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10 在牛肚子里旅行 人教.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10 在牛肚子里旅行 人教 三年级 上册 语文 导学案 肚子 旅行
- 资源描述:
-
1、10.在牛肚子里旅行课题在牛肚子里旅行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课文描写了两只小蟋蟀玩捉迷藏,其中一只不幸被吞进了牛肚子,在牛肚子里“旅行”了一次,最后侥幸逃脱的危险经历。文章篇幅较长,因此提问“谁在牛肚子里旅行?为什么会在牛肚子里旅行?”让学生对文章内容有整体把握。然后通过各种形式地读,再理解红头的旅行过程,了解牛吃东西的特点,以及青头对红头的帮助和鼓励,体会文章情感。学前准备1.查找资料了解牛胃的特殊构造和功能。(学生)2.预习生字、词语,制作生字词语卡片。(学生)3.制作多媒体课件,课文朗读录音。(教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1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2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习重点认识生字,理解读写词语。学前准备1.制作教学课件,课文朗读录音。(教师)2.了解牛吃食的特点,预习课文。(学生)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揭题质疑,导入新课1.板书:旅行,组织交流。2.板书:旅游。3.把课题补充完整。4.引导学生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1.说说自己去哪里旅行过,感觉怎样。2.区别“旅行”和“旅游”的意思。3.齐读课题。4.学生质疑问题预设:谁在牛肚子里旅行?为什么会在牛肚子里旅行?1.谁在牛肚子里旅行?为什么会在牛肚子里旅行?_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1.老师巡视,指导学生自由读课文。并给自然段标序号。2.指导学生学习新
3、字、新词。教师重点指导。1.学生熟读课文,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2.小组之间利用识字卡片互相交流识字方法,自学生字新词。2.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捉迷藏(cn zn)答应(d d)几乎(j j)3.比一比,组词。怜( ) 管( )冷( ) 官(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指导学生再读课文,思考:(1)谁在牛肚子里旅行?(2)红头为什么会到牛肚子里旅行?2.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
4、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1.自读课文,读通、读顺,并思考:读了课文后知道了什么。2.全班交流思考题。4.红头是怎样在牛肚子里旅行的?_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