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31

类型【二轮三轮精品】(三维设计)2011届高三二轮三轮突破语文(人教版)板块二阅卷人E线交流.ppt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162961
  • 上传时间:2025-11-10
  • 格式:PPT
  • 页数:31
  • 大小:1,019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二轮三轮精品
    资源描述:

    1、翻译中最易失分的表现石修银 一、专有名词,强行翻译在翻译文言文时,遇到一些国名、地名、年号、谥号、官职等专有名词可不作翻译,将之保留即可。因为这些名词有其固定、特定的指称意义,现代词难以准确表达。强行翻译,难免画蛇添足。示例1.永乐元年入朝,留为故官。未几,复谢去。(明史郑濂传)【学生翻译】年号永乐的第一年被征入朝,(留下原来担任的官职。不久,又辞官离去。)【答案分析】永乐、元年分别是年号、年号开启的第一年,这都有其特定意义,不必翻译。【正确翻译】永乐一年(或元年)被征入朝。示例2.淮南王朝,杀辟阳侯,居处骄甚。盎(爰盎,人名)谏曰:“诸侯太骄必生患”(爰盎晁错传)【学生翻译】淮南一带称王的诸

    2、侯入京朝拜的时候,(杀了辟阳侯,生活起居、处世表现非常骄横)。【答案分析】淮南王是固定的称谓,应保留原文。如译为“淮南一带称王的诸侯”,意义就变成“淮南一带称王的诸多诸侯”。【正确翻译】淮南王入京朝拜的时候。二、该译不译,文白混杂有些考生在翻译时,往往有个别的词语不彻底翻译或不翻译,对词类活用词翻译不够清晰到位,导致文白混杂,不伦不类。示例3.燕兵既入,有告建文帝匿其(郑渶)家者,遣人索之。渶加厅事中,列十大柜,五贮经史,五贮兵器备不虞。使者至,所发皆经史,置其半不启,乃免于祸,人以为至行所感。(明史)【学生翻译】(使者来了,打开看到的全是经史书籍。)置其一半不打开,(才免于祸患,)人们认为是

    3、“至行”感应的结果。【答案分析】“置其一半不打开”,文白掺杂,读者还是不知道具体含义,应彻底干脆地用白话翻译:“丢下另一半未打开”。“认为是至行感应的结果”,“至行”何意呢?读者也不清楚,这样老师就会觉得考生不会翻译而有忽悠之嫌。【正确翻译】丢下另一半未打开 认为是崇高品行感应的结果。三、脱离语境,孤立翻译在古文中,相同的词语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的翻译。脱离语境去翻译具体句子,往往就难以准确。示例4.(原平)宅上种少竹,春月夜有盗其笋者,原平偶起见之,盗者奔走坠沟。原平自以不能广施,至使此人颠沛,乃于所植竹处沟上立小桥,令足通行,又采笋置篱外。邻曲惭愧,无复取者。(宋书郭原平传)【学生翻译】原平

    4、自认为不能广泛地施舍,致使此人颠沛流离,于是在种竹处的沟上建起小桥,让人的脚通行。【答案分析】选句前的语境是:郭原平在房子旁边种了一些竹子,春季夜里有人来偷竹笋,被郭原平偶尔撞见,偷笋的人奔逃掉进了水沟。于是句中的“颠沛”就应翻译为“跌倒”。另外,句中的“足”,也应译为“足以”,意即郭原平尽量将桥建得宽。【正确翻译】原平自认为不能广泛地施舍,致使此人跌倒,于是就在种竹处的沟上建起小桥,让人足以通行。示例5.希贤与严忠范等奉命使宋,请兵自卫。伯颜曰:“行人以言不以兵,兵多,徒为累使事。”(元史列传十四)【学生翻译】出行的人要靠语言能力而不靠兵器锋利,兵器多了,只能徒然使事情受到牵累。【答案分析】

    5、“行人”不是出行的人。因为前面说的是奉命使宋,故应译为:出使的人。“以言不以兵”,“兵”不是兵器,前面有句“请兵护卫”,故“兵”应为:士兵或武士。【正确翻译】出使的人要靠语言能力而不靠武士随从,随从武士多了,只能徒然使出使的事受到牵累。四、该补不补,语意错误古汉语常见主语、谓语、宾语及介词等成分省略的现象,如果我们翻译时该补不补,整句话的意思就不能清晰连贯。【学生翻译】等到召见,就受亲近信任。【答案分析】“召见”是何人召见,“亲信”是受何人亲近信任,没有补出,语意就会模糊。再从后面“封汉为广平侯”来看,可见,是被皇帝召见。【正确翻译】等到被(皇帝)召见,就受到(皇帝)亲近信任。示例6.汉为人质

