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7

类型高中新教材部编版语文课后习题 必修下册 第八单元 15 答司马谏议书 WORD版含解析.docx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162257
  • 上传时间:2025-11-10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31.50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高中新教材部编版语文课后习题 必修下册 第八单元15答司马谏议书 WORD版含解析 高中 新教材 部编版 语文 课后 习题 必修 下册 第八 单元 15 司马 谏议书 WORD 解析
    资源描述:

    1、答司马谏议书一、基础知识积累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所操之术多异故也故:原因。B.故今具道所以道:说。C.辟邪说,难壬人辟:批驳。D.则非某之所敢知知:明白。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B.是而不见可悔故也是社稷之臣也C.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爱其子,择师而教之D.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3.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在本文中,司马光认为天下“怨谤”、众“汹汹然”是王安石在变法中“侵官、生事、征利、拒谏”造成的。B.面对保守派的指责,作者开始不屑于辩解,就没有回复。后来想到不可鲁莽失礼,才写了本文,表达了一种坚

    2、持改革的决心。C.本文通过对司马光指责自己的几个方面的辩驳,批驳了保守派不恤国事、墨守成规的状况,表明自己的坚决态度。D.首先交代写信的原因,言语委婉有致;接着进行合情合理的辩驳,有理有据,层层深入;最后表明态度,不失赠答之礼。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2)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3)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二、古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59题。答段缝书王安石段君足下:某在京师时,尝为足下道曾巩善属文,未尝及其为人也。还江南,始熟而慕焉,友之,

    3、又作文粗道其行。惠书以所闻诋巩行无纤完,其居家,亲友惴畏焉,怪某无文字规巩,见谓有党。果哉,足下之言也?巩固不然。巩文学议论,在某交游中,不见可敌。其心勇于适道,殆不可以刑祸利禄动也。父在困厄中,左右就养无亏行,家事铢发以上皆亲之。父亦爱之甚,尝曰:“吾宗敝,所赖者此儿耳。”此某之所见也。若足下所闻,非某之所见也。巩在京师,避兄而舍,此虽某亦罪之也,宜足下之深攻之也。于罪之中有足矜者,顾不可以书传也。事固有迹,然而情不至是者,如不循其情而诛焉,则谁不可诛邪?巩之迹固然邪?然巩为人弟,于此不得无过。但在京师时未深接之,还江南,又既往不可咎,未尝以此规之也。巩果于从事,少许可,时时出于中道,此则还

    4、江南时尝规之矣。巩闻之,辄瞿然。凡巩之行,如前之云,其既往之过,亦如前之云而已。岂不得为贤者哉?天下愚者众而贤者希,愚者固忌贤者,贤者又自守,不与愚者合,愚者加怨焉。挟忌怨之心则无之焉而不谤君子之过于听者又传而广之故贤者常多谤其困于下者尤甚。势不足以动俗,名实未加于民,愚者易以谤,谤易以传也。凡道巩之云云者,固忌、固怨、固过于听者也。足下乃欲引忌者、怨者、过于听者之言,悬断贤者之是非,甚不然也。孔子曰:“众好之,必察焉;众恶之,必察焉。”孟子曰:“国人皆曰可杀,未可也,见可杀焉,然后杀之。”孔孟所以为孔孟者,为其善自守,不惑于众人也。如惑于众人,亦众人耳,乌在其为孔孟也?足下始自重,毋轻议巩。

    5、(有删节)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挟忌怨之心则无之焉/而不谤君子之过于/听者又传而广之/故贤者常多谤其困于下者/尤甚B.挟忌怨之心/则无之焉而不谤/君子之过于/听者又传而广之/故贤者常多/谤其困于下者/尤甚C.挟忌怨之心/则无之焉而不谤/君子之过于听者/又传而广之/故贤者常多谤/其困于下者尤甚D.挟忌怨之心则无之焉/而不谤君子之/过于听者/又传而广之故/贤者常多谤其困于下者尤甚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足下”,交际用语,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辞。“群臣与天子言,不敢指斥,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因卑达尊之意也”,战国时多用以称君主。

    6、B.“惠书”,称对方来信的敬辞。“惠”是敬辞,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动,类似的词语还有“惠临”等。C.“京师”指首都。春秋公羊传曰:“京师者何?天子之居也。京者何?大也。师者何?众也。天子之居,必以众大之辞言之。”后世因以泛称国都。D.“江南”所指区域因时而异。在人文地理中特指长江中下游以南。王安石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安石钦佩和敬重曾巩的才学,与他结交做了朋友,但他认为曾巩过于苛严,以致在家里亲友都害怕他。B.王安石认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曾巩作为兄弟不可能没有一点儿过失,但瑕不掩瑜,曾巩仍然可称是贤明之人。C.贤

