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两个谜语_沪教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年级 语文 教学 设计 两个 谜语 沪教版
- 资源描述:
-
1、两个谜语教学目标:1、能在语言环境中认读本课“课、红、圆、这、也、西、都” 7个生字。积累词语9个。2、能正确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在朗读过程中体会到猜谜语的乐趣。3、能和小伙伴一起做猜谜的游戏,从中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4、学习笔画“横撇弯钩”,在老师指导下认真描摹“红、也、西、都。”4个字。教学重点:能借助拼音朗读课文,基本做到不加字、不漏字。教学难点:激发猜谜兴趣,培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教学准备:师:准备谜语,生字、词语卡片,媒体。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1、出示:m y指名拼读。m第二声,y整体认读音节不用拼。齐拼。2、板书:谜语(1)小朋友,请你看
2、一看,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言字旁)(2)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这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一般来说,左右结构的字我们在写时是从左写到右,而且,多数左右结构的字是左窄又宽的。3、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讲的就是两个小朋友在猜谜语。(1)他们猜了几个谜语?(出示:两个谜语)(两个)(2)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来,跟老师一起读课题。补全课题:31 两个谜语(3)齐读课题。因为拼音已经学完了,而且,本单元又是“看拼音读课文识字”阶段,所以,从复习巩固拼音入手。先拼读“m y”两个音节,再出示“谜语”二字。虽然这两个字不是生字,但由于课文内容本身就与这两个字密切相关,因此,在这里随机渗透
3、“合体字”及“左右结构”这两个知识点,通过教师的说明,有助于学生看清汉字的组合规律,为以后的写字打下基础。激发学生兴趣。语文教学中,有了“兴趣”,就能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谜语”的本身就十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在本课一开始,教师的引语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迫不及待地想学习课文。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从27课开始,课文中每个字的上面都有拼音,我们就要按照“看拼音读课文识字”这一要求来学习课文。(跟老师读)小朋友要借助拼音来识字,遇到不认识的字请你拼拼音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下面,就请你按照这个要求自己先来读读课文吧!2、渗透“节”的含义(1)小朋友们读得真认真!刚才你们在读课文时,有没
4、有发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和以前学的还有什么不同?(你们可以打开书看看。)(出示全篇课文)以前学的是儿歌,现在开始,我们学习的就是课文了,课文中由许多小节组成,(出示:小节ji,拼读)每一小节的开头都会缩进去两个字的距离,(媒体出示:两个方框)这就是一小节,你们数数看,这篇课文一共有几小节?(生答:4小节)(2)我们在每一节的开头标上小节号,便于我们读懂课文,请你们拿出笔,学着老师的样子,也来给这篇课文标一标小节号。 第31课是学生第一次遇到“小节”,教师要用既规范又简单、还能使学生容易听明白的语言加以讲解、说明“小节”的含义以及作用。正因为“小节”是学生第一次遇到,以后还会继续学习,所以只要
5、求学生听老师讲“小节”是怎么回事,并学着老师的样子标标小节号,不用学生做过多的理解和问答式的反馈。3、这回,老师请你们认真读读这四小节,可别忘了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后想想是“谁在猜谜语?” k ci(1)(交流出示第一节)是呀!下课了,我和欢欢一起猜谜语。(2)拼读音节:k 这个音节请你借助拼音来拼一拼,指名拼读、男女声拼、齐拼。(3)“猜”:ci平舌音。还有一个字很难读,请你借助拼音读正确!指名、齐拼。(4)真棒!你们做到了借助拼音来读准字音。(5)这句句子有点长,听老师是怎么读的。再请你学着老师的样子也来读一读。学生模仿读、指名读、引读(什么时候我和欢欢一起猜谜语?下课了,谁和谁一起
6、猜谜语?下课了,我和欢欢一起干什么?)、齐读。下课了,我和欢欢/一起/猜谜语。在“看拼音读课文识字”阶段,课文的学习是学生识字的一个载体,学生已经学会了拼音,就能借助拼音来正音、识字。学生学会了音节的拼读,就能利用这一工具去识字。“课”是生字,音节拼读不难,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 “猜”虽然不是生字,但是“平舌音”一直是上海学生较忽视的读音,所以,在这里就要求学生借助拼音来达到正音的目的。在现阶段的课文教学中,教师要利用现有的课文资源有意识地帮助学生积累规范的句式。因此,老师的引读,就是为了让学生知道句子的最基本的组成形式:什么时候,谁在干什么?从而为学生以后的说话、写话打下扎实的基础。4、小朋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18年春语文版语文九年级下册作业课件:第四单元 文学名著导读(七).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