    6、厚少文,及得召见,遂见亲信。建武二年,封汉为广平侯。(后汉书吴汉传)【学生翻译】逝去的人要住宅有什么用呢,只是表达我的深切哀悼之情罢了。【答案分析】“但以表我深心耳。”“以”后少了一个“此”,翻译时要补上。【正确翻译】逝去的人要住宅有什么用呢,只是以(此)表达我的深切哀悼之情罢了。示例7.(王韶病卒,高祖言甚凄怆)。使有司为之立宅,曰:“往者何用宅为,但以表我深心耳。”(隋书列传第二十七)五、该调不调,不合规范古汉语常见句子倒装现象,我们翻译时要调整过来,使之合乎现代语法规范与现代语言习惯。该调不调,语言不合规范,也影响句意的理解。【学生翻译】跟随的穿着华丽衣服的侍妾有七十人。【答案分析】古代

    7、常把数量词放在中心词的后面,这是定语后置句的一种,我们翻译时要加以调整。“从”是“使跟从”之意。【正确翻译】让七十个穿着华丽衣服的侍妾跟随。示例8.昔秦伯嫁其女于晋公子,令晋为之饰装,从衣文之媵七十人。(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六、要点遗漏,字未落实文言文句子翻译,除了表达舒缓语气的语气词,与取消句子独立性或倒装标志的结构助词,要字字落实。许多考生,对有些实词、虚词等意义未认真落实,以致句子翻译不到位。例:休固争曰:“罪细且不容,巨猾乃置不问,陛下不出伯献,臣不敢奉诏。”(新唐书韩休传)【学生翻译】罪轻的人不被宽容,罪重的人放过而不问,如果陛下不放逐伯献,我就不能接受诏令。【答案分析】“罪细且不容,

    8、臣猾乃置不问”,“且”是“尚且”之意。“乃”是“竟然”之意,在翻译时,省去这两个词的翻译,句子的语气、情感就会受到影响,故要翻译出来。应翻译为:“罪轻的人尚且不被宽容,罪重的人竟然放过而不去问罪,如果陛下不放逐程伯献,我不能接受诏令。”文言断句四步法断句的目的是便于领会整篇文章的文意。语感对断句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断句前要先读几遍原文,力求对原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并凭借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此外,断句时还要注意文章的体裁、语言风格等。一、通读全文,了解大意词不离句,句不离段。要正确断句,就必须正确判断需要断句的文章的文体。比如,有故事情节的传记文,就必须掌握文章的大

    9、致情节、中心事件和人物间的关系;议论性的说理文,则要先明确文章论述的中心,然后再根据中心进一步明确文章内容前后的逻辑关系;至于说明文,则要把握说明对象和说明层次。总之,断句前要瞻前顾后,反复研究,尽可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二、先易后难,逐步分割熟读文段并把握文意后,要先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即要先断有把握的,后断吃不准的,对于暂时还难以确定的则要先放一放,留待最后推敲解决。三、借助标志,巧妙断句文言句子间往往通过标志性的词语进行连接,只要抓住这些标志性的词语,断句时就会更准确、更迅速。1看虚词通常,在句首出现的虚词有夫、惟、盖、凡、初、窃、斯、岂、请、敬、若夫、且夫、今夫、呜呼

    10、、嗟夫、噫、噫嘻、悲夫等;在句尾出现的虚词有者、也、矣、哉、耳(尔)、而、已、乎、焉、与(欤)、耶(邪)等。一般情况下,断句时都可以利用这些词点断。示例: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游褒禅山记)分析:通过熟读语段可知,这一语段中可置于句末的虚词有“焉”“也”“焉”“也”,可置于句首的有“夫”,可置于分句句首的有以、则、则、而、而、故。这一语段共有18处标点,可依据虚词断句的就有11处之多,如果不考虑中间两处并列词语“天

    11、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与“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这一语段的断句基本上都可以根据找虚词的方法一次性解决。2找对话标志词文言文中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语”“言”“道”“白”“对”“谓”等引出。一般情况下,碰到这些词时都要停顿,且大多用冒号断开,并将说的内容用双引号分开。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是两人对话,一般是在第一次问答中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例如,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3分析修辞手法文言文很讲究修辞。顶真、排比、对偶、反复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也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可以比较好

