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同济中学高二语文教案:谏太宗十思疏.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上海市 同济 中学 语文教案 谏太宗十思疏
- 资源描述:
-
1、谏太宗十思疏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过程方法:了解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相结合的论证手法。情感认知:认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在当时的作用和今天的借鉴意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在教师的指点帮助下自己归纳整理文言知识;学习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难点: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运用。“十思”的内容理解及现实意义。教法和学法:比较引导、归纳法;朗读、讨论。教学时间:2课时。预习准备:1、 积累文学常识。2、整理一词多义:善、下、克、安、必、盖3、完成课后练习3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授班级最近向任课老师提议不能拖堂的要求。由此引出进谏的艺术。二、解题:1、由课题
2、得到哪些信息。谏,下级对上级的直言规劝。目的太宗:唐太宗李世民 对象 十思:内容 疏,奏章,封建时代臣子向国君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文体2、说起唐太宗,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一位千古明君:贞观之治,国泰民安,开启大唐盛世,流芳百世。那么唐太宗一生真的这么完美吗?他有没有偏离盛世明君之道的时候呢?请同学们根据课前查阅的相关资料说说自己的看法。找一两位同学起来说说唐太宗在天下承平、国势日固后表现出来的骄奢淫逸、声色犬马之行。贞观后期,唐太宗开始有了一些变化,先从纳谏开始体现出来。贞观十年,魏征发现他“渐恶直言”,这是唐太宗走向一些错误的开始。奢侈现象的明显增加。在贞观十六年的时候,唐太宗下诏说,太子所用
3、之物其他机关不得限制,结果造成太子的严重浪费现象。唐太宗自己也开始修造宫殿,贞观十一年在东都洛阳修飞山宫,二十一年又修翠微宫。还有一个大的错误就是参与史官所写的起居注当中。这是专门写皇帝日常生活和朝政言论的,皇帝无权干涉,这是历来的传统,历来的皇帝都没有看,尊重史官的职权和地位。而史官也是公正直书,从不掩饰什么,从不害怕皇帝打击报复。但唐太宗这个名君却犯了一个颇大的历史错误,影响干预了史官的公正性。唐太宗在贞观初期不顾大臣魏征和李大亮的劝阻,对归顺的北方游牧民族部落要土地给土地要物资给物资,结果这些部落享受够唐朝的恩惠后胃口反而越来越大,索性就叛乱了。后来唐太宗也自己检讨:“中国百姓,实天下之
4、根本,四夷之人,乃同枝叶,扰其根本以厚枝叶,而求久安,未之有也。初不纳魏征言,遂觉劳费日甚,几失久安之道。”三、明确内容激发兴趣1、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智与大勇。比干挖心,屈原放逐,千古流传。但是唐代却有一位著名的谏官,有胆有识,知无不言,敢于直谏,史以“诤臣”称之。他就是唐代著名的大臣魏征。2、魏征所处“贞观之治”时期,天下大治,而他却提出居安思危,足见其战略眼光。他死后,唐太宗亲写碑文,并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明得失。魏征殁,吾失一镜矣。”3、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一下这四份奏章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篇谏太宗十思书。四、反
5、复朗读,疏通文意。1、请同学散读课文,要求如下:(1)正音;(2)注意一词多意现象;(3)圈点出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的地方。2、请同学起来交流,教师指正、补充。(1)借助注释正音如:壅(yng)(2)一词多义现象如:竭诚以待下(真心)/诚能见可欲(果真)。(3)通假字如:振之以威怒(通“震”,震慑、威吓)。(4)古今异义如: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古义:不相干的路人/今义:走路)。(5)词类活用如:思止以安人(使动用法,使安宁)。(6)特殊句式如:戒奢以俭(介词结构后置句)。3、检查预习的一词多义。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二、根据课题思考写作角度如:十思的内容是
6、什么?为什么要提出这十思?十思的作用是什么?针对唐太宗提出的十思建立在怎样的背景下?三、理清文章层次根据学生的提问,朗读课文,梳理文章层次(板书)(1)人君当思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提出问题(2)为何要思 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 分析问题 (3)所思内容 诚能十思 垂拱而治 解决问题 四、学习本文多种论证方法1、朗读学生习作,学生散读第一段,比较两者之间在提出论点上的异同点。运用一组排比句,用比喻论证引出“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道理,再针对此组排比句,从反面论证,运用对比论证,明确中心论点“居安思危,戒奢以俭”。2、朗读第一段。指导写作。3、小组自学:分析第二段有无运用相同或其他的论证方法。(
7、1)总结历代教训:君主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2)以设问引出分析论证,用“竭诚”和“傲物”的不同心态对比说明能否恭俭下人是事业成败的关键。(3)以假设推理“傲物”的后果,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心不服。(4)引用古人的论述以水和舟的关系比民和君的关系,切中要害,令人警觉。4、引申。温家宝总理在第一次任职时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今年在连任总理时,他又说“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这就是魏征向唐太宗进谏的“民本思想”。5、朗读第2段。五、重点学习“十思”的内容及其现实意义。1、散读后,用自己的话概述“十思”的内容。学生起来用现代汉语分条概述十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语文推荐】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八单元习作指导|人教新课标 (共9张PPT).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