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上语文第七单元示径课堂教学共案.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第七 单元 课堂教学
- 资源描述:
-
1、补 充 或 修 改 栏19.古诗二首(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宿、寺、危、辰、恐、惊”6个生字,会写“危、敢、惊”3个字。【重点】2.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夜宿山寺。【重点】3.通过图文结合、想象画面等方法,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难点】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施路径:一、交流作者,读懂课题。【指向目标1】1.全班交流,知道李白的哪些诗。2.出示课题夜宿山寺。(1)读准平舌音“宿、寺”。(2)理解“宿”的意思住。(3)识记“寺”字。(4)理解诗题,再次朗读。二、初读古诗,随文识字。【指向目标1、2】1.同桌合作朗读古诗。(1)第一次读: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
2、)第二次读:同桌互读古诗,一人读,一人听,听字音是否读正确,诗句是否读通顺,不正确的互相教一教。(3)第三次读:同桌合作读,一人读前2个字,一人读后面3个字,试着读出节奏。2.展示读,指名读,强调易错字音“辰”和“惊”。3.师生配合,读出五言诗的节奏与韵律。三、展开想象,读懂诗意。【指向目标3】活动一:朗读诗句,想象画面。1.随文识字“危”。知道“危”的本义是人在山巅或高崖,从而理解诗中“危”的意思是“高”,“危楼”即“高楼”。2.同桌合作交流,诗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楼之高。(1)高百尺。这是夸张的写法,形容楼很高。结合李白其他诗句“桃花潭水深千尺”“飞流直下三千尺”理解并指导朗读。(2)摘星辰。
3、理解:“星辰”的“辰”是日、月、星的总称。想象说话:看着满天一闪一闪的星星近在眼前,你会想到什么呢?补 充 或 修 改 栏指导朗读,想象摘星辰时的动作,加动作读诗句。活动二:想象情境,诵读诗句。1.观察图片,展开想象。(1) 看图想象:在一个繁星点点的夜晚,站在高耸入云的楼上,看到美妙的景色,诗人本该诗兴大发,大声吟诵,为何却“不敢高声语”?(2) 理解“恐惊”。引导发现:这两个字偏旁之间有怎样的联系?课件出示“心”的篆体,加深理解心字底与竖心旁都跟人的心情有关。(3) 这么高的楼,李白担心惊动天上的神仙,这更加突显了楼很高。2.指导诵读。带着小心翼翼恐怕惊动天上神仙的心情读一读。3.背诵古诗
4、。【指向目标2】(1)比一比,看看图片背诵古诗。(2)试一试,闭上眼睛,边想象画面边诵读古诗。四、观察汉字,指导书写。【指向目标1】1.出示生字词认读,交流识记方法。2.重点范写“敢、惊”。敢:左右宽窄相当,左低右高。反文首笔的撇尖落在竖中线上,底部撇高捺低。惊:左窄右宽,“口”在横中线部位,第六笔竖在竖中线上。3.学生描红,练写,教师展评。五、课堂小结。1.同学们,我们是怎么学会这首诗的?(反复诵读、背诵,借助插图想象画面等)这些都是学习古诗的方法。2.小结:在夜宿山寺这首诗中,李白通过眼中所见,借助大胆想象,把一座高百尺的宏伟建筑展现在我们面前,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摘星辰、不敢语、惊天人,
5、这些奇妙的想法让这首诗变得情趣盎然。板书设计:夜宿山寺唐 李白高百尺 摘星辰 夸张不敢 恐惊 想象19.古诗二首补 充 或 修 改 栏(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似、庐、笼、盖、苍、茫”6个生字,会写“阴、似、野、苍、茫”5个生字。【重点】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敕勒歌。【重点】3.结合插图,想象画面,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草原的高远辽阔。【难点】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施路径:一、情境导入,走进意境。1.欣赏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听了这首歌,你好像来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2.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有关草原的诗,板书课题:敕勒歌。齐读课题。3.敕勒歌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敕勒族民歌,敕勒族,
