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4

类型(统考版)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11 论述类文本阅读(含解析).docx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165833
  • 上传时间:2025-11-10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88.41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统考版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11 论述类文本阅读含解析 统考 2022 高考 语文 一轮 复习 课时 作业 11 论述 文本 阅读 解析
    资源描述:

    1、课时作业11论述类文本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一直以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从时间上说,是在明朝之前的。明朝之前,占据社会主流的,是清明理性的孔孟之道。崇尚自然、游离社会的道学,作为主流思想的补充,与儒学一起“相辅相成”“一阴一阳”,使得社会主流思想具有强大活力。从总体上来说,中国文化的源头,无论是周公、老子、孔子,还是后来的诸子百家,都对人生保持清醒、冷静的理性态度,保持着孔子学说理性的基本精神。中国文化在明朝之前,占据社会主流的,是高蹈的士大夫精神。最显著的表现在于:人们崇尚天地人伦之间的道德,有高远的理想,讲究人格的修炼,反对人生世俗化,鄙视犬儒的人格特征。从春秋时代起,中国

    2、知识分子一直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使命,以追求道德、知识和审美为人生归宿。比如说孔子,从他的言语来看,更像是倡导一种人生价值观,追求人生的美学意义。又比如说庄子,他的学说,不像是哲学,更像是一种生活美学:道是无情却有情,看似说了很多超脱、冷酷的话,实际上透露出对于生命、本真的眷恋和爱护,要求对整体人生采取审美观照态度,不计功利是非,忘乎物我、主客、人己,以达到安详和宁静,让自我与整个宇宙合为一体。这就是中国历代士大夫知识分子一以贯之的艺术清洁精神。英国大哲学家罗素曾经说:“在艺术上,他们(中国人)追求精美,在生活上,他们追求情理。”这是说到关键了。中国人的生活哲学就是如此,一方面高旷而

    3、幽远,另一方面也连着“地气”,是自发的浪漫主义和自发的经典主义的结合。道家是中国人思想的浪漫派,儒家是思想的经典派。当东汉年间佛教传入之后,这种以出世和解脱为目的的宗教体系遭到了儒学和道教的抵抗,从而消解了印度佛教中很多寡凉的成分。经过“中庸之道”的过滤,其中极端的成分得到了淡化,避免了理论或实践上的过火行为。也因此,一种中国特色的佛教观产生了,佛教在中国更多变身为“生活禅”,变成一种热爱生活创造人生的方式。中国人一方面避免了极端的“出世”之路,另一方面,由于心灵的滋养、美智的开发,使得东汉魏晋,包括后来的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以及唐宋元产生了很多高妙的艺术,“艺术人生”的观念也随之如植物一样

    4、葳蕤生长,很多艺术种类都在这个阶段达到了高峰,比如说唐诗、宋词、元曲、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等,它们洋溢着一种高蹈的精神追求,境界高远,洁净空旷,如清风明月,如古松苍翠。中国的艺术精神到了明清之后,有低矮化的倾向。明清以后,由于社会形态的变化,专制制度进一步严酷;加上统治者出身和教育的局限,以及愚民政策的目的,整体文化和审美呈低俗化的倾向。随着“程朱理学”和科举制度的推行,人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被扼制,审美弱化,艺术更趋“侏儒化”“弱智化”。大众普罗的喜好抬头,刚正不阿的风骨软化,崇尚自由、自然、提升的审美精神也在丧失。不过尽管如此,在明清时代的中晚期,那种崇尚自然、物我两忘的高贵精神仍时有抬

    5、头,一批有着真正艺术精神的独立艺术作品或有出现。尽管如此,士大夫精神已不是艺术美和生活美的主旋律,它只是一种空谷幽兰的生命绝响。(节选自赵焰美的背后,有删减)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清明理性的孔孟之道在明朝之前一直占据着社会的主流,道学是这一主流思想的补充,他们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B以出世和解脱为目的的佛教传入时,曾遭到了儒学和道教的抵抗,经过“中庸之道”的过滤和淡化,更多成了中国特色的“生活禅”。C无论是高蹈的士大夫,还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知识分子,他们都有着一以贯之的艺术清洁精神。D尽管明清之后的中国艺术精神倾向低矮化,但亲自然、空物我的高贵精神仍偶有抬头

