象的“味”。B北国之秋就像“白干”“馍馍”“大蟹”“骆驼”,形象地写出了其味烈、味深、味浓、味久的特色。C南国之秋就像“黄酒”“稀饭”“鲈鱼”“黄犬”,形象地写出了其味润、味浅、味淡、味短的特色,含蓄地表现出作者对南国之秋的“清淡”特色的眷恋之意。D写南国之秋,是为了南北对比,以“南”衬“北”。作者以南国之秋的“淡”来衬托北国之秋的“浓”,突出了故都的秋感人至深。6故都的秋文中,两次写到声音:一是“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5、,一是“秋蝉的衰弱的残声”。对这样写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两种声音的描写,巧妙地告诉读者,北国的秋天有“清、静、悲凉”的一面,也有生机勃勃的一面。B两种声音的描写,其实没有什么可探究的,就是写实而已,这两种声音那时那地确实有。C两种声音的描写,很好地写出了北国秋天景色的多样性,不然,就显得单调而乏味。D两种声音的描写,以声写静,更能让读者感受到了北国秋天的“清、静、悲凉”。7.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A.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排比、对偶、比喻)B.(南国之秋)比

    6、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排比、对比、比喻)C.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排比、夸张)D.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比喻、对比、拟人)二、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因为风,许多在乡村里 的事物,便有了某种诗意。你瞧,那晚风中的炊烟,怎么看都像是一副悬腕挥就的狂草,该虚的地方虚、该实的地方实,那是我们在绢和纸上无法做到的。还有秋风中的那些树木,原本郁郁葱葱的,可是经不住风的轻轻摇晃,三摇两摇的,就只剩下一副

    7、骨骼了。随着黄叶随风飘逝,树上那些平时看不见的鸟巢,一个一个都露了出来,远远看去,恰似一个个黑色的音符挂在树杈上。你千万不要以为风是 的东西,其实它是树和庄稼的灵魂。一棵得风的树,就如同一个人得了机遇,东风来了摇一摇,西风来了晃一晃,每摇晃一次,它的根就往泥土深处扎一扎,晃着晃着,一棵树就在风中长高长粗了。乡村里小至一片浮萍、一株草,大到一棵树、一片庄稼,都与风 。春风归来遍地绿,在这回黄转绿的变幻之中,永远不老的似乎只有土地,只有风。8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你”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我也是偶然翻相片,才想起同桌的你。B你若不想说我就不逼你了,但是你要想清楚其间的利害关系。C屈原

    8、是一个爱国诗人,他作品中流露出的赤忱的爱国之心叫你不得不为之感动。D请你选择一位老师做你的导师。9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故都的秋限时训练01答案一、 基础知识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A秋蝉就是一种虫子,它像家虫是为了表明它的常见,不是比喻的修辞。B句中将“枣子颗儿”比作“橄榄”和“鸽蛋”,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C“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中“阵”和“层”都是汉字,二者在北方人发音中相似,这是客观事实,不是比喻的修辞。D运用“何尝呢”的句式,是反问的修辞。2、【答案】D【解析

    9、】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D.“等等”省略号使用错误,“等等”就是表示省略,与省略号不能同时并用。3、【答案】C【解析】A项,不远千里:不以千里为远。形容不畏路途遥远。B项,独树一帜:单独树立起一面旗帜,指自成一家。这里指郁达夫小说奖区别于其他文学奖项,自成一家,使用正确。C项,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这里用于写文章,使用对象不当。D项,酣畅淋漓:形容非常畅快、舒适。常指文章、绘画等文艺作品感情饱满,笔意流畅,情感得到充分抒发。4、【答案】D【解析】 A项,成分残缺,在“遗骸”后加“的过程”。 B项,关联词使用不当,将“也”改成“还”。C项,“秋天的莽山国家森林公园,繁花似