6、古代少数民族,今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生活在北方辽阔的草原上,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住着随时可以搬动的“穹庐”(即蒙古包)。二、 自主识字,读好古诗。【指向目标1、2】1.自读古诗。要求:自由读古诗,不认识的字用笔圈出来,运用已有的学习方法解决。2.指名读古诗。要求:先读古诗,再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认识了哪些字。强调易错字音:“似、苍”读平舌音,“庐、笼”读边音。见:读“xin”,教师引导学生看注释,简单了解古代没有“现”,“见”就是“现”,在这里是“出现、显露”的意思,不读“jin”。3.同桌互读评价。评价内容:字音准确,诗句停顿合适。三、想象画面,理解诗意。【指向目标3】活动一:自读诗句,想
7、象画面。1.边读边找诗句中描写了哪些景物。2.用一句话说说自己根据诗句想象的草原美景。出示合作学习提示:补 充 或 修 改 栏(1) 组员先自己读诗句,想象草原美景。(2)组员依次交流想象到的画面。(3)小组代表发言,说说你从诗句中读到了哪些画面。活动二:展开想象,读懂诗境。1.学习第1、2行诗句。(1)出示“敕勒川,阴山下”,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如果让你来画“敕勒川”与“阴山”的位置,你会怎么画?(紧扣“下”一词)(2)“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想象理解,体会情感。你能给“似”换个意思相近的词语吗?似:好像、像、如。天似穹庐,或天像穹庐、天如穹庐。教师借助插图让学生了解“穹庐、笼盖”的意思。理解
8、句意。天空像游牧民族居住的圆顶帐篷,笼罩着四面的原野。(3)指导朗读:牧民们把天当做自己家的大帐篷,多么神奇的想象,让我们边看图边想象,读出草原的辽阔。2.学习第3、4行诗句。(1)体会“天苍苍,野茫茫”。(课件出示草原图)提问:你会想到古诗中的哪一句诗?(天苍苍,野茫茫)理解:天苍苍指天蓝蓝的,晴空万里。野茫茫指草原无边无际。识记“苍、茫”。联系生活实际,借助图片复现“苍、茫”,体会“苍苍、茫茫”形容不同事物时的不同含义。(2)理解“风吹草低见牛羊”。和同桌说说这句诗的意思。你从表示动作的词中感受到什么?引导学生感受这句话的灵动之美。“吹、低、见”让安静的画面变得鲜活、生动起来。3.朗读背诵
9、古诗,读出对草原的赞美与热爱。【指向目标2】三、 指导写字,规范书写。【指向目标1】1.出示“阴、似、野、苍、茫”,按结构特点将生字分类。2.多样书写。教师范写“苍、茫”,引导学生观察:“艹”窄、扁,两个字高度相同。“苍”的“人”宽、大,横折钩的钩在竖中线上,竖弯钩不出捺的范围。“茫”注意点的位置,竖折的竖段在竖补 充 或 修 改 栏中线上。同桌交流“野”的书写。尤其注意“里”最后一笔横变为提。学生独立书写“阴、似”。3.学生描红,练写,全班评议,交流展示。四、 课堂小结。1.说说这首诗给你的感受。2.播放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对照板书,分男女生诵读古诗,进一步感受草原的美,体会敕勒族牧
10、民对自己家园的热爱。板书设计:敕勒歌 天苍苍 野茫茫 静 风吹草低 见牛羊 动 作业设计:第一课时一、看拼音写词语。wi lu b gn jng rn bi ch 二、选择正确的读音。宿(s sh) 寺(s sh) 摘(zi zhi ) 辰(chn chng)三、先把古诗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恐惊天上人。(1)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李白。 ( ) “危楼高百尺”的意思是:这座楼有一百尺那么高。 ( )从“手可摘星辰”我感受到了楼很高,好像伸手就能摘到星星。 ( )(2)诗人之所以不敢大声说话是因为( )A 诗人站在高楼之上,
11、仿佛离天很近,他怕高声说话会惊扰天补 充 或 修 改 栏上的神仙。B 诗人站在高楼之上,仿佛离天很近,诗人很害怕。第二课时一、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敕勒 A c l B ch l ( )天似穹庐 A s B sh ( )笼盖 A lng B lng ( )见牛羊 A jin B xin ( )苍茫 A cng mng B cng mng ( )二、背诵诗歌,完成填空。敕勒川, 下,天 穹庐,笼盖 。天 ,野 ,风吹草低 。(1)把诗歌补充完整。(2)敕勒歌是一首 。(3)选择正确的答案。“天苍苍,野茫茫”写出了( )A天很阴暗。 B草原很广阔。“风吹草低见牛羊”写出了( )A 牛羊多,草很少。
