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教材部编版语文课后习题 必修下册 第八单元 15 答司马谏议书 WORD版含解析.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新教材部编版语文课后习题 必修下册 第八单元15答司马谏议书 WORD版含解析 高中 新教材 部编版 语文 课后 习题 必修 下册 第八 单元 15 司马 谏议书 WORD 解析
- 资源描述:
-
1、答司马谏议书一、基础知识积累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所操之术多异故也故:原因。B.故今具道所以道:说。C.辟邪说,难壬人辟:批驳。D.则非某之所敢知知:明白。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B.是而不见可悔故也是社稷之臣也C.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爱其子,择师而教之D.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3.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在本文中,司马光认为天下“怨谤”、众“汹汹然”是王安石在变法中“侵官、生事、征利、拒谏”造成的。B.面对保守派的指责,作者开始不屑于辩解,就没有回复。后来想到不可鲁莽失礼,才写了本文,表达了一种坚
2、持改革的决心。C.本文通过对司马光指责自己的几个方面的辩驳,批驳了保守派不恤国事、墨守成规的状况,表明自己的坚决态度。D.首先交代写信的原因,言语委婉有致;接着进行合情合理的辩驳,有理有据,层层深入;最后表明态度,不失赠答之礼。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2)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3)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二、古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59题。答段缝书王安石段君足下:某在京师时,尝为足下道曾巩善属文,未尝及其为人也。还江南,始熟而慕焉,友之,
3、又作文粗道其行。惠书以所闻诋巩行无纤完,其居家,亲友惴畏焉,怪某无文字规巩,见谓有党。果哉,足下之言也?巩固不然。巩文学议论,在某交游中,不见可敌。其心勇于适道,殆不可以刑祸利禄动也。父在困厄中,左右就养无亏行,家事铢发以上皆亲之。父亦爱之甚,尝曰:“吾宗敝,所赖者此儿耳。”此某之所见也。若足下所闻,非某之所见也。巩在京师,避兄而舍,此虽某亦罪之也,宜足下之深攻之也。于罪之中有足矜者,顾不可以书传也。事固有迹,然而情不至是者,如不循其情而诛焉,则谁不可诛邪?巩之迹固然邪?然巩为人弟,于此不得无过。但在京师时未深接之,还江南,又既往不可咎,未尝以此规之也。巩果于从事,少许可,时时出于中道,此则还
4、江南时尝规之矣。巩闻之,辄瞿然。凡巩之行,如前之云,其既往之过,亦如前之云而已。岂不得为贤者哉?天下愚者众而贤者希,愚者固忌贤者,贤者又自守,不与愚者合,愚者加怨焉。挟忌怨之心则无之焉而不谤君子之过于听者又传而广之故贤者常多谤其困于下者尤甚。势不足以动俗,名实未加于民,愚者易以谤,谤易以传也。凡道巩之云云者,固忌、固怨、固过于听者也。足下乃欲引忌者、怨者、过于听者之言,悬断贤者之是非,甚不然也。孔子曰:“众好之,必察焉;众恶之,必察焉。”孟子曰:“国人皆曰可杀,未可也,见可杀焉,然后杀之。”孔孟所以为孔孟者,为其善自守,不惑于众人也。如惑于众人,亦众人耳,乌在其为孔孟也?足下始自重,毋轻议巩。
5、(有删节)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挟忌怨之心则无之焉/而不谤君子之过于/听者又传而广之/故贤者常多谤其困于下者/尤甚B.挟忌怨之心/则无之焉而不谤/君子之过于/听者又传而广之/故贤者常多/谤其困于下者/尤甚C.挟忌怨之心/则无之焉而不谤/君子之过于听者/又传而广之/故贤者常多谤/其困于下者尤甚D.挟忌怨之心则无之焉/而不谤君子之/过于听者/又传而广之故/贤者常多谤其困于下者尤甚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足下”,交际用语,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辞。“群臣与天子言,不敢指斥,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因卑达尊之意也”,战国时多用以称君主。
6、B.“惠书”,称对方来信的敬辞。“惠”是敬辞,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动,类似的词语还有“惠临”等。C.“京师”指首都。春秋公羊传曰:“京师者何?天子之居也。京者何?大也。师者何?众也。天子之居,必以众大之辞言之。”后世因以泛称国都。D.“江南”所指区域因时而异。在人文地理中特指长江中下游以南。王安石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安石钦佩和敬重曾巩的才学,与他结交做了朋友,但他认为曾巩过于苛严,以致在家里亲友都害怕他。B.王安石认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曾巩作为兄弟不可能没有一点儿过失,但瑕不掩瑜,曾巩仍然可称是贤明之人。C.贤
7、明的人多被攻击,因为愚昧的人嫉妒甚至仇视贤明的人,贤明的人又不和愚昧的人同流合污,于是愚昧之人就带着妒忌和怨恨之心造谣,攻击贤明的人。D.王安石以先贤孔子和孟子不轻信他人的评价为例,说明考察真伪再做论断的重要性,并且以此来告诫段缝不要随便议论曾巩,也借给段缝的这封书信表达了对嫉妒贤者诽谤贤者的不良风气的不满。8.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心勇于适道,殆不可以刑祸利禄动也。(2)孔孟所以为孔孟者,为其善自守,不惑于众人也。9.在这篇书信中,王安石认为曾巩是一位贤者有哪些原因?请简要概括。(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第1011题。青玉案与朱景参会北岭陆游西风挟雨声翻浪,恰
8、洗尽、黄茅瘴。老惯人间齐得丧。千岩高卧,五湖归棹,替却凌烟像。故人小驻平戎帐,白羽腰间气何壮!我老渔樵君将相。小槽红酒,晚香丹荔,记取蛮江上。注宋绍兴二十八年(1158),陆游与时任县尉的朱景参一同游览北岭的时候写下了这首词。凌烟像:唐太宗将开国文武功臣魏征、尉迟恭等二十四人的肖像画于阁中,以资褒扬纪念。10.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由自然界的风雨写起,“声翻浪”从听觉角度突出了风雨来势之猛烈。B.随着黄茅瘴气被秋风秋雨一扫而光,压抑在词人心头的愁绪也暂时得以消除。C.“老惯人间齐得丧”,是说自己历尽人间事,已把得失荣辱看得平淡了。D.“千岩高卧”以下三句紧承上句而来,写
9、词人看破了世俗名利,过起了隐居生活。11.词的下片是如何写友人朱景参的?寄托着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三、名句名篇默写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自言与司马光交情很好,但在政治上却常有不同意见的句子是“,”。(2)司马光指责王安石“拒谏”,王安石却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理直气壮地回答“,”,说这样不叫“拒谏”。(3)答司马谏议书中,针对司马光认为新法“生事”的指责,王安石指出新法的理论根据是“”,根本目的是“”,这样的“事”,上合先王之道,下利国家百姓,自然不是“生事扰民”。四、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15题。中国画是融中国哲学思想、美学精神、绘画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62257.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 语言文字应用)同步教学课件:第五课 第一节 “四两拨千斤”——虚词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