    7、明的人多被攻击,因为愚昧的人嫉妒甚至仇视贤明的人,贤明的人又不和愚昧的人同流合污,于是愚昧之人就带着妒忌和怨恨之心造谣,攻击贤明的人。D.王安石以先贤孔子和孟子不轻信他人的评价为例,说明考察真伪再做论断的重要性,并且以此来告诫段缝不要随便议论曾巩,也借给段缝的这封书信表达了对嫉妒贤者诽谤贤者的不良风气的不满。8.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心勇于适道,殆不可以刑祸利禄动也。(2)孔孟所以为孔孟者,为其善自守,不惑于众人也。9.在这篇书信中,王安石认为曾巩是一位贤者有哪些原因?请简要概括。(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第1011题。青玉案与朱景参会北岭陆游西风挟雨声翻浪,恰

    8、洗尽、黄茅瘴。老惯人间齐得丧。千岩高卧,五湖归棹,替却凌烟像。故人小驻平戎帐,白羽腰间气何壮!我老渔樵君将相。小槽红酒,晚香丹荔,记取蛮江上。注宋绍兴二十八年(1158),陆游与时任县尉的朱景参一同游览北岭的时候写下了这首词。凌烟像:唐太宗将开国文武功臣魏征、尉迟恭等二十四人的肖像画于阁中,以资褒扬纪念。10.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由自然界的风雨写起,“声翻浪”从听觉角度突出了风雨来势之猛烈。B.随着黄茅瘴气被秋风秋雨一扫而光,压抑在词人心头的愁绪也暂时得以消除。C.“老惯人间齐得丧”,是说自己历尽人间事,已把得失荣辱看得平淡了。D.“千岩高卧”以下三句紧承上句而来,写

    9、词人看破了世俗名利,过起了隐居生活。11.词的下片是如何写友人朱景参的?寄托着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三、名句名篇默写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自言与司马光交情很好,但在政治上却常有不同意见的句子是“,”。(2)司马光指责王安石“拒谏”,王安石却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理直气壮地回答“,”,说这样不叫“拒谏”。(3)答司马谏议书中,针对司马光认为新法“生事”的指责,王安石指出新法的理论根据是“”,根本目的是“”,这样的“事”,上合先王之道,下利国家百姓,自然不是“生事扰民”。四、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15题。中国画是融中国哲学思想、美学精神、绘画

    10、理念于一体的民族艺术。20世纪以来,新的文化思潮和艺术观念不断对中国画领域产生冲击,画家们既要突破传统观念推陈出新,又要继承传统弘扬中国文化精神。(),也造就了当今画坛的各种风格。作为中华文化的传统瑰宝,中国画的笔墨纸砚等工具材料和表现方式有着其他画种无法比拟的特殊性,为历代画家崇尚与传承。其伟大而完整的绘画体系,成就了一代代宗师。然而,也正是这千百年来逐渐趋于完美的绘画准则,让一些画家“长跪不起”,不敢轻易逾越雷池,仍在使用今日的笔墨纸张道说古人程式化的话语。事实上,单凭笔墨功力,是无法成就作品艺术灵魂的。画家能否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体现

    11、,是新时代美术创作并行不悖的艺术法则。新时代的中国画创作者,应该以笔墨激扬时代精神,让中国画在多元共融的艺术格局中保持鲜活的生命力。1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其中尺度的把握使画家对中国文化有不同的理解B.其中尺度的把握体现着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C.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影响他们对其中尺度的把握D.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使他们对其中尺度的把握不同14.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长跪不起”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我站在山脚抬头望去,只见无数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向山顶延伸着。B.父亲的话让我意识到,要打破我们父子之间这层令人悲哀的“厚壁障”太难了

    12、。C.著名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D.他们的做法彻底撕掉了自己“文明”的面具,真相赤裸裸地展现在大家面前。1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画家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体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至关重要的艺术法则。B.画家能否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呈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并行不悖的艺术法则。C.画家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呈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并行不悖的艺术法则。D.画家能否凭借