    6、,也偶尔出现一批拥有真正艺术精神的独立作品。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通过对孔子与庄子的学说进行剖析,展现出艺术表现不同但旨归一致的中国士大夫精神。B文章以明朝为时间的界点,分述了中国艺术精神的前后变化,呈现对照式结构,结构谨严。C文章引用英国大哲学家罗素的话,目的是用来证明中国历代士大夫和知识分子具有一以贯之的艺术清洁精神。D文章论证方法灵活多变,修辞效果突显,例证与引证并举,比喻共比拟齐飞,语言鲜活,感染力强。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在“艺术人生”观念影响下,许多艺术种类达到高峰,洋溢着高蹈的精神追求,比如诗歌中王维的山居秋暝。B孔孟为代表的儒学

    7、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文化一直保持着人生的理性态度和精神。C中国知识分子一直以追求道德、知识和审美为人生归宿,艺术上,孔子追求精美,庄子追求情理。D清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呈现出艺术审美的低俗化倾向。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美媒称,随着时间的推移,引发新冠肺炎的冠状病毒正在发生变异,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它会突然变得更加危险,据美国大众科学月刊网站3月25日报道,住于康涅狄格州纽黑文的耶鲁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病毒学家内森格鲁博说:“这种病毒变异或演变的速度并不出人意料,这完全符合我们对这样一种病毒的预期。所有病毒都在不断演变,总的来说,不应该对这个过程有任何的担忧。”报道称

    8、,病毒变异的速度的确特别快,尤其像新冠病毒这样的用RNA作遗传物质的病毒。与使用DNA的生物体不同,这些病毒无法修复它们在复制遗传密码时出现的错误。位于印第安纳州西拉法叶市普渡大学的炎症、免疫学和传染病研究所的病毒学家理查德库恩说,这意味着RNA病毒的演变速度往往快于其他有机体。不过,病毒在传播过程中出现的大部分变异要么对病毒本身有害(即病毒不大可能存活或复制),要么不会改变其功能。格鲁博说,此外,眼下最受关注的两个特性病毒的传染性有多强和对宿主的危害性有多大是由多个基因拉制的。改变这些特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通常不是单一突变的结果。因此,这种病毒以这样的方式即它实际上在几周、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

    9、间里变得更致命或传染性更强发生变异的几率不是很高。报道称,冠状病毒有可能发生重大变异,使其对人类构成更大威胁。毕竟,新冠病毒的祖先只能感染非人类动物。这种病毒最终发生了使其能够从动物传染给人类的变异。但它很可能不是一下子获得了这种能力。格鲁博说:“这些事件的发生历时许多年。”报道还称,自新冠病毒爆发以来,它已经发生细微的变化。格鲁博说,在两种情况下,突变会在疫情爆发期间产生重大影响。有可能出现一种变异,它没有使病毒变得更加危险,但会稍稍改变诊断检测针对的病毒区域。这意味着我们检测病毒的能力将被削弱。科学家跟踪新冠病毒的新突变很重要,这样他们就能发现是否需要更新检测试剂盒以发现新的病毒形式。还有

    10、一种可能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冠病毒有可能对抗病毒药物产生耐药性,就像细菌对抗生素变得无动于衷一样。如果一种药物能清除患者体内所有复制的病毒,病毒就没有机会改变。但是,如果有人感染了新冠肺炎,而少量复制的病毒碰巧发生了一种突变,这种突变能帮助它们抵御药物。然后病患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那么这些病毒就会比其他病毒更有优势,并且可能在人群中变得更加普遍。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很可能需要一种以上的药物来对付新冠肺炎。最终,人们很可能接受几种药物的鸡尾酒疗法来消除病毒。虽然如此,事实上到我们推出疫苗时,新冠病毒不大可能发生显著变异。格鲁博说,病毒很难对疫苗产生抗药性。除了在罕见的情况下,比如流感,许多病毒包括