    10、锦,云海翻腾,是一个美丽的季节”错误。“秋天”是“季节”,“莽山国家森林公园”不是“季节”,属于搭配不当。5、【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C.“含蓄地表现出作者对南国之秋的清淡特色的眷恋之意”错误,这句话通过对比表达了北国之秋的浓烈和喜爱之情。并且通过这一对比, 全文的情感就显得“更上一层楼”。故选C。6、【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探究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侧重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从环境的渲染、情节的发展、人物形象的刻画、主题的暗示等角度考虑,声音的作用,在基调偏于欢快的文章中,声音可能是突出生机,增加欢快气氛的重要环境氛围;而在格调偏

    11、于宁静、悲哀、伤感的文章中(也包括诗词),声音是作用大抵是“以动衬静”。文中对两种声音的描写,均是以声写静,为表现主题服务。即写出北国秋的特点,更能让读者感受到了北国秋天的“清、静、悲凉”。故选D。7、【答案】B【解析】 A项,无比喻。C项,无夸张。D项,无对比。二、语言文字运用8、【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常见的词语的意义的能力。文中画线处的“你”是泛指,没有指具体的某个人。A.“同桌的你”是特指。B.句中的“你”是特指。C.句中的“你”代表读者,是泛指,没有指具体的人。D.句中的“你”是特指。故选C。9、【答案】(1)习以为常(司空见惯)(2)可有可无(无足轻重)(3)息息相关

    12、【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一处,画线处是用来形容“事物”的,而根据后文可知,这些事物指的是“炊烟”“树木”“鸟巢”这些我们眼中常见的景象,故可填“习以为常”或“司空见惯”。习以为常:常常如此成了习惯,就当作应该的事情了。司空见惯:指某事物常见,不觉得奇怪。第二处,根据后文“其实它是树和庄稼的灵魂”可知,风其实是非常重要的东西,故前文应是表示要我们意识到风的重要性,而不能认为它不重要,故可填“可有可无”或“无足轻重”。可有可无:可以有,也可以没有;指有没有都无关紧要。无足轻重:没有它并不轻些,有它也并不重些;指无关紧要。第三处,根据语境,此处是说乡村的事物与风关系密切,应填“息息相关”。息息相关:形容彼此关系非常密切。10、【答案】把风中的炊烟比喻成一幅狂草。虚实相间,富有诗意,生动形象地把平常的事物因风而产生的美感的画面表现出来。【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那晚风中的炊烟,怎么看都像是一幅悬腕挥就的狂草”,由“像”可知,画线句把“晚风中的炊烟”比作“悬腕挥就的狂草”,结合前文“因为风的缘故,乡村里许多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事物,便有了某种诗意”和句中“该虚的地方虚,该实的地方实”可知,借助这一比喻生动形象地体现其虚实相间、富有诗意的特点,同时也是因为风,乡村里的一些平常事物也就有了诗意之美。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高一语文《故都的秋》限时训练01 WORD版含答案.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61899.html
    相关资源 更多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0 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0 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9 枣儿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9 枣儿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7 屈原(节选)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7 屈原(节选)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2 词四首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2 词四首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广西普通高中2013-2014学年高二学业水平考试试题语文 扫描版缺答案.doc广西普通高中2013-2014学年高二学业水平考试试题语文 扫描版缺答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1 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1 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0 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0 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广西昭平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广西昭平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 梅岭三章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 梅岭三章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广西昭平县2018年中考模拟考试(一)语文试题(扫描版).doc广西昭平县2018年中考模拟考试(一)语文试题(扫描版).doc
  • 广西昭平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广西昭平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
  • 广西昭平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doc广西昭平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扫描版新人教版20180524122.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扫描版新人教版20180524122.doc
  • 广西平果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广西平果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一中大学科技园校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一中大学科技园校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锦泽技工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山东省济南市锦泽技工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4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 WORD版含答案.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4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 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4部分 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4部分 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2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三节 筛选信息与分析概括.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2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三节 筛选信息与分析概括.doc
  • 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20182018学年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20182018学年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
  • 广西平南县中学高三语文科技文阅读综合练习(三) WORD版含答案.doc广西平南县中学高三语文科技文阅读综合练习(三) WORD版含答案.doc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常用工具与软件 - 公益活动

    copyright@ 2020-2024 www.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