    13、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体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至关重要的艺术法则。答案:1.D解析“知”,知道,这里是“领教”的意思。2.C解析A项,介词,替/动词,是;B项,动词,认为正确/代词,这;C项,代词,自己的;D项,连词,来,表目的/介词,因为。3.B解析B项,分析有误。不是没有回复,而是简单地做了回复。4.(1)我私下觉得与您交往深厚密切已经很久了,可是议论国事时常常意见不同,这大概是由于我们所持的政治主张不同吧。(2)大概知书识礼的读书人所争辩的,特别在于名和实(是否相符),名和实的关系一经辨明,天下的根本道理就清楚了。(3)盘庚并不因为有人埋怨而

    14、改变计划,考虑到(事情)适宜就行动,是因为认为正确而且看不到有什么值得反悔的地方。5.C解析这句话的前一句强调的是贤明的人因为不与愚昧的人同流合污而更容易遭到人们的仇视。“故贤者常多”也能讲通,但是与上文意思不连贯,“故贤者常多谤”是被动句式,与上文内容联系密切。故选C项。6.A解析A项,“群臣与天子言,不敢指斥,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因卑达尊之意也”是解释“陛下”的含义。7.A解析“曾巩过于苛严,以致在家里亲友都害怕他”,这是段缝给王安石的信中的内容,王安石并不这么认为。8.参考答案(1)他内心勇敢并合乎道德,这不是能用刑罚和利益改变的。(2)孔子、孟子之所以成为孔子、孟子,是由于他们善于自守

    15、节操,不被一般人迷惑。解析(1)“适”,适合,合乎;“可以”,可以凭借;“动”,改变。(2)“所以”,的原因;“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相当于“被”;“众人”,一般人。9.文学议论的水平高;追求道义,不为外界干扰;谨守孝道,家事亲力亲为。参考译文段君:我在京师的时候,曾经对你说过曾巩擅长写文章,而没有说过他的为人。回到江南之后,才和他相熟并且敬佩他,和他做了朋友,又写文章粗略地说了他的品行。你来信用你听到的来批评曾巩的行为没有一点好的地方,说他在家里,亲友都害怕他,你怪我没有写信规劝曾巩,认为我有所偏袒。事情真像您所说的那样吗?曾巩当然不是那样。他的文学和议论的水平在我相识的人中没有谁能

    16、与他匹敌。他内心勇敢并合乎道德,这不是能用刑罚和利益改变的。他父亲在贫穷之中,他在父亲身边侍奉没有不周之处,家里的事即使再小也要亲自去做。他父亲也非常爱他,曾经说过:“我这家族衰败,能依靠的就是这个儿子。”这是我所看到的。像你所听说的那些,我没见到。曾巩在京师,回避兄长而居住,这就是我也要责备的地方,你应当严厉地指责他。他在该受责备的同时,也有值得同情的地方,不过不能在书信里告诉你。事情虽然表面是这样,然而具体情况还没有到传说的那种程度,如果不了解具体情况就责备他,那么谁不可以被责备呢?曾巩本来的情况就是这样的吗?然而曾巩作为兄弟不可能没有过失。只是在京师时我和他并没有深入交往,回到江南之后,

    17、又不再追究以往的事,没有用这些来规劝他。曾巩做事很果断,很少肯定别人,经常超出中庸之道的标准,这些我已经在回江南后劝说过他了。他听说了之后,诚惶诚恐。曾巩的所有行为,像前面所说的,他过去的错误,也像前面说过的那些罢了。他难道不能成为贤明的人吗?天下的人愚昧的多,贤明的少,愚昧的人本来就嫉妒贤明的人,贤明的人又保持自己的操守,不和愚昧的人同流合污,愚昧的人就更加仇视他们了。带着妒忌和怨恨的心理就没什么不可以诽谤的,君子轻信他人又传布这些诽谤之言,因而贤明的人多被攻击,而那些困居下位的贤者更是如此。他们的势力不足以改变流俗,他们的声名和功绩未被人们所接纳,这是愚昧的人容易攻击他们而攻击的言辞又容易

    18、传播的缘故。凡是说曾巩不好的那些言语,当然是妒忌、怨恨、轻信他人而产生的。你仍要借用妒忌他的人、怨恨他的人、轻信他人的人说的言辞,凭空断定贤者的是非,这是很不对的。孔子说:“众人喜欢的,一定要去考察明白;众人攻击的,也一定要去考察明白。”孟子说:“国人都说可以杀了的不一定可以,看到可以杀,然后才杀了他。”孔子、孟子之所以成为孔子、孟子,是由于他们善于自守节操,不被一般人迷惑。如果被一般人迷惑,也就只能是一般人了,哪里能说他们是孔子、孟子呢?你应当自重,不要随便议论曾巩。10.D解析诗人只表达了归隐意向,并非“过起了隐居生活”。11.第一问:对比。把词人自身与朱景参不同的处境和心情做对比,词人设