    11、引发麻疹和黄热病的病毒变异的速度非常慢,几十年时研发的疫苗对它们仍然有效。(选自新冠病毒正在变异,有个事实不容忽视,有删改)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在美媒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正在发生变异的冠状病毒变得更加危险的可能性不大。B新冠病毒不是一下子发生了能够从动物传染给人类的变异,它的祖先只能感染非人类动物。C大部分病毒在传播过程中出现的变异要么对病毒本身是有害的,要么不会改变其功能。D感染新冠肺炎的病人,身体里少量复制的病毒可能会发生一种能帮助它们抵御药物的突变。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论述了新冠病毒在传播过程中正在发生变异以及我们不可以忽视

    12、的一个事实。B文章第三段论证了新冠病毒在短期内甚至几年的时间里发生显著变异的几率较低。C文章用比喻论证,论证了新冠病毒随着时间推移可能对抗病毒药物变得无动于衷。D文章善用引证法,为作者论证其观点提供充实有力的论据,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使用DNA的生物体与新冠病毒这样用RNA作遗传物质的病毒不同,病毒变异的速度不会特别快。B如果科学家跟踪新冠病毒的新突变,他们就能发现是否需要更新检测试剂盒来发现新的病毒形式。C我们很可能需要一种以上的药物来对付新冠肺炎,因为新冠病毒有可能对抗病毒药物产生耐药性。D新冠病毒虽然正发生变异,但到推出疫苗时,它不大可能发生显

    13、著变异,因此面对它不必太悲观。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长期以来,有一种很流行的观点,就是认为中国人不信宗教,因而没有真正的信仰。这种观点是武断的,其实,中国的民间信仰实质上就是中国宗教。中国虽然不是一个宗教的国度,但民众却不缺少宗教信仰;虽然绝大多数中国人包括中国的知识分子没有明确的宗教归属,但却似乎比任何民族更笃信神灵。自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来看,中国的先民自古就信奉和祭祀天地神灵。可以说,在世界上,还没有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像中华民族建造了如此之多的神庙供人们进行宗教祭祀活动,也没有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像中华民族从事着如此复杂多样的宗教祭祀活动。在祭祀的对象上,中国人按照与自身关系的远

    14、近把整个统一的神灵世界划分为“天”与“祖”两个系列,于是,祀天祭祖二神崇拜就构成了中国人宗教信仰的基本形态。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在这种独特的宗教信仰的基本形态中,其中祭祖、崇祖既是基础和本质的东西,又是主要的载体,而祀天、敬天则是演化和派生出来的一种观念,它历来都附着于祭祖和崇祖的活动和礼仪之中。正如美国学者JL斯图尔特所说的:“祖先崇拜事实上才是中国的真正的宗教。”在祭祀的主体上,按照国家的行政隶属关系可划分为不同的层级。先秦时期,祭祀活动从上至下由天子、诸侯、大夫、士和庶人分别掌管。秦之后,其祭祀的政府主体就由天子以及各级官吏担任。在民间,其基本的祭祀主体是广大的农民群众,他们所从事的私人祭

    15、祖或祀神活动完全遵循传统习俗自发而为,但宗祠或地区性的大型集体祭祀活动则由家族首领和地方会首出面组织和主持。至于国家的祭祀天地的活动,是为天子的特权,秦汉之际,天子主要通过封禅和郊祭来祭祀天帝,秦汉之后,祭天和祭地同时进行,其仪式更为隆重和繁琐。明永乐年间,在北京南郊还专门建造了天坛供祭天之用。在祭祀的性质上,按照神灵的属性可区分为不同的种类。与西方的神教不同,中国的宗教神灵除了至高无上的“天”之外,其他的神祇都属于有限的特殊神。如山神、门神、灶神、土地神以及其他的动植物神和行业神,都属于担负特定职能的神祇,只能给人们提供某一方面的护佑。但有些地方社神,却被演化和升格为具有多种社会职能的地区守

