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3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古诗文重难点篇目精品讲义(统编版必修上册).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题03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古诗文重难点篇目精品讲义统编版必修上册 专题 03 梦游 天姥吟 留别 课件 2021 2022 学年 语文 古诗文 难点 篇目 精品
- 资源描述:
-
1、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余光中寻李白李白,中国诗坛上最为辉煌的一座雕像。他的浪漫主义情怀在他五彩缤纷的山水诗中始终闪烁着奇异的灵光。今天我们就就近他的一首浪漫主义长诗梦游天姥吟留别,去领略李白的浪漫情怀。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李白的思想性格,了解诗歌所表现出来的诗人情怀。赏析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从而领会诗歌美质。过程与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探究结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封建社会中知识分子的遭遇和苦闷,体会诗人的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理解诗歌中诗人寄托的思想感情,梦境对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一题解梦游梦中游历,说明这首诗主要内容
2、,借助梦中游历来说明道理,是一首记梦诗。天姥天姥山,梦游的对象,仙山,游仙诗。天姥山,在浙江新昌县与天台县交界处,传说登山的人能听到仙人天姥唱歌的声音,山因此而得名。吟古诗“歌行体”(乐府诗)体式,内容多有悲秋慨叹之意,形式活泼,不拘一格。这里的“吟”和琵琶行的“行”,茅屋被秋风所破歌的“歌”一样,只是标明着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留别临别留下的赠言。说明本诗写作的目的,借“梦游天姥”抒发感慨,向东鲁朋友及自己人生过去告别,以诗明志。梦游天姥吟留别又名别东鲁诸公,是一首记梦诗,也是游仙诗。诗人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和大胆夸张的手法,组成一幅亦虚亦实、亦幻亦真的梦游图。内容丰富曲折,形象辉煌流丽,富有浪
3、漫主义色彩。全诗在形式上杂言相间,兼用骚体,不受律束,笔随兴至,体制解放,堪称绝世名作。二李白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汉族,祖籍陇西成纪。一说出生于碎叶城(当时属唐朝领土,今属吉尔吉斯斯坦),4岁时跟随父亲迁至剑南道绵州。一说即出生于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三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李白出
4、翰林之后,其作年一说天宝四载(745年),一说天宝五载(746年)。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李白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被放出京,返回东鲁(在今山东)家园。之后再度踏上漫游的旅途。这首描绘梦中游历天姥山的诗,大约作于李白即将离开东鲁南游吴越之时。李白早年就有济世的抱负,但不屑于经由科举登上仕途。因此他漫游全国各地,结交名流,以此广造声誉。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的朋友道士吴筠向玄宗推荐李白,玄宗于是召他到长安来。李白对这次长安之行抱有很大的希望,在给妻子的留别诗别内赴征中写道:“归时倘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李白初到长安,也曾有过短暂的得意,但他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
5、得罪了权贵,及翰林院同事进谗言,连玄宗也对他不满。他在长安仅住了一年多,就被唐玄宗赐金放还,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从此完全破灭。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离开长安后,他曾与杜甫、高适游梁、宋、齐、鲁,又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个时期。这时东鲁的家已颇具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时光。可是李白没有这么做,他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他有更高更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这首诗就是他告别东鲁朋友时所作,所以又题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第一层:梦前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海客:航海的人
6、。瀛洲:古代传说的东海三座仙山之一,另两座叫作蓬莱、方丈。烟涛:波涛,远看像烟雾笼罩的样子。微茫:景象模糊不清。信:确实,实在。越人:指今浙江一带的人。云霞明灭:云霞忽明忽暗。或:副词,或许。连天:极言天姥山山势之宽阔、高耸。向天横:遮住天空。势拔五岳掩赤城:山势超过五岳,遮掩住了赤城。拔:超出。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赤城:和下文的“天台(ti)”都是山名,在今浙江天台北部。对此欲倒东南倾:对着(天姥)这座山,(天台山)就好像要拜倒在它的东南面一样。意思是天台山和天姥山相比,就显得低了。第一层:梦前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
7、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译文】海外来客们谈起瀛洲,烟波渺茫实在难以寻求。越中来人说起天姥山,在云雾忽明忽暗间或许可以看见。天姥山仿佛连接着天遮断了天空。山势高峻超过五岳,遮掩过赤城山。天台山虽高四万八千丈,面对着它好像要向东南倾斜拜倒一样。第一层:梦前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1.既然题为“梦游天姥”,为何开篇要“谈瀛洲”?【答案】衬托,以虚衬实,对比之中突出天姥山可睹的事实。增添天姥山神话色彩,勾起作者神游天姥山的念头。2.除了瀛洲外,此段中诗人还提到了哪些山?有
8、何作用?【答案】五岳,赤城,天台。夸张,衬托天姥山的高大雄伟。第二层:梦中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因之:因,依据。之,指代前段越人的话。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剡(shn)溪:水名,在今浙江嵊(shng)州市南。谢公:指南朝诗人谢灵运,谢灵运喜欢游山。他游天姥山时,曾在剡溪住宿。渌(l):清澈。清:这里是凄清的意思。谢公屐(j):谢灵运(穿的那种)木屐。南史.谢灵运传记载:谢灵运游山必在幽深高峻的地方,它备有一种特制的木屐,屐底下装有活动的锯齿,上
9、山时抽去前齿,下山时抽去后齿。屐,以木板作底,上面有带子,形状像拖鞋。青云梯:指直上云霄的山路。半壁见海日:(上到)半山腰就看到从海上升起的太阳。天鸡:古代传说:东南有桃都山,山上有棵大树,树枝绵延三千里,树上栖有天鸡。每当太阳初升,照到这棵树上,天鸡就叫起来,天下的鸡也都跟着叫起来。迷花倚石忽已暝:迷恋着花,依倚着石,不觉天色已经晚了。暝,天黑、夜晚。第二层:梦中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译文】我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一天夜晚飞渡过明月映照下的镜
10、湖。镜湖上的月光照着我的影子,一直伴随我到了剡溪。谢灵运住的地方如今还在,清澈的湖水荡漾,猿猴清啼。我脚上穿着谢公当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直上云霄的山路。上到半山腰就看见了从海上升起的太阳,在半空中传来天鸡报晓的叫声。无数山岩重叠,道路盘旋弯曲,方向不定,迷恋着花,依倚着石头,不觉天色已经晚了。赏析3.此节“月夜剡溪图”运用了哪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运用了“湖”“月”“影”“溪水”“猿声”等意象。描绘了恬静优美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沉浸其中,对天姥山的愉悦向往之情。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74396.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18年秋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遵义):17 与朱元思书(共28张PPT).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