    19、想若干年后,老友驻扎在军营中,腰间佩着箭,出入将相之中,气势是何等雄壮,而词人却不思功名,在渔樵中老去。通过行为、外貌等方面的描写对人物进行刻画。通过对朱景参驻守平戎帐内,羽箭腰间的行为、外貌的描写,表现友人的形象。第二问:通过对友人的描写,表现了词人对友人建功立业的希冀之情,也表达了词人寄希望于未来,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12.(1)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和(2)辟邪说难壬人(3)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13.B解析解题时要注意括号后面的语句“也造就了当今画坛的各种风格”的主语,选项A、B中的“其中”代指“既又”,“其中尺度的把握”适合做主语,从而排除C、D两项。再看A、B两项,对其中尺度的把握不是画家对中国文化有不同理解的原因,故排除A项。14.B解析解题时注意引号的作用,例句和B项都表示特殊含义,“长跪不起”特指囿于传统技法,不敢创新;“厚壁障”形容父子间的隔阂、代沟。A项,突出强调;C项,直接引用;D项,表示讽刺否定。15.A解析首先判断“能否得到充分体现是艺术法则”,属于两面对一面的逻辑错误;“传统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是在画面上“体现”出来的;“并行不悖的艺术法则”搭配不当。只有A项修改最到位。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高中新教材部编版语文课后习题 必修下册 第八单元 15 答司马谏议书 WORD版含解析.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62257.html
    相关资源 更多
  • 小学语文:《小鹰学飞》说课稿.doc小学语文:《小鹰学飞》说课稿.doc
  • (安徽专版)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考点专项练5 文学文化常识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考点专项练5 文学文化常识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安徽专版)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考点专项练4 综合性实践活动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考点专项练4 综合性实践活动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小学语文:《小河与青草》说课稿.doc小学语文:《小河与青草》说课稿.doc
  • (安徽专版)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考点专项练3 名著阅读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考点专项练3 名著阅读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小学语文:《小母鸡种稻子》课堂实录.doc小学语文:《小母鸡种稻子》课堂实录.doc
  • 小学语文:《小山泉的心愿》说课稿.doc小学语文:《小山泉的心愿》说课稿.doc
  • 小学语文:《小小的船》课堂实录.doc小学语文:《小小的船》课堂实录.doc
  • (安徽专版)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专题训练四 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专题训练四 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小学语文:《小小的船》教学设计.doc小学语文:《小小的船》教学设计.doc
  • 小学语文:《小儿垂钓》课堂实录.doc小学语文:《小儿垂钓》课堂实录.doc
  • 小学语文:《寓言二则》课堂实录.doc小学语文:《寓言二则》课堂实录.doc
  • 小学语文:《家》说课稿.doc小学语文:《家》说课稿.doc
  • 小学语文:《守株待兔》说课稿.doc小学语文:《守株待兔》说课稿.doc
  • 小学语文:《学弈》说课稿.doc小学语文:《学弈》说课稿.doc
  • 小学语文:《孔子游春》课堂实录.doc小学语文:《孔子游春》课堂实录.doc
  • (安徽专版)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专题训练一 汉字与书法鉴赏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专题训练一 汉字与书法鉴赏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安徽专版)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口语交际辩论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口语交际辩论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小学语文:《妈妈不要送伞来》课堂实录.doc小学语文:《妈妈不要送伞来》课堂实录.doc
  • (安徽专版)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写作修改润色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写作修改润色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小学语文:《坐井观天》课堂实录.doc小学语文:《坐井观天》课堂实录.doc
  • 小学语文:《坐井观天》说课稿.doc小学语文:《坐井观天》说课稿.doc
  • (安徽专版)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5无言之美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5无言之美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小学语文:《地球清洁工》说课稿.doc小学语文:《地球清洁工》说课稿.doc
  •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课堂实录.doc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课堂实录.doc
  • (安徽专版)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3短文两篇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3短文两篇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小学语文:《喜爱音乐的白鲸》课堂实录.doc小学语文:《喜爱音乐的白鲸》课堂实录.doc
  • 小学语文:《唯一的听众》说课稿.doc小学语文:《唯一的听众》说课稿.doc
  • 小学语文:《咏鹅》课堂实录.doc小学语文:《咏鹅》课堂实录.doc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常用工具与软件 - 公益活动

    copyright@ 2020-2024 www.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