    16、护神。由于在整个封建社会,祭祀至上神“天”乃为天子的特权,民间不得擅自祭祀,这种神权垄断状况一方面造成了民间信仰实用性的不断强化,致使原始的自然崇拜难以得到扬弃和升华;但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多神信仰在民间的和平共处和共同发展,不致发生像西方那样的宗教冲突和战争。各种祭祀活动是信仰的载体,是一定宗教信仰的外在物化形式。透过它我们看到这种扎根于民众生活、内存于民众精神世界的信仰是如此之深厚,无论是外来的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还是自创的道教,都不曾动摇过它的地位。“文化大革命”也未能真正摧毁它。改革开放之后,民间信仰迅速复兴。这再次证明了一个客观规律,信仰是人的精神生命,一个民族的信仰就是其内在的“活

    17、的灵魂”,它如同遗传基因一样通过这个民族的世代相传而得以延续,而不因个体的消亡而消亡。因此,对于信仰特别是一个民族的信仰来说,我们是无法用一种外在的强制力量来将其从人们的精神中加以消灭的,外在的强力只能消灭人的肉体,而无法消灭人的信仰,信仰的存在和改变是一个遵循其内在固有的逻辑而缓慢演化的过程。(节选自左亚文中国乡村发现,有删改)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民间信仰的内容虽然是祀天祭祖之事,但也属于真正的信仰。因此,中国人不信宗教这说法是不准确的。B绝大多数中国人包括中国的知识分子都比任何民族更笃信神灵,所以他们根本不需要有明确的宗教归属。C祭祖和祀天就是中国的宗教

    18、信仰,而且宗教信仰的范围之广,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庶民百姓,大都有真正的信仰。D祀天祭祖二神崇拜构成了中国人宗教信仰的基本形态。这是由中国人把神灵世界划分为“天”与“祖”两个系列的结果。8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从中国民众笃信神灵的角度,提出这种以信奉和祭祀天地神灵为表现形式的民间信仰就是中国人的宗教信仰。B文章从祭祖和祀天两个维度理解中国的民间信仰,并认为二者关系并重,都是中国人宗教信仰的基本形态。C文章认为“文化大革命”也未能真正摧毁中国民间信仰,彰显了中国民间信仰是我们民族内在的“活的灵魂”。D文章从中国民间祭祀活动的对象、主体和性质等三个方面,论述了中国的民间信

    19、仰实质上就是中国宗教。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任何情况都不曾动摇过中国民间祭祀活动的地位。可见,各种祭祀活动扎根民众生活之深,内存民众精神之坚。B自古以来,中国人就信奉和祭祀天地神灵,而体现宗教信仰的祭祖和祀天都属于民间信仰的范畴,因此民间信仰就是宗教信仰。C从历史上看,西方的宗教矛盾分歧较多,冲突和战争不断,而东方国家则因为神权垄断而多神信仰和平共处。D中国的祭祀活动就是人的精神生命,是中华民族内在的“活的灵魂”,因此,认为中国人没有真正的信仰是没有道理的。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东西方“武侠之父”相继离开,需要英雄的世界一直会在宋金波当地时间11月12日,美国

    20、漫画界元老级人物斯坦李(StanLee)辞世。因为与金庸老爷子的私人丧礼几乎是在同一天发生,人们很自然地把他们联系在了一起。斯坦李联合创造了八成以上的漫威知名角色,被称为漫威的灵魂人物,而金庸作为中国最负盛名的武侠小说作者,创造了无数武侠人物形象。“东西方两位武侠世界的创造者”相继离世,巧合得不同寻常。巧合也因为漫威漫画中的超级英雄和金庸作品中的侠客,有着共通之处。“侠以武犯禁”,漫威超级英雄们也是凭借超能力大打出手。这两个世界中的英雄或者侠客们都有除暴安良、主持正义的传统,对毁灭世界或破坏江湖道义、秩序的反派都斗争到底。所以也不难理解,一些漫威电影到中国,翻译都是直接取“侠”这个定义,如蝙蝠

