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学案:第一单元 二、当仁不让于师 WORD版含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8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学案:第一单元 二、当仁不让于师 WORD版含答案 2017 2018 学年 高中语文 人教版 选修 先秦 诸子 选读 教学 第一 单元 当仁不让
- 资源描述:
-
1、二当仁,不让于师 对应学生用书P6基础夯实一、识记字音1绥之斯来(su)2.喟然(ku)3.瞻之(zhn)4循循然(xn) 5.莞尔(wn) 6.偃(yn)7一箪食(dn) 8.饥馑(jn) 9.哂之(shn)10以俟君子(s) 11.鼓瑟(s) 12.铿尔(kn)13舞雩(y) 14.牖(yu)二、通假字1君子一言以为知通智,聪明,智慧2道之斯行 通导,引导3子见南子,子路不说 通悦,高兴4夫子矢之曰 通誓 ,发誓5鼓瑟希 通稀,稀疏6毋吾以也 通已,停止7莫春者,春服既成 同暮,晚8唯求则非邦也与 通欤,语气词三、古今异义1君子学道则爱人古义:喜爱别人 今义:丈夫或妻子2君子一言以为知古义
2、:可以表现出 今义:认为四、一词多义1绝2弥3莫4疾5非6舍7如8为9其10焉五、词类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闻弦歌之声弦歌:弹琴唱歌2端章甫 端章甫:穿上礼服,戴上礼帽3风乎舞雩 风:吹风4曾皙后 后:落在后面5鼓瑟希 鼓:弹奏(二)使动用法1博我以文 博:使广博2可使足民 足:使富足(三)意动用法其生也荣,其死也哀 荣:以为荣 哀:以为哀(四)动词作名词一箪食,一瓢饮 食:饭;饮:水(五)形容词作名词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小:小相;大:大相六、文言句式(一)判断句1他人之贤者,丘陵也(“者也”表判断)2亡之,命矣夫 (语意上的判断句)(二)状语后置句1其何伤于日月乎 (“于日月”作状语,后
3、置)2仲尼岂贤于子乎 (“于子”作状语,后置)3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以文”“以礼”作状语,后置)(三)宾语前置句1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夫人”和“谁”作“为”的宾语,前置)2不吾知也 (代词“吾”作“知”的宾语,前置)(四)主谓倒装1贤哉,回也 (正常语序应为“回也,贤哉”)2异乎三子者之撰(正常语序应为“三子者之撰异乎”)课文译注(1)这样做没有用。逾(y):超越。无得:不能够。虽:即使。其:用在句首强化反语语气的副词。伤:妨害。多:只,仅仅。(2)(3)(4)(5)(6)(7)(8)(9)(10)(11)(12)(13) 对应学生用书P91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
4、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评析孔子说:“颜回是多么有才德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里,别人都受不了这种愁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的乐趣。颜回是多么有才德啊!”本章中,孔子称赞颜回,对他作了高度评价。这里讲颜回“不改其乐”,这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要自得其乐。2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评析暮春三月,春天的夹衣已经穿上了,我跟五六个成年男子,还有六七个男孩儿,在沂水中洗浴,在舞雩台上吹风乘凉,一路唱着歌回来。这是和谐社会的真实写照,
5、也是一个国家德政达到极致的体现,是儒家治国平天下的形象化表述。这正合乎孔子对理想社会的追求,所以后面才引出孔子“吾与点也”的喟然感叹。问题1第1节中“多见其不知量也”是针对什么人说的?明确针对诋毁孔子的人说的,指叔孙武叔。问题2第2节中“其生也荣,其死也哀”说明了什么?明确“其”代孔子。说明孔子的出类拔萃和对孔子的无限敬重。问题3选文第6节“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说明了什么?明确孔子的毫不隐瞒,表现了他对弟子的人格的尊重。问题4选文第1113节,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说明了什么?明确主要是通过语言描写和神情举止细节的刻画,表现了孔子对学生的关爱与尊重,情谊深厚。问题5当孔子谈到师生如何相处时
6、,他说:“当仁,不让于师。”这体现了孔子怎样的人格魅力?明确孔子特别重视师生关系的和谐,强调师道尊严,在一般情况下,学生不可违背老师。但是,孔子提出,遇到行“仁”的事情的时候,对老师也不必谦让,是把实现仁德摆在了第一位,把“仁”作为衡量一切是非善恶的最高准则。问题6从第10则选文看,每个人物各有怎样的性格特点?明确子路:“率尔而对”,直抒胸臆,表现了他鲁莽坦率、自负急躁的性格;冉有、公西华:说话委婉而留有余地,表现了他们的谨慎和谦恭;曾皙:一直在鼓瑟,直到被孔子问起,才“舍瑟而作”,充分表现了他的温文尔雅、潇洒超脱的性格,尤其是他所描绘的充满诗情画意的理想蓝图,更是展示了他逍遥自得、恬淡空灵的
7、内心世界;孔子:谦和诚恳,循循善诱,耐心地启迪弟子,始终保持着谦谦君子的儒家风范。 对应学生用书P10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绥之(su)喟然(wi) 卓尔(zhu) 诲人(hu)B莞尔(wn) 箪食(dn) 瓢饮(pio) 曾皙(x)C侍坐(sh) 饥馑(jn) 哂之(x) 以俟(s)D舞雩(y) 户牖(yu) 哭恸(dn) 铿尔(kn)解析:A项,“喟”读ku;C项,“哂”读shn;D项,“恸”读tn。答案:B2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仲尼岂贤于子乎B道之斯行C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D亡之,命矣夫解析:B项中的“道”通“导”。答案:B3下列句子中实
8、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何伤于日月乎 (妨害)B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诱导)C夫子莞尔而笑 (微笑的样子)D吾与点也 (和)解析:D项中的“与”,读y,称赞。答案:D4下列句子中虚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怎么样)B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如果)C愿为小相焉 (做)D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至于)解析:B项中的“如”,意为“或者”。答案:B5与“以吾一日长乎尔”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A当仁,不让于师B约我以礼C仲尼岂贤于子乎D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解析:A、B、C三项与例句均为状语后置,D为判断句。答案:D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子路、曾皙
9、、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63274.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