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学练测:课后知能提升 第1单元 第2课 WORD版含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学练测:课后知能提升 第1单元 第2课 WORD版含答案 2019 2020
- 资源描述:
-
1、第一单元第2课水浒传课后知能提升一、知识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排场(chng)箴言(zhn)冠心病(gun)海市蜃楼(shn)B手帕(p)毗邻(p)挑大梁(tio)虚与委蛇(y)C糜烂(m)孝悌(d)口头禅(chn)暴戾恣睢(su)D内讧(hng)狡黠(xi)爆冷门(bo)插科打诨(hn)解析:A B挑tio;C.悌t;D黠xi。(2019黄山一中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24题。四十多年前,在贵州下乡当知青的时候,曾经跟着两个年长的朋友匆匆到过一趟昆明,事后却没有对这个毗邻省份留下任何印象。到了现在,我对这个“彩云之南”的历史知识,依然匮乏得很。云南遗存历史资料
2、不足,一方面固然由于(),不免受了历史记载的冷落。另一方面,恐怕是因为中国传统的历史记载,原本就关注汉族中心区域的朝代更迭、风云变幻,常常并不很留意隔山限水的边陲,所以在常见历史文献中,这一区域的记载总是显得支离破碎。特别是那些非汉族人的生活世界,除了好奇或者猎奇的“采风者”,或者奉命巡视边疆的官吏,偶尔写一些“竹枝词”,画一些“蛮夷图”之外,很少有人真的对它做过深入考察和仔细描述。可是随着西风东渐,二十世纪上半叶,两洋和东洋的学者_,对中国学术形成了巨大冲击。为什么?因为他们的关注重心与传统中国学者_。他们不仅对“中心”的汉族中国有_的解释,也对“边缘”的满蒙回藏鲜、苗彝羌傣壮都兴趣盎然,虽
3、然对“主流”的儒家_地研究,但对“支脉”的佛教、道教、三夷教、天主教更有巨大的热情;对历史叙述中占据显著位置的“上层”文化和历史文献中缺席的“下层”文化进行深入研究。这种对于“边缘”“支脉”和“下层”的研究,特别表现在宗教学、人类学、地理学、语言学等领域中。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虽然对历史叙述中占据显著位置的“上层”文化,但更对过去历史文献中缺席的“下层”文化。B对过去历史文献中缺席的“上层”文化,与对历史叙述中占据显著位置的“下层”文化应引起重视。C对历史叙述中占据显著位置的“上层”文化有新的论述,但对过去历史文献中缺席的“下层”文化却更为关注。D既要关注历史
4、叙述中占据显著位置的“上层”文化,又要关注过去历史文献中缺席的“下层”文化。解析:C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A项,成分残缺,应在“上层文化”与“下层文化”后加“关注”。B项,语序不当,“上层文化”与“下层文化”应互换位置。D项,关联词语使用不当,“既又”表并列关系,不合语境。故选C。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宋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而唐代又被划出国境之外B唐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而宋代又被划出国境之外C宋代它被划出国境之外,而唐代又“不在文化区域之内”D唐代它被划出国境之外,而宋代又“不在文化区域之内”解析:B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能力。根据语境,可推知括号内所填
5、内容有唐宋,应该先唐后宋。A、C两项,时间顺序不恰当,可以排除;结合历史常识,可知“唐代它被划出国境之外”错误,排除D项。故选B。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纷至沓来大相径庭别出心裁一如既往B接踵而至大相径庭别出机杼始终如一C纷至沓来泾渭分明别出机杼一如既往D接踵而至泾渭分明别出心裁始终如一解析:A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处,纷至沓来:形容接连不断的到来。强调的是从不同地方不同的人纷纷来到。接踵而至: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的来,形容来者很多,络绎不绝。强调的是连续不断的。根据上文“西洋和东洋的学者”可知,应选用“纷至沓来”。第二处,大相径庭:比喻相差很远,大
6、不相同,强调相差大。泾渭分明: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强调界限分明。语境指西洋和东洋学者的关注重心与传统中国学者相差大,应选用“大相径庭”。第三处,别出心裁:用来形容诗文、美术、建筑等的构思设想独具一格,与众不同。别出机杼:诗文创作另辟途径,不落俗套。语境是“对汉族中国有的解释”,应选用“别出心裁”。第四处,一如既往:指态度或做法没有任何变化,还是像从前一样。自始至终一个样子。始终如一:指能坚持,不间断。语境是说对儒家的研究没有任何变化,应选用“一如既往”。故选A。二、拓展阅读5(2019黄冈中学、华师一附中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老秤收藏家凌鼎年梁歆臣是锦溪镇土生土长的老住
7、户。他这人不抽烟不喝酒,就一爱好,喜欢老物件。在镇上,他也算资深的收藏家了。不过,他的收藏与众不同,他不收藏书画,不收藏瓷器,不收藏玉器,不收藏铜器,也不收藏石头,他单单收藏老秤,即杆秤。梁歆臣偏爱收藏杆秤,与他的外婆有关。他外婆家有一杆老式的红木秤,堪称杆秤之王。外婆轻易不拿出,每到二十四节气的立夏这天,外婆就把那杆老式的红木大秤拿出来,挂在房梁上称孩子的重量,据说是个古老的风俗:胖了,谓之增福;瘦了,谓之消肉。梁歆臣记得很清楚,称男孩时外婆会说:“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长大会出山。七品县官勿犯难,三公九卿也好攀。”称姑娘时外婆会说:“一百零五斤,员外人家找上门。勿肯勿肯偏勿肯,状元公子有缘
8、分。”外婆临终前,把那杆大秤送给了梁歆臣,对他说:“这是外婆唯一能传给你的东西,好好保存,留点念想。”后来,锦溪镇上最后一个做杆秤的范老伯过世了,他儿子在外地工作,回来处理他老爸的遗物,对于老屋的那些杆秤,他一点兴趣也没有,准备廉价处理掉。梁歆臣凑巧遇上了,一看大大小小有百多杆秤呢,有红木的,有柞栎木的,都是上等木质的,梁歆臣越看越喜欢,一咬牙就包圆买下了,回去后,被他老婆一顿臭骂。不过从此后,他开始收藏杆秤。每次出差,他一有闲就跑古玩市场,见到好的杆秤就买下,还去乡下、小镇寻觅老式杆秤。一晃三十多年,他的藏品中,有垒杆秤,有银杆秤,有铜杆秤,有玉杆秤,有象牙杆秤,有骨杆秤。大的几米长,小的半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89870.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课件:02杂说 进学解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