    21、侠、钢铁侠而且,与梁羽生主要从中国传统“侠”形象中汲取营养不同,金庸学贯中西,他的小说不少地方借鉴了西方电影剧本的技巧。金庸的武侠世界和斯坦李的漫威宇宙,都有很大的受众群体,而且持续时间达半个世纪以上。英雄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由来已久,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能够反映东西方的文化现象。东西方文化中共同的对英雄的需求,支撑了两个世界的稳定存在。如约瑟夫坎贝尔在千面英雄中所言,“每个人都拥有他自己蕴藏强大能量的梦中的万神殿”。这梦想在某种意义上跨越了文化界限。在东方,侠客传统可以上溯至春秋战国甚至更早,向下而至传奇小说、三侠五义。在西方,也起码可以从古希腊神话中追根溯源,后面也有侠盗罗宾汉。但金庸武侠世界与

    22、斯坦李的漫威宇宙,无疑又有相当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很大程度上也来自于东西方文化本身对一些价值的理解不同。比如说,漫威宇宙的超级英雄,通常都会面对能力与责任的矛盾,不把这样的问题想清楚,就不足以成为一个成熟的英雄形象。而对金庸武侠里的主角来说,除了极少数如郭靖,出于一种模糊的自省,有了自己的“超能力”价值的终极追问,大部分情况下,对于“超能力”或者高深武功的追求,是不言自明的。再比如,漫威宇宙中的超级英雄在主持正义时,通常会考虑到法律这个限制因素。某种意义上,他就是为了维护法律而行动。但在金庸的武侠世界,大部分武林人物不入世,经常不在意破坏既有法律。这可能是因为现实中,人们在观念上正义与法律是

    23、相分离的。金庸先生曾说,东西方对侠的理解不同,同样是大孩子打小孩子,德国人看到不会管,而中国人会管。他写武侠小说是给中国人看的,中国需要侠义精神。但这句话可能不应该做字面理解,或者说,他可能认为由于在传统社会缺少足够的法律正义,必须有犯禁的侠客出面解决。漫威电影虽然在英雄超能力上比武侠世界更脑洞大开,超人可以撼动星球,而最大胆的侠客想象也无非可以用动车速度赶路,但除此之外,漫威宇宙是趋近现实的。相反,武侠世界对现实更像是逃避。也就不难理解,斯坦李可以不断地在漫威电影中客串,给出一个个彩蛋,而金庸老爷子绝不可能去扮演平一指或西山一窟鬼中的角色。论艺术成就,两个世界也许很难有高下比较,但从社会学角

    24、度来看,漫威宇宙无疑更开放、更面向未来。对当代中国人而言,比金庸武侠人物更具有现实感的英雄形象,还在未来的某个空间静静等待。(光明网时评频道)10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美国漫画界元老级人物斯坦李与金庸老爷子同时辞世巧合得不同寻常,让人们很自然地把他们联系在了一起。B金庸是中国最负盛名的武侠小说作者,而斯坦李创造了八成以上的漫威知名角色,被称为漫威的灵魂人物,作者称他们为东西方“武侠之父”。C金庸学贯中西,其小说不少地方借鉴了西方电影剧本的技巧,与主要从中国传统“侠”形象中汲取营养的梁羽生的作品大相径庭。D东西方文化中共同的对英雄的需求,在某种意义上跨越了文化界限,东西

    25、方表现英雄主义的作品均有悠久历史。11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从“东西方两位武侠世界的创造者”离世的巧合说起,阐释了东西方武侠文化的异同,第二、三段先讲共同点,第4段转折过渡到讲差异。B本文综合使用了对比、举例、引用等论证方法,论证东西方文化的异同在中国武侠作品、美国漫威宇宙中的一些表现。C文章引用约瑟夫坎贝尔在千面英雄中所言“每个人都拥有他自己蕴藏强大能量的梦中的万神殿”,说明这梦想在某种意义上跨越了文化界限。D东西方文化本身对一些价值的理解不同,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金庸武侠世界与斯坦李的漫威宇宙存在相当明显的差异。1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漫威宇宙

