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语文教学素材人有两个宝作者伟大的人民教育家_苏教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年级 语文 教学 素材 两个 作者 伟大 人民 教育家 苏教版
- 资源描述:
-
1、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陶行知纪念馆位于歙县城内小北街。1984年由崇一学堂旧址改建,陶行知少年时曾在此读书。崇一学堂房屋建于清光绪年间,坐东朝西,三间两进,中有天井。原为住宅,1905年歙县耶酥教会在此创办崇一中学堂,简称“崇一学堂”,占地约500平方米,前进为教学区,后进为生活区。扩建成陶行知纪念馆后,大门为东向,用青灰色水磨砖砌,黟县青石门额镌刻胡耀邦手书“陶行知纪念馆”六个填金大字。门厅正中设陶行知胸像。后进为展厅,陈列陶行知的生平事迹、历史照片、手迹、图表、实物等。宋庆龄题词“万世师表”匾额挂在主厅内。在崇一学堂宿舍,北室陈设三张单人床,东侧床边写有“陶文睿床位”五个字,墙上留有陶行知
2、当年题写的座右铭:“我是一个中国人,要为中国作出一些贡献。”他后来的丰功伟绩足以说明他确实这样做了。陶行知(1891年1946年),歙县黄潭源村人,原名文睿,受王阳明“知行合一”哲学思想的影响,曾用名知行。他15岁入学读书,先后就读于歙县崇一学堂、杭州广济医学堂、金陵大学文学系。1914年赴美国伊利诺大学主修市政学,后转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教育学,师从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1917年学成归国,历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东南大学教育系主任、北京中华教育改进社主任干事、南京安徽公学校长等职。1923年,发起组织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开始了他为之奋斗终生的平民教育和乡村教育事业。通过不断的实践,他认为“行
3、”在先,“知”在后,于是毅然抛弃了“知行合一”和杜威的“自然主义经验论”思想,正式更名为陶行知。1927年,创办了南京晓庄师范学校,并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命脉,“社会即学校”是“生活即教育”的延伸。陶行知认为生活教育的特质是生活的、行动的、大众的、前进的、世界的、有历史联系的,要办求大众解放和民族解放的教育。主张教育同实际生活实践相联系,反对死读书,强调培养儿童的创造性和独立工作的能力。“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的教学论。他认为教、学、做是一件事,其中“做”是中心。主张“在做上教,在
4、做上学”“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强调“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要求“以教人者教己,在劳力上劳心。”并身体力行,同贫苦学生同劳动、同甘苦。陶行知在晓庄师范茅屋礼堂两旁写了一副对联“和马牛羊鸡犬豕做朋友,对稻梁菽麦黍稷下功夫。”体现了他面对工农大众的教育方针。“生活教育论”在中国教育思想界产生过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九一八”事变后,陶行知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在申报上发表了一系列宣传抗日的文章。1932年创办了平民教育组织山海工学团。工是工作,学是科学,团是团体。他提出“工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保生”。陶行知创立工学团旨在将工场、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