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综合能力测试卷2 苏教版.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6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综合能力测试卷2 苏教版 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三 单元 综合 能力 测试
- 资源描述:
-
1、第三单元题 号一二三总 分(一)(二)(三)(一)(二)(三)得 分得分评卷人 一、积累运用(共27分)(一)积累(共8分)1、把下面语段中拼音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后面的方格内。(2分)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jio洁。回望戏台的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mio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zho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yu扬。 社戏2、默写。(6分)(1) , 。今夜月明人尽望, 。(2)四面湖山归眼底, 。(3)青山有幸埋忠骨, 。(4)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得分评卷人 (二)运用(共12分)3、请仿照下面的例句,再续写两个句子。(4分
2、)李白的“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教你树立信心;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让你感受美好的亲情。 4、下面是一个学生的作文片段,根据文后要求,用规定符号在原文上直接修改。(5分)换用号: 调位号 : 删除号: 李刚同学是一个助人为乐、关心集体的优秀学生。身为班级的卫生委员,他每天扫完地,都要检查卫生,关好门窗才离开。平时看见地上有纸削,他总是悄悄捡起来。有时,他还主动帮助宣传委员出黑板报,协助组长收作业。他学习非常认真,空遐时间总在图书馆看书。每当有同学生病时,他总是无时无刻不嘘寒问暖,有时甚至陪同学去医院看病。所有认识他的人,没有一个不夸赞他的。要求:(1)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
3、在原文上修改。(2)语段中有一句与该语段表达的中心意思不一致,须删去。(3)语段中至少还有2处语病,请选出来加以修改(不超过3处)。5、请你根据所学对联的知识,删改下面句子,使之与上联对仗工整。(3分) 心田好似大海,能够纳百川亦可容忍他人上 联: 世事如棋,让一着不会亏我。 下 联: 得分评卷人 (三)综合性学习(共7分)6近几年来,许多青年人不关注清明节等中国传统节日,而热衷于圣诞节等西方节日,与此同时,一些人大代表、大学教授则积极建议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增加为中国法定节日。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3分) 7阅读下列几段文字,说说你对“感恩之心”的理解。(4分)(1)湖南
4、长沙7岁的黄舸被医生诊断为“先天性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医生说,大约到18岁,黄舸的心脏会进入衰竭期,20岁将是生命的终点。2000年12月16日,中央电视台播出了黄舸的故事。节目一播出,黄家的电话持续响了4个多小时,仅半个多月时间,他们相继收到了500多位好心人送来的和直接汇到家里的捐款近8万元。(2)2022年,生命开始了倒计时,黄舸不愿与曾帮助过自己的好心人擦肩而过。2022年5月17日,这一天是全国助残日,父亲黄小勇蹬着一辆加篷人力三轮车,拉着儿子沿107国道北上,奔向北京城,开始了第一次实现愿望和感恩之旅,路上,又有热心人帮黄小勇把人力三轮车改装成电动车。(3)三年下来,黄氏父子共找到
5、30多位帮助过他们的人,每次,他们都送上鲜花,黄舸还自己录了一首歌叫永远,感谢父亲和社会上帮助过他的人,我们听到的是黄舸沙沙的声音以及他最后的心愿:“我希望能活到2022。”(4)2022年3月,黄舸在电视上看到长春2000多人为小女孩朱欣月编织爱心“谎言”的故事,就有到长春看望同自己一样身患绝症的小欣月的念头。听说小欣月是升旗手,黄舸就亲手做了一面少先队队旗,在各地进行签名,以此来鼓励小欣月更坚强地与病魔抗争,早日康复。 得分评卷人二、阅读理解(共43分)(一)阅读社戏选段,完成8-12题。(共17分)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
6、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稿,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船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
7、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8、用一句话简要概括上文所写的主要内容。(答题不超出方格限定的字数)(3分)9、根据上文有关描写,说出“白篷航船”航行的起迄点,推算出它们之间的距离并说出推算的理由。(4分) 10、根据描写景物的不同角度,试从上文中按下面要求摘录出有关语句:(3分)从视觉方面写 从听觉方面写 从嗅觉方面写 11、上文中,“我”的心情不断发生着变化,请在下面括号内填入恰当的词语,使之能准确反映出这个变化的过程:(3分) ( )( )( )12、联系上下文说说画横线的句子表达了什么意思,并依据自身经历说说你类似的体验。(4分) 得分评卷人(
8、二)阅读话说重阳一文,完成13-16题。(共15分) 话说重阳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一年一度秋风劲的重阳节。关于重阳节的名称,据魏文帝曹丕说,我国古代以“六”为阴数,“九”为阳数,九月初九日正好是两个阳数相重,故称之为“重阳”,也叫做“重九”。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在皇宫中,每年九月初九日,都要佩茱萸(zhy),以求长寿。重阳节民间还有登高的风俗,所以又叫“登高节”,相传始于东汉。 重阳节之所以有名,是因为这个节日和历史上许多有名的文学家有关。唐朝诗人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看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就是一首最为脍炙人口的重阳诗。其他诗人,凡写重阳,大多要提到登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