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第11课 《竹林深处人家》导学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竹林深处人家
- 资源描述:
-
1、七年级语文第11课 竹林深处人家导学案11竹林深处人家导学案导学课时:2课时学习目标:1.扎实掌握“隧道、山岚、竹坞、名副其实、束手无策”等重点词语,学习文章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写景的方法。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通过反复诵读、品味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3.激情投入,全力以赴,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领悟“自然与人”的和谐美。第一课时:教材助读一、 走近作者黄蒙田原名黄草予,又名黄茅,1919年出生,广东台山人,著作有落乡班子职业与爱情清明小简等。二、 整体感知1. 请同学们根据朗读指导,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课文,边朗读边在脑海中想象画面。朗读的基本要求:要正确、清楚,用普通
2、话朗读,读准字音,不漏字,不添字,不错字;态度自然大方,语气顺畅,停顿合理,节奏恰当,读出层次;(提示: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画面。)2. 作者用了哪四个比喻来描写竹林的茂密?3. 竹林人家的生活和环境氛围给了你怎样的感受?4通过诵读课文,江南的竹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预习自测请结合课本完成自测。1. 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屏风( ) 沏茶( ) 隧道( ) 竹箬( )山岚( )竹坞( ) 山麓( ) 匾箪( )密密匝匝( ) 山 jiàn 名 fù 其实2.请解释下列词语。束手无策:名副其实:密密匝匝:我的疑问 请你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惑的问题
3、写下来,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们探究解决。第二课时探究案 竹子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它一直是虚心、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佳句。江南竹乡,远远望去,一层又一层,分不出竹枝、竹干和竹叶,这辽阔的“绿色”的海洋,再加上“海洋”深处飘来的缕缕炊烟,是一副多么美丽的图画!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当代散文家黄蒙田先生走进那深深的竹林,探访一下竹乡之人吧。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1. 作者用了过半的篇幅写竹林,而描写竹林人家的部分不到一半,你认为这是否切合题意?为什么?2. 本文写景运用了哪些方法?至少说出两点。给学生12分钟的时间独立思考,不做任何形式的回答,以便增强
4、学生对本课知识学习的针对性。(请同学们用5分钟的时间认真思考这些问题,并结合预习中自己的疑问开始下面的探究学习。质疑探究质疑解疑,合作探究(同学进行一对一交流,或者学习小组内部的合作探究。)探究点一 精句赏析1. 当一阵风吹过的时候,竹海上涌着暗浪,一浪推着一浪,一直涌到很远。提示:这句话用写竹海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2. 两旁高大的竹林密密匝匝,把路的上空盖着,此刻阳光猛烈,在这里却丝毫感觉不到,仿佛是在竹海的海底隧道里走过。提示:作者为什么会有“在竹海的海底隧道里走过”的感觉?3. 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每当我回忆起竹林深处的情景,好像立刻就闻到了竹子散发出来的清香,仿佛周围都是一片
5、柔和、宁静的青绿。提示:为什么作者每当“回忆起竹林深处的情景”,“好像立刻就闻到了竹子散发出来的清香,仿佛周围都是一片柔和、宁静的青绿”?探究点二 文本理解1. 通过诵读,说说作者笔下的江南竹乡有哪几个方面的鲜明特色?(提示:可从竹林、竹乡、竹民三个方面全面考虑)2. 李白有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景物特点也不同,请同学们回到文本,看看作者是从哪几个观景点来描绘不同的竹林景象的。3. “一切景语皆情语”,在本文的字里行间,涌动着作者丰富的感情,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探究点三 综合探究1. 作者是怎样从视觉、听觉、嗅觉三方面写竹的韵致的?文章题目是“竹林深处人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18年秋七年级人教版语文黄冈专版上册习题课件:专题4 (共10张PPT).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