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考版)2023届高考语文全程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四 古代诗歌鉴赏 学案二 两节“入门课”——教你怎样看懂古诗 入门第一课 三角度切入读懂古诗.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考版2023届高考语文全程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四 古代诗歌鉴赏 学案二 两节“入门课”教你怎样看懂古诗 入门第一课 三角度切入读懂古诗 统考 2023 高考 语文 全程 一轮
- 资源描述:
-
1、入门第一课三角度切入读懂古诗一、由诗歌基本知识切入诗歌分类结构章法基本特点古代诗歌诗古体诗唐以前的诗,又称古诗、古风,句式大体整齐,有一定节奏韵律,但在句数、平仄、对仗等方面没严格规定。按每句字数分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各句字数不等)等。还包括楚辞和乐府诗。以自然段为层诗庄前后内容是对应一致的,如乐景对乐情,哀景对哀情。前后内容是相关、相反、相衬的,形成虚实相衬的关系,如乐景衬哀情等。近体诗指定型于唐并盛于唐的格律诗,在句数、字数、对仗、平仄等方面有非常严格的要求。为区别于过去的非格律诗,称为近体诗或今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绝句: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律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词萌于南朝
2、,盛于宋代。开始是用来为乐谱配词用于歌唱的。为谱配词叫填词,填词所选的调子叫词牌。填词时为点明题旨,多在词牌下另标题目。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上阕写景:首句渲染气氛,主句写景,尾句过渡。下阕抒情词媚曲曲由词进一步发展而成。宋、金时北方产生了新的乐曲曲调,发展到元代,形成元曲。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是清唱曲,包括小令(高考重点考查)与套数;杂剧是可演出的戏曲。小令有单阕的,也有上下阕的。一般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但也有穿插进行的曲谐即练即悟1下列诗词中不是上半部分写景,下半部分抒情的一项是()A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3、。B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C长醉后方何碍,不醒时有甚思。糟腌两个功名字,醅渰千古兴亡事,曲埋万丈虹霓志。不达时皆笑屈原非,但知音尽说陶潜是。D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诗歌语言受字数、句数和格律的严格限制,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现象。了解诗歌语言组织的规律,就能迅速进入诗歌的语境,进而把握诗歌情感。(一)词类活用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一首诗词往往因一两处词性的改变而韵味无穷。词类
4、的活用,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能,且在诗歌中最为多见,在解读诗歌语言时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在理解时可以参考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即练即悟2指出下列诗句中的词类活用之处,并理解其含义。(1)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答:_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答:_ _(3)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李商隐晚晴)答:_(二)语序倒装古人在写作时为了表达的需要,特意将某个词、某个句子语序颠倒的一种修辞手法。在古诗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修辞手法,但它和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却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概括而言,古代诗歌中的语序倒装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为符合声律的要求而
5、出现颠倒词句的情况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归浣女”是“浣女归”的倒装,“下渔舟”是“渔舟下”的倒装。这样一是为了使全诗的句式变化多样,不致呆板单调,创造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艺术效果。更主要的原因是为了让“舟”与“秋”“流”“留”押韵和五律平仄的需要。这种句子结构的颠倒用法还可以增强诗歌的音乐美,让读者读起来朗朗上口,韵味无穷。为了突出和强调表达的情感而出现颠倒词句的情况如“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两句,后句应为“遥望孤城玉门关”。“遥望”为“远远地望”,此处突出强调了在外守卫边疆城池的士兵遥望着内地,想念家乡亲人的情感。为了追求“新意”而改变词序、句序、结构的情况如:如果将“
6、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两句改为正常的“天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词的意境美就会大打折扣。为了让句式错落变化,产生参差之美而使用倒装如“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句应为“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这里的词序颠倒与前面顺叙周瑜的形象“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形成了错位之美。“倒装”是一种表达或表现形式,作者使用它的目的就是为作品的内容、主题服务,而诗歌的主题多为抒发情感,所以把握诗歌中的倒装修辞手法对理解诗人所抒发的情感和诗歌的主题有很大的帮助,切不可忽视。即练即悟3“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一句的正常语序是怎样的?诗人作此安排的目的何在?答:_4请把杜甫的