    12、地断句。(1)顶真。顶真是文言文中较为常见的句式。使用这一修辞手法的句子通常是句子前后相承,在前一句作宾语的词在后一句中又作了主语。示例:A.具告沛公/沛公大惊。(鸿门宴)B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廉颇蔺相如列传)分析:这两个例句中都有紧密相连的相同的词语,断句时就可以根据顶真这一修辞手法考虑句读。(2)对偶。对偶更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修辞手法。文言文句式整齐,四六句较多,客观上为断句提供了方便。示例: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而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13、,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分析:这段话中一共出现了十个对称句,断句时只要注意到这些对称句,问题就会迎刃而解。(3)反复。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也是文言文中比较常见的修辞方法。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孰与徐公美”,“我与徐公孰美”几句,在文章中就是间隔反复出现的,断句时如果能抓住这一特点,问题就会比较简单。4重视名词和代词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名词和代词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通常就可以确定应该停顿的位置。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是用全称,以后再出现时则是只提名不提姓。例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者,赵人也”就是先用全称,以后的“相如奉璧奏秦王”“相如持其璧睨柱”等就不再提姓了。四、利用句式特点辅助断句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固定结构也可以帮助我们断句。比如,“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句式,它就可以帮助我们断句。此外,其他表示判断关系的词,如为、乃、即、则等,也可以为我们断句提供帮助。至于“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反问句句式,“为所”“受于”“见于”等被动句句式,还有“如何”“况乎”“何(以)为”等固定结构,更是我们断句的好帮手。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断句方法只有综合运用才能发挥最佳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二轮三轮精品】(三维设计)2011届高三二轮三轮突破语文(人教版)板块二阅卷人E线交流.ppt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62961.html
    相关资源 更多
  • 小学语文(S版)二年级第七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doc小学语文(S版)二年级第七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doc
  • (安徽专版)2024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写作 学习抒情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4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写作 学习抒情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小学语文(S版)二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14 鲁班造伞》教学设计.doc小学语文(S版)二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14 鲁班造伞》教学设计.doc
  • (安徽专版)2024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9木兰诗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4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9木兰诗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小学语文(S版)三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doc小学语文(S版)三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doc
  • (安徽专版)2024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9 木兰诗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4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9 木兰诗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安徽专版)2024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8土地的誓言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4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8土地的誓言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小学语文(S版)三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语文百花园四》教学设计.doc小学语文(S版)三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语文百花园四》教学设计.doc
  • (安徽专版)2024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8 土地的誓言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4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8 土地的誓言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安徽专版)2024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7谁是最可爱的人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4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7谁是最可爱的人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小学语文(S版)一年级第二册第七单元《语文百花园七》教学设计.doc小学语文(S版)一年级第二册第七单元《语文百花园七》教学设计.doc
  • 小学语文(S版)一年级第二册第七单元《22.蝴蝶花》教学设计.doc小学语文(S版)一年级第二册第七单元《22.蝴蝶花》教学设计.doc
  • 小学语文(S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材研读.doc小学语文(S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材研读.doc
  • (安徽专版)2024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6 老山界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4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6 老山界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小学语文(S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材简析.doc小学语文(S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材简析.doc
  • (安徽专版)2024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5黄河颂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4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5黄河颂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小学语文(S版)一年级下册五单元《猫和老鼠》教学设计.doc小学语文(S版)一年级下册五单元《猫和老鼠》教学设计.doc
  • 归州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doc归州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doc
  • (安徽专版)2024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4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安徽专版)2024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2台阶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4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2台阶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小学语文阅读题理解:毽子里的铜钱.doc小学语文阅读题理解:毽子里的铜钱.doc
  • (安徽专版)2024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1老王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4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1老王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doc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doc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反思.doc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反思.doc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多媒体的合理运用.doc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多媒体的合理运用.doc
  • 山东省滕州市高中2012-2013学年高二语文“千古词帝李煜”主题单元设计.doc山东省滕州市高中2012-2013学年高二语文“千古词帝李煜”主题单元设计.doc
  • 小学语文阅读“自学为主”的课堂模式的思考与实践.doc小学语文阅读“自学为主”的课堂模式的思考与实践.doc
  • 山东省滕州市高中2012-2013学年高二语文 诗苑奇葩 李白主题单元设计.doc山东省滕州市高中2012-2013学年高二语文 诗苑奇葩 李白主题单元设计.doc
  • 山东省滕州市高中2012-2013学年高二语文 诗歌鉴赏之山水田园诗主题单元设计.doc山东省滕州市高中2012-2013学年高二语文 诗歌鉴赏之山水田园诗主题单元设计.doc
  • 相关搜索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常用工具与软件 - 公益活动

    copyright@ 2020-2024 www.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