12、 B牛羊多,草很多很长。用比喻来描写草原辽阔的诗句是( )A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B风吹草低见牛羊。民歌中交代了敕勒川地理位置的诗句是( ) A 敕勒川,阴山下。 B天苍苍,野茫茫。教学反思:20补 充 或 修 改 栏.雾在哪里(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雾、淘”等10个生字。会写“岸、屋、论、切”4个字。2.朗读课文,读好雾说话时的语气,体会雾的淘气。【重点】3.学习课文第一至六自然段,仿照课文句式说一说雾来的时候的景色,让学生体会自然景物中所蕴含的生活情趣。【难点】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施路径:一、 趣味导入,揭示课题。1.根据图片猜字。依次呈现图片和音频:雷、露、霜、雪2.今天我
13、们还要认识一个新成员,他的名字叫“雾”。认读生字雾。3.联系生活,感受雾景。4.板书课题,指导读出疑问的语气。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读课文,检查预习。【指向目标1】(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指名学生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指出错误之处。要点:“暗、岸、甚、散”是前鼻音,“梁”是后鼻音,“散”是平舌音,“失、甚、至”是翘舌音。2.感受雾的特点。(1)读了课文,你觉得雾是个怎样的孩子?(2)认读“淘”,拓展:淘气的( )。3.整体感知。【指向目标2】(1)淘气的雾孩子最喜欢玩捉迷藏的游戏了,那他藏了些什么呢?请大家快速地读课文,用圆圈把他们圈出来。
14、(板书:大海、天空、太阳、城市、海岸、自己。)(2)随文学习“暗、岸”。(3)引导学生提取信息:淘气的雾孩子说了些什么呢?用横线画一画,并读出他淘气的语气。三、研读课文,想象画面。活动一:品读课文,学习句式。【指向目标2】1.引导学生读课文第3、4、6自然段,想想雾把这些景物都藏起来了?之后的景色是什么样的?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来。2.学生朗读相关句子,教师相机指导学生的朗读。课件出示:无论是海水、船只,还是蓝色的远方,都看不见了。补 充 或 修 改 栏无论是天空,还是天空中的太阳,都看不见了。房屋、街道、树木、桥梁,甚至行人和小黑猫,雾把一切都藏了起来,什么都看不见了。(1)比较前两句话,引导
15、学生发现其中相同的地方。(使用了“无论都”的句式来表达)(2)指名读第三句话,借助图片,认读“屋、街、梁”。在讨论中引导学生理解“甚至”的意思。3.出示课文第三、四、六自然段。(1)男女生和老师合作读每个自然段。(2)指名学生说说这3个自然段有什么相同的地方。(3)小结:第一句是雾说的话,第二句是他把什么东西藏起来了,第三句是发生的变化。课文的第二、五自然段就是讲雾来到了什么地方。活动二:小组合作,想象说话。【指向目标3】1.发挥想象,指名说说雾还会把什么藏起来。出示句式:雾来到_。“我要把_。”于是,他_。_,都看不见了。2.四人小组合作,一起完成。出示要求:想一想,雾还会把什么藏起来?分一
16、分,每人完成其中一个句子。说一说,仿照课文每人说一句话。(3)全班交流。 四、观察生字,指导书写。【指向目标1】1.出示“岸、屋”。(1)观察字形,体会字形上短下长的共同点,教师范写“屋”,提示“尸”的撇要拉长。(2)学生练习。2.出示“论、切”。(1)观察字形,体会字形左窄右宽的共同点,教师范写“论”。(2)学生练习。3.展示,师生点评,学生修改后再次练习。五、课堂小结。雾最后把自己藏起来后,又会有哪些变化呢?下节课再来学习。板书设计: 大海雾在哪里 天空 太阳 无论还是都淘气海岸 城市 甚至自己20补 充 或 修 改 栏.雾在哪里(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巩固已经学过的10个生字,认识“躲
