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古诗三首人教.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年级 上册 语文教案 古诗 三首人教
- 资源描述:
-
1、4.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的“径、斜、赠、橘”等11个生字,会写“寒、径、斜、残”等13个生字,背诵三首诗。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初步掌握每首古诗的主要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体会三首古诗所表现不同的季节景色,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借助注解理解诗句的意思。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山行一、新课导入:创设情境,熟读古诗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播放“香山枫叶”的录像)同学们看到如此醉人的风景,有什么想说的? 这么美的景色,若是让诗人看到了他会怎么做?(生:作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唐代就有一位叫杜牧的著名诗人,他在山中行走的时候,被那美景所吸引,触景生情,写下了千
2、古传颂的名诗山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2.板书:山行。你们想读一读吗?引导学生自读。二、新课学习:品读古诗,领悟意境(一)出示学习古诗的方法,自主学习1.先自由地读,读好后再读给同桌小朋友听,要读准字音,读出重音、节奏。读通诗句。2.借助注解,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找出不懂的问题做标记。(二)明确目的,教给方法1.一会儿就把这首古诗读通顺,读正确了!但仅仅会读还是不够的,还要能理解古诗的意思,怎样才能弄懂诗的意思呢?出示学习要求:(1)读一读这首诗。(2)圈画出诗中描写的景物。(3)在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互相讨论,再和同伴说一说诗的意思。2.再读古诗,品读诗句(1)诗人在山中行走,看
3、到了哪些景物?(板书)从这些景物中,你们知道诗人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为什么?(2)解读感悟诗句。(出示课件)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1)谁来读这两句?通过自学你弄懂了哪些词语的意思?还有哪些是你不明白的?相机点拨: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寒山:深秋时节的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实指秋天的山)。斜:作倾斜解释,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白云生处:生,生出,存在。指白云缭绕的地方,也说明那地方比较高。(2)说一说这两句的意思。这些景物给了你什么样的感受?(3)谁来读一读?(个别读、齐读)过渡: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映入我们眼帘的首先是这么一幅宁静、悠
4、远的景象,诗人坐在马车上,忽然叫道:“停!停!停!”这是因为什么呢?他看到什么呢?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1)欣赏枫林,感悟诗境。(出示枫林图)师:同学们,这些枫叶美吗?在你的眼中这些枫叶又像什么呢?红叶像天边的火烧云那样鲜艳,那样壮观。红叶像喝醉了酒似的姑娘,多么娇艳。(2)在作者的眼里,这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艳,还要美。谁来说说,春天的花是怎样的?争奇斗艳五彩缤纷 生机勃勃(3)漫山遍野的枫叶为什么红于二月花呢?诗人用“二月花”与“枫叶”进行比较,这样写好在哪儿?师生共同讨论:诗人运用比较的写法,写出了这时的秋天像春天一样充满活力,透过“霜叶”作者感觉到了山林热烈、
5、生机勃勃的景象。枫叶不畏霜寒,经霜后更加明艳动人。(4)还从哪儿也可看出诗人非常喜爱枫叶?生:从“停车坐爱枫林晚”也能看出。诗人为了停下来欣赏艳丽的红叶,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相机理解“坐”)(5)同学们,诗人喜爱枫林仅仅是因为枫林很美吗?感受枫叶不怕霜冻,越冷越红的精神气质。(6)指导朗读同学们体会得真不错,“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鲜明地表白了作者对枫叶的喜爱之情,而“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将作者对枫叶的喜爱、赞美之情表达得更加淋漓尽致,傍晚的枫林美得像一幅画,连站在林中的诗人也成了画的一部分,他怎能不发出这样的感慨,谁来读一读?诗人和你们一样,被这美丽的秋景给迷住了,被这美丽、和谐的大自然迷住
6、了,让我们一起美美地来读读这首诗吧。三、整体感知,体会诗情1.想象画面,整体感知师:你们真是了不起,不仅自己读懂这首古诗,还读得很有感情。那么,谁能看着画面,边想象边用自己的话再来描绘这深秋的山林景色?(生看着画面说)2.配乐背诵(1)指名看画面背诵诗(2)配乐齐诵四、为画题诗,指导默写1.(深秋山林图的练习纸)请你在画上题上这首诗,为画更增一份色彩之美。2.学生默写,老师指导。3.展示作品,点评。五、课堂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正确流利地读古诗,看图片想象画面,理解诗意,学完以后再有感情地朗读这首古诗,希望同学们以后也运用这样的方法多读、多背古诗。六、识字、写字1.寒、霜:怎么记住这两个字
7、?看田字格,同桌记一记。2.指导写“霜”:说说要注意什么?3.教师范写。4.学生描红、临写。七、作业布置1.回家给画涂上颜色,放进你的成长记录袋里。2.背诵山行并默写诗句。板书设计山行寒山石径白云人家特点:枫林红于二月花秋色第二课时赠刘景文一、导入新课秋天是一幅多彩的画卷,你们知道,在古代诗人的眼中,秋天又是怎样的景色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与秋天有关的古诗赠刘景文。(相机板书) 书写指导“赠”字。二、新课学习(一)故事铺垫,理解课题1.同学们想听故事吗?好,竖起耳朵听哟!古时候,有一个人叫刘景文,他是一个有学问、不怕困难的人。当时他已经五十多岁了,可是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所以他整天闷闷
8、不乐,心情很不好。他的好朋友苏轼就邀刘景文到他家里做客,他们一边喝酒一边聊天,苏轼很想帮刘景文树立信心。于是,便写了一首诗送给刘景文,希望刘景文能找回自信,取得成功。这首诗的题目就叫赠刘景文。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3.书写“刘”字。(二)图文结合,画中会意1.自由读课文出示要求:把字读准确。(遇到不认识的字读一读上面的拼音。)这首古诗前两句写了秋天的哪些景色?(板书:荷 菊)2.“荷”字的教学。(1)出示荷花荷叶图看到这么美的荷花,让我想起了一首小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2)老师一边描述一边出示荷叶干枯图(重叠在荷花荷叶图上)。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秋天来了,你们看荷花变得怎样
9、了?看到这幅图你会想到哪句诗?理解:擎雨盖(3)反复读:荷尽已无擎雨盖。3.“菊”字的教学。(1)出示菊花图。秋天来了,菊花开了,多美的菊花呀,天气一天比一天凉了,早上还看得见霜呢。出示菊残图(重叠在菊花图上),你们看这菊花怎样了?(2)理解“傲霜枝”。当我们感觉到天气冷的时候,我们的身体会怎样?那你们看看:菊花的花枝,光着身子却依然挺立着,这是一株什么样的菊花呀?看到这幅图你会想到哪句诗?(3)反复读“菊残犹有傲霜枝”。(4)书写“菊、残”字。4.教学“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1)出示橙黄橘绿图。除了橙子、橘子,还有哪些果实也是在秋天成熟的?这真是一个丰收的季节,这就是秋天的美呀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