    26、中的超级英雄在主持正义时,通常会考虑到法律这个限制因素,而金庸笔下大部分武林人物都不入世,一般没有为维护法律而行动的意识。B漫威超级英雄总是凭借超能力除暴安良,主持正义,斗争到底,中国人常翻译成“侠”,如蝙蝠侠、钢铁侠说明在中国人心目中,他们和侠客极为相似。C金庸武侠里的主角如果不考虑自己的能力与责任,就不足以成为一个成熟的英雄,只知一味追求高深的武功,很难成长为像郭靖那样的以保卫大宋为己任的大侠。D文章标题中“需要英雄的世界一直会在”和末段内容,说明对当代中国人而言,比金庸武侠人物更具有现实感的英雄形象,还有待未来作家们去创造。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基层避责是指基层政府各管理主

    27、体采取诸多策略规避由其职位带来的直接责任和潜在责任,以避免自身利益受到损失。这一概念界定包括三个层面的含义:第一,虽然避责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行政行为,但基于社会影响的直接性角度,本文只关注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的避责。本文所指的基层政府包括市、县、区和乡、镇两级政府,并涵盖了基层治理过程中的多元主体,即在职能分工、权责配置中存在较大差异的“官僚群体、派生群体和雇佣群体”。第二,避责行为主要规避的是直接责任和潜在责任。在层级管理体制下,上级通过激励、约束机制对基层行政过程进行控制,虽然各机构和行政人员均有建立在职能分工基础上的书面权责说明,但由于既有规定过于宽泛模糊,并且基层行政主体需承办大量的临时性

    28、任务和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故避责行为所规避的不仅是书面上的直接责任,还包括法定职责外的其他潜在责任。第三,在成本收益权衡的基础上,避责行为的目的在于减少利益损失。由于行政过程中体现出的不同利益诉求、行为偏好和价值观念,解释避责现象自然无法忽视基层政府内部成员的混合动机及其构成逻辑。作为基层在权责分立结构下应对风险的行为选择,避责极具复杂性和多样性。基层工作人员通过对风险和收益的整合分析,在不同情况下条件式地选择不同避责行为,并且会根据策略的实际效果进行动态组合。各种避责行为是并行不悖的,多种行为可同时存在,并进行区别性搭配和组合。根据近年来对基层政府的田野调查和跟踪观察,在对第一手访谈资料和现

    29、实情况开展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决策树和类型学的分类方法,从两个维度出发对现阶段基层政府中普遍存在的避责行为进行分析(见图)。基层避责的具体策略分类一是时间序列维度。基层行政人员在采取避责行为时呈现出序贯决策的形式,这种基于时间序列的动态选择可主要划分为事前主动选择和事后被动应对。前者是在事前未酿成不良后果的情况下,基层人员通过有限的自由裁量权减少风险,主动采取措施规避惩罚,以常态化策略应对可能出现的压力和追责。后者是当行政过程出现不良后果时,基层人员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需要投入大量资源消解恶劣影响带来的严重损失,这属于一种非常规的策略选择。二是传导方向维度。在按照时间序列进行划分的前提下,基

    30、层避责在传导方向上也出现了纵向避责和横向避责的差异。纵向避责是以层级结构下责任转移为基础的策略,可细分为自上而下的避责策略和自下而上的避责策略。横向避责是以平行结构下责任转移为基础的策略。可细分为政府组织内部同级之间、政府与外部社会、市场之间的互动。综合时间序列和传导方向两个维度,汇聚行为先后次序、不同主体的行为选择,由此产生了不同情况下的基层避责策略。(摘编自倪星、王锐权责分立与基层避责:一种理论解释中国社会科学2018年第5期)13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基层避责是基层政府各管理主体为保护自身利益,推卸由其职能分工带来的潜在责任。B基层政府的避责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行政

