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4梦溪笔谈二则作业苏教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五 单元 24 梦溪笔谈 作业 苏教版
- 资源描述:
-
1、梦溪笔谈二则作业一、积累整合1给加点的字注音。喙() 梵天寺()胠箧()()岁以大穰()如土中狗蝎() 殆以金钗()2解释列出的字。(1)宋州界生方子虫 界:_(2)千万蔽地 蔽:_(3)悉为两段 悉:_ (4)患其塔动 患:_(5)匠师如其言 如:_(6)乃以瓦布之 布:_3与“方为秋天之害”的“之”字意义相同的是:( )A.以钳搏之 B.旧曾有之 C.土人谓之D.钱帅登之 E.喻皓之妻 F.便实钉之4在以虫治虫中,用极其简单的开头介绍了虫害发生的年代、季节、范围,请用原文回答: _。此外,请你结合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傍不肯”的形状和消灭虫子的过程:_二、拓展应用(一)元丰中,庆州界生
2、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1以虫治虫选自_,作者_,字_,浙江钱塘人,_代作家。2解释字词。蔽( )悉( )旬日( )穰( )3翻译加粗句。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_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_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_4区别下列各句中“之”的不同用法其虫旧曾有之。( )土人谓之“傍不肯”。( )5设想一下,如果子方虫没有遇到“傍不肯”将会发生怎样的情景?_6“岁以大穰”的原因什么?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_(二)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
3、,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乃以瓦市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殆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郑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1文章开头简单地介绍了建塔的时间、地点和建塔人。请用文中词语回答。_2塔建之初期,出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是什么?_3匠师们开始时以为是什么问题?他们是如何解决的?问题解决了吗?_4喻皓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问题解决了吗?结果如何?_5请用自己的话解释木塔便得稳定的原因?_6、喻皓是一个技艺高超的匠师,课文是如何刻画这
4、一人物的?_7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_人皆伏其精练。_三、探索创新比较阅读,回答问题(甲)周公诫子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乙)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