17、、失”2个生字,会写“于、久、散、步”4个字。【重点】2.学习第7至10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出雾说话的语气。【重点】3.发挥想象说说雾除了是“淘气的孩子”,还像什么。【难点】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施路径:一、温故知新,游戏导入。【指向目标1】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学生开火车认读。2.运用所学词语说一说课文主要内容。课件出示:从前有一片雾,他是个淘气的孩子。“我要把大海藏起来。”( ),他把大海藏了起来。( )是( )、( ),还是蓝色的远方,都看不见了。“现在我要把天空( )太阳一起藏起来。”雾把海岸藏了起来,同时也把城市藏了起来。( )、街道、树木、桥梁,甚至( )和小黑猫,雾把( )都藏
18、了起来,什么都看不见了。3.雾飞到海上,就把大海、天空和太阳藏起来了;来到岸边,就把海岸和城市藏起来了。那他接下来会把谁藏起来呢?二、研读课文,想象画面。【指向目标2】活动一:学习第7、8自然段,感受雾的淘气。1.最后,雾把自己藏起来了。但是,文中不是用“藏”这个字,而是用的哪个字呢?(躲)2.学习“躲”字,指名读。指出“躲藏”是一对近义词组成的词语。3.指导学生读好雾说的话:(课件出示:“现在,我该把谁藏起来呢?”)4.引导学生在第8自然段中找出这个问题的答案。(课件出示:我要把自己藏起来。)5.分角色读好设问句,体会雾的淘气。活动二:学习第9、10自然段,感受雾消失后的变化。1.自读第9、
19、10自然段,雾消失后的景色会有哪些变化呢?出示句子:不久,大海连同船只,天空连同太阳,海岸连同城市,街道连同房屋和桥梁,都露出来了。(1)读长句子,注意停顿。理解这里的“连同”是“和”的意思。(2)用“连同连同”造句。补 充 或 修 改 栏2.出示句子:路上走着行人。小黑猫也出现了,它摇着黑尾巴,悠闲地散步。(1)理解“悠闲”指导学生读一读,演一演。教师指出:悠闲地散步”这是人的行为,而作者把小黑猫当作人来写,真有意思。(2)小组合作:模仿例句想象说话:雾消失后还会有什么变化呢?出示句子:路上走着行人,小黄狗也出现了,它 。 路上走着行人, 也出现了,它 。组员自己先说一说。组员按顺序进行交流
20、。(3)全班交流。活动三:揭秘雾孩子,揭示雾的秘密。1.指名回读全文。2.课文学习到这里,你知道“雾在哪里”了吗?3.出示资料,揭示科学常识。4.课文最后雾孩子消失不见了,他把自己藏在哪里了?三、观察生字,指导书写。【指向目标1】1.出示“于、久”。(1)观察生字,请学生说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教师强调,独体字一般写在田字格的正中间。(2)教师范写,边写边提示要点。(3)同桌之间互评。2.出示“散、步”。(1)请学生观察两个字结构的不同,说说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2)教师范写,边写边提示要点。(3)同桌之间互评。四、课堂小结。【指向目标3】1.课文说雾“是个淘气的孩子”,在你眼里,雾又是什么呢?
21、2.推荐阅读庐山的云雾,去感受一下云遮雾罩的庐山的美丽。板书设计: 海上 20. 雾在哪里 岸边 淘气 城市的上空 消失作业设计:第一课时补 充 或 修 改 栏一、我会读。(给加点字注音)从前有片雾( ),淘( )气又顽皮。先把大海藏,再把海岸( )藏,还把街( )道藏,更把桥梁( )藏,行人和黑猫,甚( )至( )都要藏。于( )是四周暗( ),一切( )都消失( )。最后躲( )起来,一切又重现。二、课文整体梳理。(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主要讲了( )是个又淘气又顽皮的孩子,有一天它飞到( ),把大海、天空连同太阳都藏了起来;又来到( ),把海岸和城市藏了起来;最后他躲在( )把( )藏
22、了起来。第二课时一、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1.霎时,四周变暗了。 ( )极短的时间 极长的时间2.他是个淘气的孩子。 ( )顽皮 生闲气,惹气3.它摇着黑尾巴,悠闲地散步。( )十分忧愁 闲适自得二、仿写句子。“雾”把大海藏起来了。无论是海水,船只,还是蓝色的远方,都看不见了。1.雾把_藏了起来,无论是_,还是_,都_。2.天下起了大雨,无论是 ,还是 ,都 。教后反思:2补 充 或 修 改 栏1.雪孩子(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读“添、柴”等1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呀”,会写“浑、旺、唱、谁”4个字。【重点】2.默读课文,试着不出声,大致了解故事内容。【重点】3.学习课文第1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二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9蓝色的树叶_人教新课标.ppt