    31、行为,跟上级政府相比对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C基层避责的主体具有多元性,所以上级常常用激励、约束机制对基层行政过程进行控制。D避责行为的逻辑是利益考量,基层行政主体权衡成本与收益的关系,只求降低经济损失。14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先阐释基层避责的概念,再从两个维度分析现阶段基层政府的避责行为。B文章以权责分立结构为前提,分析基层行政主体避责行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C文章采用田野的调查和跟踪观察,兼用决策树等分类方法讨论权责分立的危害。D文章梳理基层避责策略形成图表,展示了基层政府选择具体避责策略的逻辑。1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承办繁重的临时性任务和上

    32、级交办的其他工作,是基层避责行为产生的根源。B以常态化策略应对可能出现的压力和追责是一种事后被动应对的避责策略。C纵向避责和横向避责在传导方向上虽不同,但都是以责任转移为基础的策略。D上级对下级的职责予以具体明确,积极鼓励下级担责,下级避责行为将消失。课时作业111解析:B项,“以出世和解脱为目的的佛教传入时,曾遭到了儒学和道教的抵抗,经过中庸之道的过滤和淡化”错误,选项扩大范围,第三段说的是“经过中庸之道的过滤,其中极端的成分得到了淡化,避免了理论或实践上的过火行为”,由此可知,原文是经过中庸之道的过滤,其中极端成分得到淡化,而非所有成分都得到淡化。故选B。答案:B2解析:C项,“目的是用来

    33、证明中国历代士大夫和知识分子具有一以贯之的艺术清洁精神”错误,从文中来看,罗素的话是过渡句,承上启下。证明“中国知识分子一直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使命,以追求道德、知识和审美为人生归宿”以及证明“中国人的生活哲学一方面高旷幽远,一方面连着地气,是自发的浪漫主义和自发的经典主义的结合”。故选C。答案:C3解析:B项,“孔孟为代表的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错误,选项以偏概全,偷换主语,从文中来看,儒学与道学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原文“崇尚自然、游离社会的道学,作为主流思想的补充,与儒学一起相辅相成,一阴一阳,使得社会主流思想具有强大活力”;“中国文化”错误,原文的陈述主语是“中国文化的源头

    34、”,而非“中国文化”。C项,“艺术上,孔子追求精美,庄子追求情理”错误,从第二段来看,原文的意思应是“孔子庄子在艺术上追求精美,生活上追求情理”。D项,“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呈现低俗化”错误,从最后一段来看,相反,应是“时有抬头的高贵精神”的体现。故选A。答案:A4解析:A.“变得更加危险的可能性不大”理解错误,第一段为“引发新冠肺炎的冠状病毒正在发生变异,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它会突然变得更加危险”。B.“不是一下子发生了能够从动物传染给人类的变异”将或然说成必然,第四段为“但它很可能不是一下子获得了这种能力”。C.“大部分病毒”错误,第三段为“病毒在传播过程中出现的大部分变异”。故选

    35、D。答案:D5解析:C.“比喻论证”错误,原文第五段“就像细菌对抗生素变得无动于衷一样”是类比。答案:C6解析:A.“病毒变异的速度不会特别快”理解错误,原文第二段为“病毒变异的速度的确特别快,尤其像新冠病毒这样的用RNA作遗传物质的病毒。与使用DNA的生物体不同,这些病毒无法修复它们在复制遗传密码时出现的错误”。答案:A7解析:B项,“都比任何民族更笃信神灵”“所以”错误,原文“虽然绝大多数中国人包括中国的知识分子没有明确的宗教归属,但却似乎比任何民族更笃信神灵”,原文句意为转折关系,此处为因果关系;“都”表述太过绝对。答案:B8解析:B项,“二者关系并重”错误,原文认为“祀天祭祖二神崇拜就

    36、构成了中国人宗教信仰的基本形态其中祭祖、崇祖既是基础和本质的东西,又是主要的载体,而祀天、敬天则是演化和派生出来的一种观念,它历来都附着于祭祖和崇祖的活动和礼仪之中”。答案:B9解析:A项,“任何情况”错误,表述太绝对,原文“无论是外来的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还是自创的道教,都不曾动摇过它的地位”;B项,“体现宗教信仰的祭祖和祀天都属于民间信仰的范畴”错误,中国的民间信仰包罗万象,只有在对象、主体的组织性和性质上符合要求的祭祖和祀天等才属于宗教信仰;C 项,“冲突和战争不断”错误,无中生有,原文“不致发生像西方那样的宗教冲突和战争”;“东方国家”错误,范围扩大,文章只谈中国。答案:D10解析