7、“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恢复正常语序,并解释。答:_(三)空白省略诗歌语句之间往往具有跳跃性,于是,就产生了省略现象,也就出现了空白,从而为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古诗省略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对话省略如:“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明明是三番问答,至少要六句才能完成,作者采用答话包孕问话的方法,精简为二十个字。意象组合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诗人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种意象直接组合在一起,中间没有任何联结词语,这九种意象将悲秋与乡愁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平静地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深秋晚
8、景的凄凉画面。整个画面给人以迟暮、渺茫、凄凉、低沉的感觉,与这位漂泊异乡游子的暗淡心绪协调一致。即练即悟5请指出下列诗句中存在省略现象的地方,并理解诗句含意。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答:_(四)互文见义互文,是上下文义互相阐发、互相补充的一种修辞方法,能收到经济笔墨、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这类句子句法关系特殊,文字上只交代一方,而意义彼此互见。我们理解它时,要把上下文的意思联系起来考虑,要瞻前顾后,不能偏执任何一端,把它割裂开来,只从字面上去理解。只有如此,才能正确地、完整地、不片面地掌握这类句子的真正意思。即练即悟6下列诗句中存在互文现象,请准确理解诗句含义。(1)
9、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答:_(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答:_(3)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答:_三、由诗歌鉴赏基本技巧切入(一)读标题标题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因为标题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可以这样说,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向导。它或点明主旨,或表明诗人的情感基调。具体作用如下:标题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信息的丰富载体,是我们理解诗歌的重要切入点。标题蕴含的信息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读”:“读”标题揭示的写作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读”标题交代的写作缘由或目的;“读”标题暗
10、含的情感或奠定的作品感情基调;“读”标题揭示的作品线索;“读”标题表明的诗歌题材;“读”标题暗示的诗歌表达技巧。即练即悟7由下列诗歌题目,你能获取哪些重要信息?请完成下表。试卷诗题重要信息2021全国乙卷鹊桥仙赠鹭鸶(1) _2021全国甲卷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2) _2021新高考卷寄江州白司马(3) _名师助你学不要被标题引入歧途题目即文章的额头,富含着诸多信息,可以这样说,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向导。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诗题都具有以上功能,不要让下面这些标题引入歧途。如“饮中八仙歌”“丽人行”“李凭箜篌引”“病妇吟”,这里的歌、行、引、吟表示诗歌的类型;词牌名“昭君怨”“虞美人”“祝英台近
11、”“二郎神”“忆王孙”等不反映词作的具体内容;乐府旧题一般只揭示诗歌的题材类型,而不反映诗歌的具体内容,如“出塞”“塞下曲”“关山月”“青楼曲”等。(二)知作者要真正读懂一首诗,必须知人论世。“知人论世”就是说要了解诗人的思想性格、生活经历、风格流派及其创作的时代背景、目的等。读诗时,必须注意诗人的遭遇、境况,注意诗人所处朝代的国势、朝政等方面的问题。知道了人与世,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这方面的信息有的诗歌考题会提供相关的注释,有的属于名家名篇的则不再加注,需要从平时积累的知识中回忆提取。即练即悟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文后题目。秋兴陆游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醉凭高阁乾坤迮【注
12、】,病入中年日月遒。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注】迮:狭窄。读诗应知:通过学过的课文示儿书愤等诗歌我们可知,陆游生于北宋危亡之际,始终主张抗金,但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一生报国无门、壮志难酬;屡遭打击,但矢志不渝。因此他的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以及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愤懑。通过对陆游的“知人论世”,我们便可更好地把握上面这首诗的思想内容,也利于准确地解答题目。根据中间两联,概括作者“愁”的原因。答:_名师助你学“知人论世”请注意诗人不同,诗风各异。李白豪放飘逸(壮美、丰富多彩、变化万千、雄伟瑰丽、奔放豪迈),如“
13、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杜甫沉郁顿挫(情感的深厚、浓郁、忧愤、蕴藉;语意的顿挫),如“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境遇不同,诗情有别。李清照前期与后期的作品就不同,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和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所表达的情感明显不同。时代不同,精神迥异。同为边塞诗,唐朝的与宋朝的就不同。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传达出的是豪迈和勇敢,陆游的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传达出的是愤懑和痛苦。(三)看注释诗歌是诗人思想情感的具体化,诗人的生平、风格、思想、抱负、经历等,无不影响着诗人的表达。把握诗歌及题干的补充注释和交代,往往可以知晓诗人所处的朝代及其作品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65850.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