    37、:A不是“同时辞世”金庸10月30日,斯坦李11月13日,而是“私人丧礼几乎在同一天发生”;B“创造了八成以上”前少了“联合”一词,不准确;C原文是说金庸与梁羽生不同,而不是作品“大相径庭”。答案:D11解析:说明“东西方文化中共同的对英雄的需求,支撑了两个世界的稳定存在”。答案:C12解析:C是漫威宇宙英雄观,张冠李戴。答案:C13解析:A项,“推卸由其职能分工带来的潜在责任”说法错误,原文是说“采取诸多策略规避由其职位带来的直接责任和潜在责任,以避免自身利益受到损失”,缩小范围,还有“直接责任”。C项,“基层避责的主体具有多元性,所以”说法强加因果,原文是“涵盖了基层治理过程中的多元主体”

    38、“在层级管理体制下,上级通过激励、约束机制对基层行政过程进行控制”,无因果关系。D项,“只求降低经济损失”曲解文意,文中是说“避责行为的目的在于减少利益损失”。故选B。答案:B14解析:C项,“兼用决策树等分类方法讨论权责分立的危害”,说法错误,原文是“结合决策树和类型学的分类方法,从两个维度出发对现阶段基层政府中普遍存在的避责行为进行分析”,并不是讨论“权责分立的危害”。故选C。答案:C15解析:A项,“是基层避责行为产生的根源”无中生有,曲解文意,原文是说“并且基层行政主体需承办大量的临时性任务和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故避责行为所规避的不仅是书面上的直接责任,还包括法定职责外的其他潜在责任”。B项“事后被动应对的避责策略”错,根据原文“这种基于时间序列的动态选择可主要划分为事前主动选择和事后被动应对。前者是在事前未酿成不良后果的情况下,基层人员通过有限的自由裁量权减少风险,主动采取措施规避惩罚,以常态化策略应对可能出现的压力和追责”,所以是“事前主动选择”。D项“下级避责行为将消失”说法太绝对,原文是“避责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行政行为”。故选C。答案:C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统考版)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11 论述类文本阅读(含解析).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65833.html
    相关资源 更多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主题阅读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主题阅读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从容不迫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从容不迫的反义词.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人不知,鬼不觉近反义词解释.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人不知,鬼不觉近反义词解释.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丰收的反义词解释.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丰收的反义词解释.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丰收的反义词是什么.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丰收的反义词是什么.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口语交际:制定班级公约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口语交际:制定班级公约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中班语言活动找反义词教案.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中班语言活动找反义词教案.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中央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中央的反义词.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习作:我的心爱之物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习作:我的心爱之物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严重的反义词是什么.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严重的反义词是什么.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珍珠鸟状元预习卡(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珍珠鸟状元预习卡(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严寒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严寒反义词.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珍珠鸟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ppt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珍珠鸟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pptx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珍珠鸟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珍珠鸟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业精于勤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业精于勤的反义词.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专横跋扈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专横跋扈的反义词.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专心一志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专心一志的反义词.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 桂花雨状元预习卡(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 桂花雨状元预习卡(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与柔软有关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与柔软有关的反义词.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不计其数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不计其数的反义词.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 桂花雨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 桂花雨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不知不觉的近义词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不知不觉的近义词反义词.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不声不响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不声不响的反义词.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 落花生生字课件 新人教版.ppt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 落花生生字课件 新人教版.ppt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一掷千金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一掷千金的反义词.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 落花生状元预习卡(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 落花生状元预习卡(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tall的反义词有哪些.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tall的反义词有哪些.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lucky的反义词有哪些.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lucky的反义词有哪些.doc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常用工具与软件 - 公益活动

    copyright@ 2020-2024 www.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